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师管理体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相关要求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科学分类、明确职责、注重考核和动态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第三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涉及教师的录用、考核、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及调整等多个环节,是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合理配置教师资
2、源、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建立教师岗位科学考评体系的系统工程。要以学校宏观统筹、教学单位具体实施为推进方式一抓到底、确保落实。第二章岗位分类、条件及职责第四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相关精神,普通高校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四类。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所有专兼职教师均应根据教师自愿、工作需要及择优聘用的原则,确定现有岗位分类,并与人事部门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或协议。第五条教学为主型岗位(一)教学为主型教师主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主讲基础课程、开发精品课程、编写适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具体教学工作量
3、由教务处与所在单位共同商定,并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二)教学为主型岗位设置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岗位。(S)聘用到教学为主型岗位的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课程教学工作量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四)教学为主型教师的考核重点是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教研工作以及学生培养质量等。第六条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一)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须同时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体教学、科研工作量由教务处、科研处与教师所在单位商定,并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二)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设置教授、副教授、讲师岗位。(三)聘用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的新进人员,一
4、般应具有国内外重点高校或著名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目前在编教师聘用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者,除能完成学校要求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外,还应曾经或正在主持或参与相应的科研项目等工作。(四)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考核的重点是高质量教学效果、高水平科研成果。第七条科研为主型岗位(一)科研为主型教师,主要承担科研任务,具有发表高水平论文和承担国家、省重大或重要研究项目的能力,且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具体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科研处与所在单位共同商定,并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二)科研为主型岗位设置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实习员(助教)岗位。已有教师或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5、聘用科研为主型岗位后可保留原职务名称。(S)聘用科研为主型教师一般应具有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知名研究机构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同时,应具有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国家重大(或重要)研究项目的能力。(四)科研为主型岗位人员考核重点是高质量的论文、专利、专著、科研成果获奖、科研经费到款额等内容。第八条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岗位(一)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师,主要承担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任务,且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具体工作任务由科研处、教务处与所在单位商定,并报人事处审核、备案。(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岗位设置正高级经济师、副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岗位。已有教师或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聘用为社会服
6、务与推广型型岗位后可保留原职务名称。(S)聘用为社会服务与推广型人员者一般应具有大学硕士以上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为丰富的技术转化工作实践经验。(四)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岗位考核的重点是研究开发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第三章岗位总量、比例与奖惩第九条学校结合教师人员队伍现状,依据国家规定生师比以及全校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工作量核定学校四类岗位总数、各教学单位基本岗位数以及调节岗位数。学校预留一定的机动岗位,用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第十条各教学单位教师岗位总量和结构一经核定原则上不再变动。当岗位核算依据的条件发生变
7、化时,经人事部门提交校行政审核、董事会批准,可对相关教学单位的岗位数量、结构进行调整。第十一条在对教师实施岗位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学校继续现有的工资体系和各类单项奖励制度。如需出台新的薪酬标准及奖励办法,经人事部门提交校行政审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第十二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聘期内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师风、扰乱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以及其它违法乱纪问题的,学校可依据国家法规和有关规定,予以解聘或辞退。教师的解聘及辞退由所在单位或教务督察部门提出处理理由、经人事部门审核并与相关部门会商处理意见后提交校行政讨论、报董事会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第四章岗位聘用与考核第十三条教师岗位分类及聘用
8、,按照学校核定的岗位总数及比例,通过教师个人申报和教学单位统筹安排,确保所有称职教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本人实际情况,按照现有职务职称分别科学合理入轨到四类教师岗位。第十四条所有专兼职教师明确岗位分类后必须与学校人事处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或协议。聘期一般为四年,实施岗位分类前的聘期连续计算。第十五条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教师正常转岗制度。转岗可分为“自主转岗”和“组织统筹”两种方式。转岗去向为四类岗位内调整或转出教师序列。转岗一般在一个聘期期满之后,情况特殊的可经本人申请或部门提出、人事部门审核、报校行政批准后实施。转岗后的薪酬待遇按新定岗位确定。教师四类岗位调整原则上统一在每年年初进
9、行。第十六条学校教学人员的引进或补充以不同类别岗位出现空缺为依据。学校可根据学科建设和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的需要每年引进10名博士作为骨干师资力量的储备。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引进和聘用按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执行。第十七条教师的考核以岗位分类为依据,由人事部门参照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定标准、根据各类岗位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各学科之间的差异,分别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办法,经校行政审定、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核业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及续聘或解聘、辞退、转岗、奖惩、评先(优)、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应低聘,或转聘
10、非教师岗位,或不再续聘。受聘人员不同意调整岗位的,学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考核,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禁止本校各类岗位专职教师在校外兼实职(不包含学术组织兼职、社会公益兼职、学术荣誉性兼职以及由学校派遣的兼职等)。确因工作需要的,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教学单位同意,报学校人事处审核,提交校行政批准。第五章组织实施第十九条学校成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及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和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校人事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相关日常工作的开展、督办和检查落实。第二十条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各类教师岗位数,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与教师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报校人事部门审核、校行政通过后实施。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