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五年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绳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五年规划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跳绳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五年规划方案(2023-2027)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施意
2、见(X教函(2017)1007号)、XX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X教发(2020)64号文)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方案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校内外教材的一体化,建立校内一小时和校夕I、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衔接机制,做好校内体育锻炼在校外的延伸和拓展工作,落实以“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在实践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校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积累基本体能,校外运用校内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展综合体能,形成运动习惯,以达到提升体质体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运动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
3、”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二、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XXX、XXX、XXX、XXX、XXX及各班主任、校级家长委员会三、建设时间2023年2月至2027年12月四、建设内容总体落实“七个一”,即每周一节跳绳项目体育课,每周不少于一次跳绳项目大课间,每月举行跳绳项目班际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跳绳运动会,每学年组织一次跳绳体育节、跳绳嘉年华或跳绳亲子活动,每周不少于2次品牌项目专项队伍训练,每学年一次区域以上跳绳项目交流、比赛或每周不少于3次的跳绳项目体育家庭作业等活动。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创建智能跳绳特色品牌学
4、校,以跳绳运动为突破口,探索智慧体育校园建设。建立智能体育实践示范校,体教结合的示范学校。形成科学、系统的跳绳教材、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与评价等,成为区域内智能体育推广示范校。教育科研成果丰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突出,培养健康乐观的自主娃、亲善乐群的自立娃、聪慧乐创的自能娃。(二)具体目标L创建智能跳绳特色品牌引入校园跳绳多人同步训练系统,完善“推广普及、教学训练、竞赛联赛、体教融合、科学研究、宣传引导”等大体系建设,融合“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模式,创建智能跳绳特色品牌学校。2 .创建体教结合的示范学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体
5、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优势,探索体育和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策略。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载体,设立跳绳教练员岗位,实现跳绳竞赛项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打造完整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每位毕业生都掌握规定的跳绳教学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20%以上,优良率70%以上,合格率97%以上,学生近视率38%以下。3 .构建科学的发展体系构建普及推广、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体育竞赛、课外活动、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宣传八个方面的发展体系。4 .教育科研有序推进根据跳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科研研究方向,申报区、市级立项课题,及时总结,形成形成经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
6、究成果,成果运用于跳绳特色品牌建设,在区域内起示范引领作用。5 .家校联系组织完备充分发挥家长、社会的作用。建立家长、社区参与学校跳绳运动项目建设的通道,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文化宣传,提高社区、家长参与学校跳绳体统特色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六、工作措施(一)完善师资配置,健全激励成长机制加快体育教师结构调整。根据跳绳特色品牌建设的需要,通过教师调动、补充编制、编外招聘、临时聘用的方式完善体育教师结构。依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一是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加强校本培训,挖掘体育科组教研的潜力,适时选派骨干老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I;二是将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质健康测试等
7、纳入工作量;三是依托天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驻校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四是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做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二)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意识,加强课程管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由教、学、练、赛、评等不同的教学层次和课型共同打造起来的立体课程。体育教师要把握整体的课程观,以国家的课标为依据,结合跳绳课程的特点,做好跳绳课程校本化的转型和落地。要在每周体育课和每天一节大课间的基础上,确定全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落实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形式,完善规章、制度和政策落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加强对体育工
8、作的管理,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堂内容,严格把控运动强度和密度,确保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科学训练后可以改善自身身体素质,以未来两年内1分钟跳绳优秀率85%以上,附加分获得率不低于70%。(S)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一是要切实开齐开足开好跳绳课,严格按照XX省中小学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基本要求开展教学,确保每班每周一节跳绳课;二是把体能练习方式与跳绳技术融合,每周每班一节体能练习课,每周一次体能大课间活动;三是每节体育课要执行动态体能热身活动、8分钟体能练习、静态拉伸放松的要求;四是每节体育课严格按照全班运动密度75%以上,专项练习密度50%以上,平均心率小学130至140次/分钟的要求设计组织
9、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五是科学计划,重点推进。1分钟跳绳达优秀以上、掌握不少于30种花样跳绳动作。学校行政每学期按照国家“三个办法”的要求,参与听评体育课和体育科组教研活动。建立跳绳区域联盟、引领专家到校等形式,加强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四)以智能跳绳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加快搭建校园跳绳多人同步训练系统的实施方案,建立“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模式。一是打造精品课程。打造跳绳技术智能化教学指导精品课程,通过“训练监测”、“问题分析”、“个性化解决方案”三管齐下,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加强课题科研。在课堂中引入科学研究方法,科研与教学实践相互统一,通过分
10、析系统中的基础数据,技术分析,教学建议得出相应研究结论,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三是家校联动。通过微信小程序、APP小程序,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在同一平台,教师实时发布和指导作业,家长实时指导孩子练习,并可直观查阅练习过程和结果,实现课上课下协同训练,构建“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家校合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未来智慧校园体育、智能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积累经验。(五)优化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课堂质量。以教会学生跳绳为目标,构建智能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锻炼效果。重点强化各年级跳绳教材的系列化教学应用研究,团队跳绳对促进学生品格形成的路径研究。继续开展跳绳大
11、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跳绳强心计划,亲子跳绳运动会,举办跳绳嘉年华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六)完善竞赛机制,优化班级联赛模式成立跳绳推广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办学目标科学规划专项体育项目的推广和竞赛组织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班级跳绳比赛、擂台赛、挑战赛、跳绳运动会等比赛,完善竞赛机制,每周、每月(或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员跳绳比赛的机制,并建立跳绳通级制;打造跳绳“一校一品”特色体育活动,并成为品牌,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健全自己的人格。(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头条号、班级群等新媒体平台和广播、电视、
12、报纸等传统媒介,加强学校跳绳项目推广过程中的趣事、好事、科研成果、师生成长、家长参与等方面的素材,提炼成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报道学校跳绳运动发展情况和亮点工程,宣扬典型事迹和优秀个人,加大重点人物、重点活动的宣传力度,宣导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身心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厚氛围。七、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全体老师要清醒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挑战,切实增强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科技智能化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科学指导,严格监管,形成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
13、合力。(二)加强监督评价。学校领导依据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XX省教育厅XX省(市、区)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XXX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各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三)加强专业指导。学校层面建立专家领导小组,建立专家联席研讨机制,定期指导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家长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建立工作室成员到校指导、实践、实验的机制,提高对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资源运用等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四)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划分办公经费、传统体育特色项目补助经费、体彩公益补助经费等途径筹措经费,按国家规定投入学校体育经费,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比例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向区教育局申请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多方争取家长、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社会资金的支持和设备捐赠等,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