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200127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杰氏鉴定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伯杰氏鉴定手册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由美国布瑞德(Breed)等人主编。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与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具体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版(1984,1986)中实质性的改变,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

2、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1.ofDeterminativeBacterio1.ogy),第9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好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其次,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刚好反映新进展和运用者的便利;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改变(见下表),尤其嗜盐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依据胞壁分析和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占细菌纲;第四,趋近自然体系,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用核酸探讨;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DNA资料赐予确定性的推断。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志向进步付诸实现。

3、细菌高级分类单位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薄壁菌门(Graci1.icutes)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无氧光细菌纲(Anoxyphotobacteria)产氧光细菌纲(Oxyphot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纲(Pirmicuteria)放线菌纲(Tha1.1.obacteria)软壁菌门(Tendericutes)柔膜菌纲(Mo1.1.icuteria)疵壁菌门(Mendosicutes)古细菌纲(Archacobacter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Smanua1.ofsystematicbacterio1.og

4、y(second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其次版的分类慕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Smanua1.ofsystematicbacterio1.ogy(second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其次版的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1.ofSystematicBacterio1.ogy),包括五册,共30SeCtiOns,主要依据细菌的rRNA.DNA及蛋白质序列进行分类。第一册为古细菌、蓝绿藻菌、光合作用菌和具分支菌属。其次册为Proteobacteriao第三册为G+C值低的革兰氏阳性菌。第四册为GC值

5、高的革兰氏阳性菌。第五册为P1.anctomycetes、Spirochaetes、FibrobacterssBaCterOides、Fusobacteriao从1984年第一版起先发行以来,细菌分类已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命名的种成倍增加、新描述的属也在170个以上,尤其是80年头末以来,rRNA、DNA.蛋白质序列分析方法日趋好用,因而为细菌的系统发育积累了不少新的资料。因此已经有可能对其第一版进行新的修订。其次版预料分5卷出版,从已报导的资料看,它更多地依靠系统发育资料对细菌分类群的总体支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其次版将原核生物分为30组,5卷大致的内容支配如下:慕第一卷:114组。包括古生菌、

6、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黄其次卷:1519组。包括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真细菌类)离第三卷:2022组。包括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慕第四卷:23组。包括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类)甚第五卷:2430组。包括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类)甚有关系统手册其次版的分类大纲见卜表慕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其次版分类纲要分类群代表属一、占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占生菌嗜泉古生菌界(Crenarchaeota)1组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和嗜压菌热变形菌属(Thernioproteus)硫化叶菌属(SUIfOIobUS)广古生菌界(EUryare

7、haeOta)2组产甲烷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3组盐杆菌盐杆菌属(HaIObaCteriUn1)、盐球菌属(Ha1.ococcus)4组热原体热原体属(ThennoP1.aSma)等5组热球菌古生球菌属(ArChaeOg1.ObUs)、热球菌属(Thermococcus)最早分支的属细菌(真细菌)6组产液菌和有关的细菌产液菌属(AqUifeX)、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7组热袍菌和地袍菌热袍菌属(ThennOtOga)、地袍菌属(Geotoga)热脱硫杆菌属(Thermodesu1.fobacteriuni)8组异样球菌异样球菌属(DeinOCOCC

8、US)9组栖热菌栖热菌属(Thermus)磁杆菌属(Magnetobacterium)10组产金色菌产金色菌属(ChriSiOgeneS)11组绿屈挠菌和滑柱菌绿屈挠菌属(Ch1.OrOf1.eXUs)、滑柱菌属(Herpetosiphon)12组热微菌热微菌属(Thermomicrobiun)13组原绿蓝细菌和蓝细菌原绿蓝细菌属(Proch1.oron)、聚球蓝细菌属(SyneChOCOeCUs)、颤蓝细菌属(OSCiI1.atoria)、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念珠蓝细菌属(NoStoc)、真枝蓝细菌属(Stigonema)等14组绿菌绿菌属(Ch1.orobium)暗网菌属(P

9、e1.odictyon)二、变形杆菌细菌变形杆菌界(Proteobacteria)15组拟变形杆菌红螺菌属(RhOdoSPiriIIUm)、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柄杆菌属(CaU1.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ni)、布鲁氏菌属(BnICe1.1.a)、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甲基杆菌属(Methy1.obaCteriUn)等16组B拟变形杆菌奈瑟氏菌属(NeiSSeria)、产碱杆菌属(AICa1.igene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inonaS)、嗜甲基菌属(Methy1.OPhiIUs)、硫杆菌属(ThiobaCi1.IUS)、伯克霍

10、尔德氏菌属(BUrkho1.deria)等17组丫拟变形杆菌着色菌属(ChromatiUm)、亮发菌属(1.eucothrix)军团菌属(1.egioneI1.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固氮菌属(Azotobacter)、弧菌属(Vibrio)、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克雷伯氏菌属(K1.ebsie1.1.a)s变形杆菌属(Proteus)沙门氏菌属(SaImOne1Ia)、志贺氏菌属(Shige1.Ia)、伊尔森氏菌属(YerSin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1.us)18组6拟变形杆菌脱硫弧菌属(DQSUIfoVibrio)、蛭弧菌属(Bode1.1.o

11、vibiro)粘球菌属(Myxococcus)多囊菌属(Po1.yangium)19组拟变形杆菌弯曲杆菌属(CamPyIObaCter)、螺杆菌属(He1.iCObaCter)三、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0组梭菌和有关的细菌梭菌属(C1.OStridiUm)、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真杆菌属(EUbaCteriU1.n)、脱硫肠状菌属(DeSUIfOtomaCU1.Um)、韦荣氏菌属(Vei1.1.OneI1.a)等21组柔膜菌枝原体属(MyCoPIaSma)、尿原体属(Ureap1.asma)螺原体属(SPiroP1.aSma)、无胆密原体属(Acho1.

12、ep1.asma)22组芽抱杆菌和乳杆菌芽抱杆菌属(BaCiI1.Us)、显核菌属(CaryOPhanon)、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IIUs)、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乳杆菌属(1.actobaci1.1.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1.ococcus)利斯特氏菌属(1.isteria)四、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3组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属(Actinomyce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棒杆菌属(C

13、orynebaCteriU1.1.1)、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1.ane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nI)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高温单胞菌属(Thermoinonospora)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nI)五、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24组浮霉状菌、衣原体和有关的细菌浮霉状菌属(P1.anctoinyces)n衣原体属(Ch1.amyc1.ia)25组螺旋体螺旋体属(SP

14、irOChaeta)、疏螺旋体属(Borre1.i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小蛇菌属I(Serpu1.ina)钩端螺旋体属(1.ePtoSPira)26组丝状杆菌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27组拟杆菌拟杆菌属(BaCteriOdeS)、口卜咻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1.1.a)28组黄杆菌黄杆菌属(FIaVobaCteriUm)29组鞘氨醇杆菌、屈挠杆菌和噬纤维菌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in)、屈挠杆菌属(F1.eXibaCter屈噬纤维菌属(Cytophaga)30组梭杆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其次版更多地采纳核酸序列资料对分类群进行新的调整,无疑这是细菌系统发行分类的重大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某些类群中,由于序列特征与某些重要的表型特征相冲突,这将给主要按表型特征进行细菌鉴定带来新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待进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