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乘势而上 借光发展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乘势而上 借光发展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乘势而上借光发展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当前,珠海明确把“产业第一”摆在工作总抓手的首位,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优质项目加速集聚,正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高景太阳能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预计今年年产值破200亿元,爱旭太阳能项目首批产线明年预计出货约6GW;龙头企业实力强劲:格力钛钛酸锂电池摘得我国专利奖锂电行业首金,珠海冠宇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市值50
2、0强新锐。一、珠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整体发展现状。珠海市新能源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余家,2022年1-11月工业总产值45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83%,高出全市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是“4+3”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8.5%o产业在光伏、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皆有布局,全市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细分领域中锂电池产业基础最为良好,已在相关领域深耕二十余年,聚集了一批具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光伏产业潜力较大,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从2022年的200
3、多亿元(预估)增至800亿元。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6月,全市新能源产业已有各类各级科技创新平台76个,包括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49个,以及市级平台26个。创新能力方面,2022年1-9月新能源企业共申请专利802件次,平均每家企业11.3件次,在“4+3”产业中仅次于智能家电产业。(二)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一是光伏产业。全市光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引进多个重大项目,从无到有构建起从硅片、电池等环节向组件延伸的光伏产业体系。龙头企业实力强劲,高景太阳能产品在技术、品质、规模方面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有望凭借50GW产能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珠海爱旭新型ABC电池制造技术和生产供应能力行
4、业领先,爱旭股份电池片出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二。目前光伏领域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预计2022年产值将超200亿元,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到2025年,我市光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二是锂电池产业。全市锂电池产业基础良好,自2000年前后至力电池、华冠科技以及藤佳能源等企业的创办,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全国锂电池产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目前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约20家,形成了包括上游隔膜、电解液,中游电芯、电池封装,下游动力电池、消费电池、电池回收在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三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以金湾区为核心,辐射香洲区、高新区,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33家,产业链覆盖电动车辆电机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生产及创新能力较为突出,例如上市企业英搏尔聚焦动力总成、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动力域核心零部件,累计配套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力派尔盘式刹车片、制动液型号覆盖全球市场约96%车型,工厂盘式片与鼓式片年产600万套;格力钛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至2022年9月,公司累计申请涵盖锂电池材料、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储能等领域专利3408项。四是氢能产业。目前,全市在氢能产业上、中游领域几乎空白,仅珠海港等个别企业进行了前期布局。下游燃料车制造方面,格力钛、中兴智能等企业已对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等环节开展相
6、关布局,格力钛旗下燃料电池客车已获得市场认可。根据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实施方案,珠海将被重点打造成为广东城市群化石能源制氢基地,并依托珠海港“江海陆铁空”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二、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产业布局较晚,市场抢占后发风险加大。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逐步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国内各大先发城市已在光优设备、储能材料等细分领域打下良好基础。随着多个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渐成规模,国内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凸显,我市亟需整合现有优势,在细分领域中另辟蹊径,才能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二)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
7、中除了锂电池方向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基础外,其余方向仍未形成产业链条。我市新能源产业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数及产值分别占“4+3”产业的5.9%与11.9%,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亟需完善。(三)技术工人缺口大,本地产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全市新能源产业除了缺乏高层次人才外,应用型人才也较为紧缺。据调查,新能源产业近半年来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占比最高达60%,其中高景太阳能因为新项目投产用人缺口单月最高达300余人,以技术工人最为紧缺。三、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策略(一)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实现新能源细分产业“弯道超车一是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商用智能网联汽车策源地。2021
8、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近4000亿元,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将达8000亿元,商用车领域将是智能网联应用率先落地的主战场。我市应依托整车制造、软件研发等领域优势,鼓励整车制造企业跨界协同,抢抓商用车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风口。推动我市广通汽车、格力钛等具备商用车整车制造资质的企业与上富电技、骏驰智联等自动驾驶创新型企业合作,打通商用车“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节点,并通过打造商用智能网联汽车策源地促进我市车规级芯片、车载软件等底层关键技术发展。二是加速推进固态电池产业链布局,抢占动力电池市场高地。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最佳路径,我市应关注清陶新能源、赣锋锂业等固态锂电池龙头企业的扩产动向,
9、并加速推进固态电池上游材料端布局,以期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抢占动力电池市场高地。三是前瞻性布局车载高压储氢瓶产业链,占据氢燃料汽车市场有利地位。车载高压储氢瓶是目前众多储氢设备中,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具备商业化程度的一种储氢设备,受燃料电池车带动,车载高压储氢瓶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年、2025年和2030年高压储氢瓶累计市场空间分别可达20亿、9亿和1118.4亿元。我市应加大对高压储氢瓶国内外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提前布局氢燃料汽车细分市场。(二)探索链主企业牵头合作模式,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建设。一是建立链主企业认定机制,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定位高景太阳能、冠宇电池、格力钛
10、等龙头企业作为区域“链主”,链主参与引进配套企业项目前置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即敲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重大项目与配套项目同步实施,建成后既有市场又有利润,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是立足5.0产业新空间载体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立足于我市锂电等细分领域龙头领先优势及5.0产业新空间提供的充分空间保障,通过定期走访龙头企业,掌握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投资意向,紧扣本地存量企业产业配套需求精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逐步补齐产业链缺失部分,促进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上下游企业快速聚集。三是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建设,激发招商网络工作主动性。聚焦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港澳台
11、等地区,借力驻外使领馆、侨商会、海外联络处、中介机构等,进一步完善海外招商工作网络体系,发挥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商会组织以及市内大企业在外分支机构的作用,构建全覆盖的国内外招商网络。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贡献奖励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全球招商网络工作主动性。(三)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全方位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人才集聚。一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探索资源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整合本土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及产业头部企业设备、人才、项目等优质资源,实现企校人才共享、互聘互用,精准对接企业、高效跟进做好服务。二是鼓励本土技工院校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订单班项目。鼓励本土技工院校前往大凉山、遵义等地招收贫困家庭初中应届毕业生,组建贫困学生新能源产业订单班,为贫困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实现“定向招生、免费就学、定制培养、定向就业”,引导贫困学生成长为我市新能源产业技能骨干,为产业技能人才队伍“造血”。三是组织新能源技术工人专场“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活动。采用“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的形式,邀请我市有技术工人需求的新能源相关企业参与线上网络招聘会,同时邀请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引才直播,在线推介企业人才需求、薪资福利、发展前景等,实现企业招聘岗位与人才求职意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