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发生主要因素、预防办法及操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发生主要因素、预防办法及操作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发生主要因素、预防办法及操作方法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一般引起全身皮肤问题较少,偶尔会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瘙痒等情况,这主要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少见,多与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发生主要因素一、药物因素1、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如黄体甜油剂等,肌内注射处常因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2、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寿素、链有素、氨茶碱、硫酸阿托品、铁剂等,注射后都容易出现硬结、疼痛现象。二、注射因素1、因肌注深度不够,或病人体格肥胖,致使针头刺入深度不够,而将药液注入脂肪层里,由于脂肪层血管较少,不易被组织吸收,药液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晶析出刺激组织,引起
2、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结晶体形成硬结。2、在同一部位反复肌注,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如长期肌肉注射胰岛素,就会出现局部皮肤硬结、红斑甚至感染。3、病人过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而造成的:4、每次给药量过多,超过51.就增加了形成硬结的机会。三、体质因素1、当病人长期卧床时,其肌肉活动量相对减少,局部组织的供血量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逐渐形成硬结。2、接种疫苗,如接种仃白破引起的硬结,接种部位有红肿热痛痒并可伴有低热等症状。3、疤痕体质。预防办法一、改进注射方法1、掌握Z-track肌内注射法及留置气泡技术。2、深部注射法:注射位置较深时,针头进入肌层,药物在肌层吸收好。二、每次
3、更换注射部位遇有长时间注射的患者可选用臀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等部位交替注射。股外侧肌比例法注射定位:安全注射区为伸直腿后股部外侧上加段与下VS段间区域。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三、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方法较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常规注射法有所不同,在欧美国家较为流行,可进一步阻止药液外溢,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操作方法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置于皮肤表面朝同一方向牵拉12Cm(将皮下层与肌肉组织轻轻拉开)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在最初放置F-指的地方90。进针并回抽缓慢注射药液,完成后拔出针头迅速松开左手此时做I移的皮肤和皮卜组织红原,掠先垂直的针刺通道即变为Z型便称之为Z-Track肌肉注射出,拔针后用棉签按压至无药液外溢为止。区留置气泡技术注射器抽吸药液后,再吸入0203m1.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狗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人肌肉组织内,并可防止拔出针头时,药液溶入皮下组织,从而减轻蛆织受刺激的程度,减轻疼痛,此外,还起到将药液限制在肌肉局部而利于吸收的作用。以上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即可限止药液外溢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又可起到将药液限制在肌肉局部而利于吸收,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增进药物药效“对长期注射於维同群、黄体刖等需要深部肌注的患者皮下硬结、红肿、疼痛的预防及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