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宣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与宣城.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李白与宣城摘要:李白生性潇洒,好酒好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更是多次往来安徽一带,在这里纵情山水,把酒畅饮,留卜了诸多永恒的诗篇。引起了学术界对李白与安徽的关注和研究,因成果大多聚焦丁安徽的大地域环境,缺乏对李白与宣城的系统性研究,故本论文通过研究李白在宣城的游踪,理清其七游宜城的时间、地点及诗文,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史知识,拓展学生.对李白诗作的知识积累,也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李白,宣城,游踪,诗文一、李白在宣城的游踪1 .始游宣城清代王埼在李太白全集中记到:“尔后往来宣城不止一次,而其始游,则自兹时始矣”。李白的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3这篇诗文,
2、记载他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仲秋,从梁园南下,经过破山来到宣城,然后遍游皖南各处。这是李白首次来到宣城创作的诗文,之后数次和从弟李昭(宣州长史),崔侍御(宣城县令),卖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友人多次相约同游敬亭山。其中著名的独坐敬亭山就是李白在此期间所作。一来二去,对山中寺庙里的和尚也颇为熟悉。写卜.赠宣州灵源寺仲溶公和听蜀僧潘弹琴o后寻小谢遗迹登上谢公亭。随后向南来到旌德县聚登石壁山,作石壁山一诗。2 .二游宣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二游宣城。当时李白由施德县游黄山,在歙县稍作停密后,便随即返回宣城。在途中偶遇温处土回黄山,作诗送温处土归黄山白鹅蜂旧居相赠。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
3、言,丰富的想象,浪漫的笔调,把黄山雄奇灵秀的胜景逼真地描绘出来。之后首度来到泾县,在各处游玩。和谢良辅同游了泾川陵岩寺(与谢乩辅游泾川陵岩寺),白天攀登蓝山(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看桃花潭水,夜晚观游鱼(观鱼潭)、看白谈(白鹭鹭B,畅饮美酒,还去到漆林渡(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李白对洋县山水赞美倍至,在这里纵意而游,此番来此作存七首。这年李白在宣城的游踪是“南游宜城之敬亭山,并沱县之陵阳山水。”3 .三游宣城太白游广陵,与魏万相遇,遂同舟入秦淮,上金陵,与万相别,复往来宣城”诸处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三游宣城.于中秋后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谢眺楼,写下
4、了秋登宜城谢腓北楼.北楼建在宣城陵阳山中,是当时宣城太守谢眺建造的,故后人又称谢眺楼。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楼风光,给人清丽、淡雅之感。它完美的与四周景色融合,构成幅出尘的美丽画卷。诗人不由得由眼前之景触动了对诗人谢肌的怀念之情.之后再次登上敬亭山,描绘山中崔八丈水亭幽美的景色(过崔八丈水亭)o和崔侍御,韦六等人在山中把酒言欢,好不惘意。看若山下清澈见底的宛溪河,大加赞赏(题宛溪馆)。4 .四游宣城春间在秋浦,善春道出泾县往宣城。仲夏在当涂,初秋渡江游庐江,孟冬又”往宣城14)。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由秋浦四游宜城。应邀来到洋县,游览f东亭,陵阳溪,罗敷潭:暂居在汪氏别业。汪氏即汪伦,作为
5、东道主带若李白在浸县各处游玩,品尝美酒,在此期间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遂写卜.过汪氏别业二首.和家喻户晓的名赠汪伦B相贿。之后回到宣城正值三月,见到杜鹃花盛开,一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宜城见杜鹃花。联想起早年在蜀地时常见的杜的鸟,引起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念.后两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中的“一”“三”连用,音调凄婉,感情缠绵,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之后又至谢眺楼,留下潦传千古的名作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到卜月初李白又至宣城。作观胡人吹笛一诗一一“十月吴山晓”。5 .五游宜城太白臼宣城之漂阳,又之麴中,遂入庐山”。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春天李白五游宜城。那是安史之乱爆发
6、后,诗人打算从宣城去浙江翔溪避乱,在临行前写下经乱后将避地刻中,招贿崔宣城贿给宣城县令催钦。诗中愤怒的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赤廊幅败,并且引狼入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后永王璘重其才名,辟为府僚佐。满怀报国热血的诗人,于年底毅然加入永王璘的东征水师,去时伐乱逆。后来东都洛阳被安禄山占象,中原惨遭战乱。其爱子伯禽被困于东窗,门人武涔自告奋勇的前去救回。李白还写诗赞扬了他的侠义行为(赠武十七湾)。6 .六游宣城初冬由越中取道宜兴,又往宣城,在宣城度岁”.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李白六游宜城。间隔六年,垂回宣城,这一年诗人已经六十一岁了。回想过去种种:安定社稷追永王,不分是非放夜郎,幸得大赦。
7、嗯白头从军,奈何病如山倒。因此诗人感叹年华易老、事业无成,写卜了饯校书叔云,诗人在大好的存光里饯别亲人,虽然看花、饮酒,强为欢乐,但终不能排遣苦闷、孤独的心情。7 .七游宣城春在宣城,熨间史游泾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在当涂拜“别族叔,乂动身前往宜城返回,至此七游宣城。到了宣城,发现从弟李昭早已离任,这时的李白在宣城已没有一个亲人了。想起当年的好友一一纪叟,宜城的酿酒名手。李白想同纪叟畅饮一番,说说过往,一解心中苦闷.结果只看到案闭的铺面,帧颓的增垣。原来纪叟早已离世,因过往相交甚欢,李白十分悲痛,写卜.这首哭宣城善酿纪曳,寄托自己的哀思,话语虽简朴,情感却真挚动人。然而生活还要继
8、续,只能寄情山水,继续脚下的路.想起前二次游玩泾县的愉快经历,便笫一:次来到泾县,登上了水西山。夸饿水西山林墓幽深,气候舒适(游水西简郑明府)。看到了山梢的闲适生活,羡慕他们看破红尘,不拘世俗别山僧。联想自己,也曾满怀报国壮志,最后落的如此境地,半生都被世俗所累,遂感慨万分.之后,高开宜城去往马鞍山当涂投奔族叔一一县令李阳冰(Y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后身体抱恙,就留在当涂养病,定居当涂采石。不久卒于当涂,终年六十二岁。八年间,李白没有固定待在宜城,但却以宣城为中心四处游历。在宜城以及宣城属地(唐时)的当涂、泾县、南陵、广馅、宇国、旌想等地到处游玩,走遍/皖南的每一个县,领略了各地的名山胜水和风土
9、人情,沿途的诗文创作成为李白送给各地人民最珍员的文化遗产。其中在宣城地区(今)的创作如卜;表1至门在立城的俗文编年我(选录)时间地点年龄题1:14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讷,因有此*赠从弟宣州长史昭B宣城长史弟昭岭氽号溪中双探超诗以见志胃独坐敬亭山游船亭寄崔侍御3赠宜城宇文太守兼呈催侍御3登敬亭山南里怀古,帝窦主簿(天宝十二年(753年宜城53岁宜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始游敬亭余时曾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3夕寄崔侍御*懦立州灵源寺仲游公听蜀僧潘拜3学谢公亭3天宝十二年4与谢良辅常汴川陵岩寺C别山僧送温处士(I黄山白鹤峥旧居深澳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
10、官昌浩白鹭鬻34径川送族弟葬,彳观他潭*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泛泾淡(753年)径县53岁二游饯校书叔云北山独酌寄书六3天宝十三年送崔氏昆李之金陵3秋登宣城谢捌匕楼b过程八丈水亭工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3q区宛溪馆帝崔司户文昆李*送友人24送通禅师还南陵陪修寺M宣城见杜照花宣州谢眺楼馍别校H叔云匕赠宣城赵太守悦K(754年)宣城54岁三游宣城见杜酒花3宜州谢跳楼找别校书叔云3,:赠宣:城赵太守悦?泾溪东亭寄郑少府i号3下注县陵阳宣城天宝十Pq年(755年)55岁溪至淀滩3E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31W崔十五见招4春日游罗敷潭3沙县四讷过汪氏别业二首:)汪伦观胡人吹笛至谯元年经乱后将
11、避地到中,用船崔宣城赠武十七答西上莲花山江(756年)宜城56岁上答崔宣城:,五游上元二年宣城4饯校M叔公送韩侍御之广镌S游水西简郑明府别山借34附何(761年)61岁泾县七判官昌浩34至Pfe阳山登天柱石州林侍御见招黄山六讷上元二年中汽城送刘副使入使3哭宣城善的纪曳a城哭蒋征君华B(761年)宜城62岁七游二、李白在宣城诗文创作的特点1 .思想亲民李白晚年游历宜城一带时,除了和诗友,僧友以及一些地方小官吏交往外,很大一部分时间生活丁山村乡野,和普通的人民群众往来.其中有农夫、农妇,樵夫、渔夫等。在与他们深入而频繁的交往和接触中,诗人对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热情、真挚的崇高品质和美撼,表示由衷的
12、敬佩,并为之赞美讴歌.天宝十四年,李白在游览泠县青弋江上游的涩滩时,看到眼前的场面,写下下泾县陂阳溪至涩滩这首诗: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例足不容的“海子与舟人,掾折万张篙。诗中前四句描写了涩滩山高水险的情兔,突出了渔夫、船工劳动的艰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0当时诗人目睹J淄夫舟子在激流险流中艰苦劳动的情景,内心既同情,又惊叹。船夫、渔夫为了生.活,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与渔惊涛骇浪搏斗。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和血泪,诗人真实地概括了劳动人民生活的险恶和艰辛。天宝后期,朝廷不断加重了对黎民百姓的压迫和剥削,徭役倍增,人民生.活苦难。加上早灾爆发,根食短缺,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以至于李白抬头看见夜
13、空中的一轮明月,也不由得发生联想“砍折月中桂,特为寒者薪(赠催司户文昆季)可见,李白的心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 .内容忧国阅读李白在宜城写的诗,不难发现,安史之乱前后李白诗歌的转变。内容上,由前期的抒发个人理想抱负转为较为浓厚的忧国情怀。诗人早在年轻时代,就立下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宏燃.并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妥婴等人自比,希望为国从政,把自己的全部智慈和才能贡献给祖国,使祖国安定富强,李白怀揣理想,并为之努力奔走。但是唐王朝权奸当道,政治日渐黑暗,诗人仕途之路十分坎河。加之多年游历的生活,自身境遇不佳,晚年自信心逐渐低落卜来,不再诗中直接抒发个人抱负.然速国初心不减
14、,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作品中更加洋溢着忧国情怀。如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这首诗表明诗人即使是在宴酣游乐之际,也无法忘怀祖国。崔侍御,名成甫,开元年间举进士,原为陕西县尉。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京,成甫当时是监察御史,因两人性情相投遂成了好朋友。天宝五年,在李白“赐金放还”两年后,成甫被权奸陷害,谪官田朝,与李白在江南相遇.因过往相交甚欢,李白写了很多诗给他。这首诗李白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他与崔侍御戏弄白马,大笑若上吉山的神态,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从中也流露了两人真挚的友谊。后四句由见日落而怀念京都长安,顿时停止笑声。因距离京都更是遥远,诗人无法得知朝廷现状.最后一句李白道出了心中
15、深切地忧国之情.3 .主题现实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洋溢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在诗歌中往往通过新奇的想象,大量运用夸张、象征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诗人晚年经历了社会大动乱和政治上的层次失败和挫折,让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更加透彻,思想上更加觉醒,他的笔锋所至能够更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唐王朝黑暗腐朽的本质。所以我们诵读李白在宣城期间的诗歌,部分诗歌中洋溢着浪漫主义基调的同时还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因而诗歌感情更加深沉凝重,扣人心弦。如经乱后将避地判中留好崔宣城,那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途经宣城,增给宣城县令催钦的诗。诗人愤怒的揭示了朝廷的黑暗和腐败,对一盘散沙的官兵丢城池的行径感到莫大的耻辱,但对深陷其中老百姓又爱莫能助,很是痛心。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李白晚年对于社会生活的接触和观察,比早期广泛I1.深刻得多。因政治上展遭挫折,促使诗人晚年思想的觉醒,深刻地看透唐王朝的黑暗腐朽。因此后期作品从思想和主题上都有很大不同,不再拘于个人得失,反而更加受国、忧国,关注现实,渴望报国以改变现状,所以,晚年的李白及其在宣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