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担见精神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根扁担见精神全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根扁担见精神全文“一根扁担两头弯,井冈山下把粮担。军民同心反封锁,革命斗 争不怕难J 一首“挑粮歌”,唱出巍巍井冈山的那段峥蝶岁月。1928年,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同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 在井冈山会师了。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艰苦斗争。会师之后,红军由原先的千余人增至上万人。由于井冈山地形狭小, 产粮不足万担,粮食等供给成了大问题。“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 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 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J红军战士乐呵呵地唱着歌,然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的背后是物质匮乏的辛酸与无奈。这时,敌人的围剿也在日 益加剧。
2、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局面,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红军 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纾困举措:打土豪、分田地,使大部分佃农成为土 地的主人;开办红色坪场,活跃根据地的贸易交易;用井冈山的竹木、 油、茶等资源换取紧缺物资;开展群众性的熬硝制盐运动,缓解用盐压 力在这些打破敌人封锁围剿的举措中,声势浩大的、投入兵力最多 的是挑粮运动。当时,山下根据地征集的土地税粮,按片集中在茅坪谢冠南家、大 陇尹家大店和柏路长富桥杨家祠。“一天一小仗,三天一大仗”,粮食存 放在山下不安全,更不宜久留,需全部运上山贮存。那时上山没有公路,全靠肩挑人担,井冈山红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当时挑粮路线 有三条:柏路线、茅坪
3、线和大陇线。这三条路爬上黄洋界都有20多公 里,且山势陡峭,运一趟粮食上山是多么不易啊!然而,任何困难都压不垮英勇的红军,他们精神抖擞地行进在挑粮 小道上。走在队伍前列的是军长朱德。你看他,头戴草帽、脚穿草鞋, 不顾山高路陡,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当时朱德已经42岁了,年纪 偏大,又是军长,白天挑粮很累,晚上还要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战士 们怕他身体吃不消,就把他挑粮的扁担臧了起来。不料,朱德又找来一 根扁担,上面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见了,就不好意思再藏 他的扁担了。在挑粮的队伍里,还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身影。不过他是背粮,是 贺子珍特意缝制的一条粗布口袋,能装四五十斤谷子。来到运粮队伍
4、前, 他抖抖手中的布袋笑着说:,肩搭背扛,我还省着一条扁担呢!”沿途群 众见毛泽东也来挑粮,惊奇地问:“毛委员,怎么还累着你挑粮? ”毛 泽东笑道:”号令一声三军动,我怎能不去呀? ”战士们看见毛泽东、 朱德都参加挑粮,十分感动、备受鼓舞,挑粮的劲头更足了,大家你追 我赶,谁也不甘落后,很快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根 据地的给养问题,支撑了井冈山工农武装的革命斗争,也为井冈山精神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列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朱德的扁担”,论形状并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它和别的扁担一样,都是竹子做的,约摸三四尺长,中间稍宽, 两头略尖。但这又是一根不平凡的扁担。扁担挑起的是希望。在井冈山 斗争的艰苦岁月,大家一起挑粮,鼓舞的是士气,凝聚的是军心和民心, 预示着革命胜利的希望。扁担见证的是真情。军长带头挑粮,战士藏起 扁担,这“一挑一藏”里,彰显了官兵之间的浓浓真情。扁担孕育的是 精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 战胜不了的敌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时下,扁担的实用价值也许并不大 了,但其中蕴含的不畏艰难、团结克敌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小小扁担,一头挑着艰辛,一头挑着希望;一头挑着使命,一头挑 着民心;一头挑着过去,一头挑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