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高质量推进我市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重要渠道,提升我市城乡寄递服务均等化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21)2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决策部署,立足我市寄递物流发展实际,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突出城乡统筹、资源整合、普惠便民,着力加大城乡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保障供给,健全区县、
2、乡镇、村寄递物流服务体系,畅通城乡流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美好用邮需求。(二)实施原则坚持普惠城乡,服务便民。突出邮政快递基本公共服务属性,聚焦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城乡寄递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升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积极参与建设完善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坚持多跨协同,聚合统筹。促进寄递物流与城乡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城乡寄递物流网络共建共享、资源互用互补。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模式。根据各地基础设施、经济环境、产业结构等,一区县一策、一乡镇一策,因地制宜
3、多元化构建区县、乡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坚持数字赋能,智惠服务。结合数字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打造城乡末端数字化综合服务站,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示范引领,全域覆盖。加快城乡寄递物流服务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数体系研究,着力培育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域寄递物流服务均等化。(三)主要目标全市46个乡镇(含开发区)全覆盖建成寄递物流公共转运中心;916个建制村全覆盖设置村级寄递物流末端服务点,并配备管理服务人员;住宅小区设立快递末端驿站900个;以村级寄递物流末端服务点为基础,建成集金融、通讯、电商等服务功能的村级数字化综合服务站(共富驿站)360个,提
4、供一站式便民、惠民服务。到“十四五”末期,全面建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城乡寄递服务差距显著缩小,寄递物流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到2022年底,全市916个建制村快递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到2023年底,全市916个建制村基本实现快递物流设点服务全覆盖并配备管理服务人员。到2024年底,全市46个乡镇(开发区)基本完成寄递物流公共转运中心全覆盖,住宅小区设立快递末端驿站900个。到2025年底,全市完成新建及改造提升村级数字化综合服务站(共富驿站)360个,“快递活村”指数成为高质量乡村振兴、
5、高水平共同富裕建设成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解(一)完善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强化寄递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对寄递物流产业规模、发展趋势、需求和短板进行全面评估,将寄递物流产业纳入区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区县寄递物流园区、乡镇寄递物流公共转运中心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与农村文化礼堂、养老幼托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建设、使用,城市在新建住宅小区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时应落实寄递物流基础设施配建规划,明确配建比例。(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第一位为牵头部
6、门,下同)2.完善三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县要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厂房、园区等新建或改造区县级寄递物流分拣处理中心1个以上。鼓励建设区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转运中心,引进智能化快件分拣处理设备。加快整合乡镇邮政快递、物流、电商、车站、供销等资源,推广乡镇寄递物流园区化管理模式,全覆盖建成乡镇寄递物流公共转运中心。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设置要与村民使用需求相适应。城市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配置功能完善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鼓励农业企业、农村寄递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分级分拣、预冷保鲜、包装加工等基础设施,拓展冷链物流功能,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打通农产品寄递物流“最初一公里”。(责任单位:
7、市邮政管理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二)推动寄递物流创新协同发展1.优化寄递物流协同发展机制。持续深化商农邮战略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寄递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商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专业化、一体化、智能化供应链服务。重点发展“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寄递服务农特产品项目,打造寄递业务量“千万级”、“百万级”项目。(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2 .培育寄递物流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寄递物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绿色寄递、
8、智慧寄递物流创新,各区县培育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现代化寄递物流骨干企业2家以上。注重寄递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寄递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寄递物流、农村电商等方面专业人才,寄递物流专业工程技术职称评审及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纳入市职业技能培训评价认定体系,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3 .构建寄递物流末端共配体系。鼓励邮政快递、物流、同城配送等企业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加快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城乡客运企业参与
9、寄递物流配送“客货一体公交”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发挥基层优势,在偏远乡村地区做好寄递物流服务兜底。推动寄递物流车辆统一规范管理,加快推广快递专用三轮车,提升配送效率。(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三)提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水平1.推动寄递物流纳入公共服务。市、区县两级财政按照有关补助标准,加大对城乡寄递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智能化改造以及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管理服务人员的补贴力度。寄递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公益性质,各区县应协调落实,重点关注乡镇寄递物流公共转运中心、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小区快递末端驿站等用地用房需求。鼓励市交通投资集团等
10、国有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构建城乡统筹、网络健全、运行稳定的寄递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2 .打造寄递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支持一区县一网络打造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平台,逐步形成全市一站式综合服务网络。强化寄递物流网点及电商站点综合运营服务能力,鼓励商超、金融、通讯等网点主动承载寄递物流服务功能,以寄递物流为纽带打造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五不出村”一站式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向末端延伸,构建“寄递物流+政务服务”综合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办、
11、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3 .加快寄递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加快研究制定农村寄递物流设施建设及服务规范标准体系,对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企业、协会等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推动寄递服务农产品上行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采摘、加工、分销及运输、配送、销售、溯源等全产业链、全环节标准化水平。开展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和标准化项目建设试点示范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试点示范区(项目)。(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四)增强寄递物流服务数字化赋能1.加快构建数字化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寄递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深
12、化邮政管理、交通、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构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快递活村”指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无缝衔接,增强城乡群众获得感。(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办、市邮政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2.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数字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智能快件箱、“快递无人超市”等智能化寄递物流末端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予以一定资金补助。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新建及改造提升村级数字化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60个。(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县政
13、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三、工作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引领,成立工作专班。各区县配套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用房、资金等各方面保障。(二)优化政策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简化寄递物流领域公共服务网点备案手续,取消不合理、不必要限制,深度释放寄递物流市场活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探索业务服务模式,完善城乡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三)加大资金扶持。市、区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出台完善城乡寄递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扶持政策,确保“快递活村”共富班车平稳运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等金融企业制定出台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信贷支持政策,开发个性化、普惠化金融产品。(四)强化督导考核。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明确具体职责和责任部门。市、区县建立专项工作督查评价机制,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