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控
2、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二)工作原则-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先行先试,切实解决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治理,着力强化监管。严格依法执行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坚持统筹安排,着力补齐短板。通过科学评估、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分行业领域、分区域地域补齐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坚持多元共治,着力防控风险。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压实企业主体责
3、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实行联防联控联治,严守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底线。(三)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多跨协同、智能闭环的危险废物治理体制机制,有效遏制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形成全面覆盖、能力充足、适度竞争的危险废物收集和利用处置体系,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到2023年底,动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o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富余、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培育打造2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领跑企业,努力实现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全市危险废物治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二
4、、工作任务(一)坚持依法治污,落实落细污染防治责任1.夯实政府属地责任。市、区县两级政府建立完善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将其作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并纳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报告。(以下均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 .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统一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依法落实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污染环境防治、安全生产、运输安全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
5、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3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废物相关企业)是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主体,应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确保环境安全、生产安全、运输安全和卫生防疫安全。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应依法及时公开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依法依规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立足数字赋能,推进闭环监管整体智治1.构建闭环监管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6、,在打通沿用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系统基础上,研发全市固体废物全过程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根据产废企业、运输企业、收集企业、处置企业和各级监管部门不同业务需求,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流程“一码到底”“一链溯源”。全面推进视频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建立智能监测预警分析应用模型,并与相关行政、司法机关数据共享,实现精密智控、整体智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局参与)2 .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全面应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将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应用场景,健全完善危险废物在线交易平台,应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电子证,探索第三方支付,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市
7、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大数据局参与)(三)依法严格准入,大力推进污染源头减量1.严格环境准入把关。产生危险废物的项目立项时应充分考虑与已建项目资源耦合、与利用处置能力匹配,从严把关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且处置出路难的建设项目。依法对已批复的利用处置项目和年产废量100吨以上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展复核。依法落实工业危险废物排污许可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参与)3 .推动源头减量控制。鼓励绿色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开展危险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结合“无废工厂”建设,鼓励产废单位开展内部循环利用。(市经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参
8、与)4 .完善危废鉴别制度。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强化对特定环节豁免管理的危险废物监管。执行危险废物鉴别相关规定,规范对危险废物鉴别程序和鉴别单位的监管。严格落实存量危险废物动态清零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四)注重专业高效,健全完善收集转运体系1.推动专业集中收集。到2022年6月,实现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运覆盖率达到100%,研究制定规范小微收运平台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加强实验室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推动实验室废物统一纳入小微收运体系。鼓励开展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参与)
9、完善基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模式,持续推广我市“小箱进大箱”典型经验,保持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全收运。(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底前,构建动物医疗废物统一收运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参与)2.规范便捷高效转运。探索建立城市建成区内特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通行车辆、路线备案制度。坚持危险废物就近处置原则,维护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参与)固态危险废物及5吨以下密闭容器包装的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收集至小微收运平台的,可采用防扬散、防溢漏、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的普通货运车辆
10、运输。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水、陆运输监管,实施道路运输货物充装“亮码作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参与)(五)提升治理能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强化利用处置能力。将动物医疗废物纳入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开展危险废物产、处情况分析和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实施省级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市级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方案,新建、改扩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应当符合规划相关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参与)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鼓励采取多元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新建单套集中焚烧设施处置能力
11、原则上应大于3万吨/年,不得新建、改扩建柔性填埋场,可焚烧减量的不得直接填埋。(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2 .规范危险废物利用。健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体系,使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用途和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在环境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市域内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牵头)3 .促进行业提档升级。定期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引导性公告,按照“领跑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原则,科学引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整合一批规模小、负荷低、附加值低的综合利用项目
12、,淘汰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的利用处置设施,开展专业化建设运营服务,培育打造国内领先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4 .着力重点难点突破。改变传统填埋处置方式,推广建设“水洗+水泥窑”协同处置、高温熔融等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项目,重点研究建设工业废盐综合利用项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参与)鼓励推广应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强化风险防控,守牢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底线1.严打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危险废物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和执法联
13、动机制,充分发挥生态联勤警务站作用,落实有奖举报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公检法环协作机制,强化行刑衔接、检察公益诉讼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事前预警遏制、事中追踪阻断、事后追溯严惩的长效机制。(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建立涉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动态摸排机制,新进企业应及时纳入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2 .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环境风险可控程度等,以“白名单”方式简化跨省转移手续。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共享与联动执法,与长三角信用信息平台共享信用评价结果,加强对
14、信用等级较低企业的跨区域联合监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3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将医疗废物和涉疫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统筹现有工业炉窑设施资源,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提升应急收运、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演练和人员防护。(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参与)加强涉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强化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消防救援支队参与)4 .加强教育科研支撑。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研发,提升特定大
15、宗危险废物测试分析与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能力。(市科技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参与)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培训实习基地,探索联合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整合集成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技术力量,组建全市危险废物治理专家团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参与)三、保障措施(一)健全标准机制。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地方标准体系,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建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参与)(二)加强执法检查。将危险废物纳入“双随机”环境执法计划,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对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做到有案必侦破、露头必狠打、违法必严惩。(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参与)(三)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树立“无废”理念,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对涉危险废物重大环境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形成强力威慑。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向公众开放,化解“邻避效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