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 势和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特制定2022-2023学年教 学常规管理制度。一、教学计划1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 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 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 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审定后,于开 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2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 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 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
2、学后一周内交教师发展处审定 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3 .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 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 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 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 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二、备课1 .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 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 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 应的教学方
3、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2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 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 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和要求如下: 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 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 进行评课;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 做好记录。3 .修改教案教师应根据备课检查情况对自己所写教案加以消化整 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
4、时 教案,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的统一,要 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 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4 .教案检查课程教学处每月对上课教师的备课进行抽查,教案的质 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否符合 素质教育的要求。依人按科通过课堂教学检查的实际情况给 予评定。三、上课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 上课的基本要求:1 .具有分课时教案,没有教案不能上课。2 .上课前应认真准备好教具或实验仪器,教师进入课堂 不允许中途退出,不允许在开始上课后令学生出课堂替教师 提取所缺用品
5、。3 .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调 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下课不拖堂。4 .教师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候课,目视学 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 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及时报告课程教学处。上课开始和结束, 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5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 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或进度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 的学习实际。6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
6、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坚持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 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 学实效。7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调控,尽力 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 获得成功感,以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造 成学习上的分化。8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课堂内发生的问 题,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严禁拖堂。上课时教师 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 必须经年级主任同意,并上报课程教学处。9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 说服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
7、罚、羞辱学生,积极创设平等、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10 .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 富有启发性或吸引力,声音要响亮,要使教室每个位置的学 生都能听清。11 .教师上课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 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12 .教师要注意语言、行为的文明,上课时关闭手机, 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 运动鞋上课。13 .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 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14 .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强化校本研究,以不断 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素养。四、作业布置与批改15 .
8、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2)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注意减轻学 生学业负担。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 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作业内容可根据 学生实际因人分而异,层布置作业。(3)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4)严禁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通过QQ、微信群等布置作业。16 家庭作业时间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 作业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家庭作业总量三至五年级不超过 1小时,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17 作业批改(1)教师必须
9、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订正, 日期明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全面获取 教学反馈信息。(2)批改作业采取等级制。教师批改时要给予评价等 级,不得出现只给评价等级而不批改,或既不给评价等级又 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等不负责任的现象。(3)批改要具有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规 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体,指示要具体,富于指导 和激励作用。(4)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作业批改由教师本人进行, 严禁让家长及学生代批作业,如发现让学生代改作业或应付 检查让学生突击补做作业,教师突击批改的现象,学校应追 究该教师的责任。(5)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 立完成
10、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 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 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6)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学校可作必要 改革和创新。如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7)课程教学处组织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 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每学期至少2次,并将 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 业展评。五、辅导1 .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 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2 .辅导对象要有重点,主要是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 生。对学有余
11、力的学生,可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 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 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或其他原因而影响了 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 查漏补缺。3 .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避免疲劳战。 如放学后不要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等。六、课外活动1 .课外活动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学生走班选课、竞赛 培训、课外科技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2 .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 组由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 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3 .活动内容健康有益,形式多
12、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 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学校课程教学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 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5 、学校应定期举行课外活动成果展示。七、学业考核与评价L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平时不得随意调课进行全年级的 统考。严格落实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三至五年级每学 期可以进行一次纸笔测试。2 .认真命题、组考、阅卷,保证质量。课程教学处要按 水平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 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应用能力。3 .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13、考查。八、教研活动1 .教研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 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强调 开展校本教研,不允许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 务的行为。2 .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 .教研组活动每月进行。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 发言人,每学期组织1至2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 确的内容,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4 .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至少1节。 听课时,必须记录听课笔记并书写点评。5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 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学校指定的教研论文。6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原有的基 础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 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 高。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7 .学校领导应积极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程教学处应定期组织并公示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