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及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及管理办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及管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学院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院发展目标,切实推进教育创新,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一条制定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各系、部要在全面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实际及发展定位,科学规划本部门的精品课程建设,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
2、设,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条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建设精品课程首先要把握其负责人的选拔,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应是学院认定的相关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第三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紧紧围绕突出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
3、、够用、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突出产学研结合特色,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并尽可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教学内容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精选生产一线先进的实用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调整课程结构,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形成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精良的教学内容。第四条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的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都要上网,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现代化建设。第五条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先进实用的优秀教材,在优先选用推荐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获奖教材的同时,鼓励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开发(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辅助资料的建设工作,教师教学参考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能规范教师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适于学生自学。特别是有关实验、实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参考材料的编写。第
5、六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和实训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要特别重视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科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技能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认真组织、检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设计、指导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或实训I,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以及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社会实践。第七条切实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精品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积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在考核学生基本
6、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核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建立保证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办法,建立检查、听课、教研、教学质量分析、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制度,并针对学校检查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三章评审立项第一条申报条件1 .申报课程条件(I)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各类课程均属精品课程建设范围,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2)学生受益面大,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3)教学条件良好,教学状态较优,教学改革已取得较显著成效的课程。“教学条件”包括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材资料、教学管理等;“教
7、学状态”包括教师思想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考试考核等;“教学改革成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改革研究的成果和课程特色。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并不少于5人的教师团队;(4)申报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习题、实验指导、教学参考文献目录等质量高并已经上网。2 .精品课程负责人条件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应是学院认定的相关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至少有5年以上职业教育教学经验,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少于3年。教学效果优良,具有良好师德以及丰富的授课和实践经验,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有奉
8、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务实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二条申报程序L教师申请。课程负责人填写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交所属系部。申请附件应包括光盘一张,内含课程标准、主讲教师30分钟以上授课录像、相应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目录等(文字资料为word文件格式,视频资料为FLV文件格式)。3 .系部初审、提出推荐意见,将材料汇总报教务处。第三条评审L教务处审查。教务处组织审查申报资格、教学条件和教学现状、专家和师生评价等。2.学院评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答辩评审、公示,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正式立项。3、评审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和目标制定评审实施细则,采取逐项考察,综合评定
9、的形式进行。第四章建设管理第一条日常管理L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保持课程组相对稳定,课程负责人如有变动,须报教务处备案。2 .精品建设课程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由各系、部组织进行,学院只对各精品课程的建设进展实行目标管理。各精品建设课程要根据建设规划的进程,每学期末要向各系、部做出书面总结,由系、部汇总后报教务处。院级精品课程创建期间,所在系、部每学期检查一次,学院每学年检查一次。建设计划未如期落实的,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个学期检查未达到如期目标的,允许保留一年申请复查资格。复查不合格的,取消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经费由课程组自行负责,该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精品课程
10、建设项目。3 .教务处负责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组织评审立项、检查、评估验收和协调等工作,组织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每学年一次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和计划任务书检查进度和完成情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情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情况,教学条件的建设情况等;课程资源在网站的更新情况,教务处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进行宣传、展示、组织交流和推广。4 .院级及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要求全部上网开放,网上所需的教学资源由精品课程组提供,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应在学院网站上声明、说明原因,并尽快修复。第二条评估验收L验收原则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二年。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集
11、中时间,逐个验收。每年度评估验收一次。5 .验收机构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具体实施。评估专家组拟定评估办法和工作细则,分解指标体系和任务,实施评估,最后形成评估结果和意见。6 .验收范围(1)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2)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所有课程。7 .验收标准验收以该精品课程的原始申报表为依据,按照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进行逐项检查和综合评定。8 ,验收程序(1)课程自评。课程组自评总结,形成自评报告,并整理材料;(2)部门初审。课程所属系、部组织评估小组对申报验收课程进行审核,并作出结论性意见;最后将课程自评材料和部门审
12、核意见报教务处;(3)教务处审查后,组织学院评估验收专家组实地评估,作出学院的评估结论。9 .验收结果处理(1)对于评估验收合格的课程,授予“学院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为4年;(2)对于建设成效突出的课程,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参加各级教学成果评奖;(3)对于评估验收不合格的课程,限期一年整改。愈期仍不合格者,取消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第三条经费管理L经费标准学院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精品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课程每门立项资助费为0.5-L2万元。对申报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学校给予一定的配套奖励。10 .使用范围(1)编写印刷课程建设急需的教学指导书、辅助教材、案例集、实训指导资料、思考题、练习题等支出;(2)试题库建设、制作录相片、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支出;(3)与课程有关的学术交流、课程调研等支出(不得高于20%);(4)课程资源上网、维护、升级费用及与课程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相关的其他开支。11 经费管理(1)课程建设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他用;(2)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由课程负责人管理支配,作出经费使用计划,报系、部初审、教务处审核后报院长批准后方可使用;(3)经费须严格按计划支配,严禁挪用或无计划开支;(4)年度检查后,对建设不力的课程,暂停或酌减经费。第五章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