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186125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全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戛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阐述?)3 .鲜明的政治立场?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

2、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2 .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 .是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 .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和这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其二,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

3、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5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5.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要出。实践是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

4、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6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物质性)、能动性(目的性和意识性)、社会历史性。7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实践为主径)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变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

5、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8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T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钝质。9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 .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

6、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的特点:客观性。食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引可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T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n.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

7、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4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T过程.1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翱牛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13.选择82: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等构成了联系与发展的基

8、本环节。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2.实践特点:实践具有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1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置妾现实性。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2 .时间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3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同时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4 .精神文化的生产不是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人类社会的任何

9、时间形式无疑都离不开意识活动,但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是看它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5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最终目的为实践服务,指导

10、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其理性的唯一标准。6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答:以感性M观为基础,把人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所以又称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这种认识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它把认识的主体只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把认识客体只看作人们静观的对象,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只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不是改窗口被改造的关系,所以认识就只能是消极直观地反映。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把活生生的认识运动凝固化了,

11、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了。最根本的是他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相互作用,不能把认识看做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7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就是认识与物质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认识(或者是意识),而认识(或者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即为纯粹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即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12、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的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能动和反映不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8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9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

13、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0 .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1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

14、的.12 .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过长期革命、建溺口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因为其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其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12.真理与谬误。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是互相对立的,这时就认识

15、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一种认识不在确定的条件下,即是真理又是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这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全面性。其一,真理是具体的可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谬误在一定翱牛下也能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13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14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世界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晤,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特性:1.客观性、人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