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下面是我收集举荐的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颖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聚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2、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聚圆。专家表示,元宵一起先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聚圆,象征着团聚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宠爱阖家团聚的美意。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聚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简单亏损的就是胃气。占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简单下锅不会散开
3、,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暧和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养分,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许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虾米等。还有菜馅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称“五味元宵”,寓意勤劳、长期、向上。传统的制作方法,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捏成
4、匀称的小球状,放在铺有下糯米粉的萝筐里不断摇摆,时常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节的习俗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2、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才智又饶有爱好,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
5、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起先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仿照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关于元宵节赏灯习俗的由来,历来流传有几种说法。一说过去有元宵燃灯之俗,此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一一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憎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虔诚的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实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
6、五,无论土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关于元宵燃灯观灯的另一种说法,则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即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而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其中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始终喧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谷佳节才算落下帷幕。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