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是学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深入学习研读课程指导纲要与课程标准,是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成为一名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必要前提。通过研读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理解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领会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内涵,把握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架构及课程模块设计,正确认识模块内容的独立性和模块间内容的关联性;熟练掌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准确把控学业质量标准,科学开展教育教学评价。(二)教材解析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
2、内容的具体呈现,是把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创造性利用教材、创新性开展教学活动,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突出特点和学科特色。我省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于计算机科学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科学性价值;基于程序设计思想规划课堂教学内容,注重计算思维培养;基于原理和问题解决设计教学活动项目,挖掘知识本质。以期实现筑牢基础知识、掌握科学原理、灵活运用技术、面向未来发展的学习目标。教材编写以信息活动为主线,以素养培养为统领,从应用实例分析入手凝练知识点与能力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在类比中领悟、在应用中拓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3、的学习效果,进而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发展信息能力。内容编排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上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通过学习指引、知识讲授、实践活动、思考与探索、知识之窗、练习提升、阅读拓展等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锤炼计算思维。教材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选取既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又蕴含科技前沿应用的实例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小组互助、自我总结等过程,达成课程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整套初中教材,完整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组织原则,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
4、方法和手段,高质量完成课程目标。(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落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本保证。多渠道、多方法了解初中学情,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和生活环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倡导因势利导、分层施教、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协同学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问、深入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分析,依据学科教材,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
5、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充分认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模块目标和学科总目标的有机统一关系。课时目标要具体,关注知识学习,益于理解掌握;单元目标要综合,侧重能力培养,利于融会贯通;模块目标要系统,站位核心素养,基于全人发展。提倡项目式学习,通过科学设计项目,合理分解学时内容,恰当贯穿单元内容,完整呈现模块内容。2 .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范例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创设沉
6、浸、实践、探究、合作的学习情景,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分享与成果展示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相互激励的评价措施。3 .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准确了解初中教材各年级、各模块、各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学段之间相似内容的层次衔接和递进发展关系。注重原理的挖掘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价值和树人价值。克服课堂围着技术转、技术围着软件转、软件围着生活转,避免简单机械学操作、了解皮毛不深研、枯燥乏味费时间的现象出现。4 .教学过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注重保护学生
7、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学科知识体系。体现学科融合理念,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选择典型案例策划学习项目,通过精准分析学情,实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确保活动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利于教师有效驾驭课堂。适时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教师在学习指引、探究辅导、作品点评环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 .教学活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既利
8、于新知学习,方便开展实践探究,又利于旧知巩固,有效促进内化迁移。根据学情,创设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设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学生活动;在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基础上,提前预设疑难点和突破方法;多维度、多视角设计评价方案;精心设计基础性和发展性探究活动。6 .教学评价以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教材内容要求为基本依据进行科学评价,既能激励学生有效学习,又有益于教师改进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进行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跨学科整合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完善教学策略。坚持多元化、开放性、全方位、融合性评价。在学生
9、思维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时期,既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生活品格进行适当鼓励和引导。(五)资源利用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形成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支撑环境与学习素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学科特性,利于项目式学习实施。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优势,动态利用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素养水平,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迭代设计。建立中小学、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创建共同体,实现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综合使用与合理利用。重视各种形态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线上、线下不同学习空间的运用场景,引导学
10、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教学实施(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与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建构。注重发挥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优势,调动多感官共同参与,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手段,创新学习模式,多维度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二)新课学习1 .基础知识学习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以教材为蓝本,以问题为抓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采用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网上搜索、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课前教师要依据学情,设
11、计适当的课堂容量,提出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自信心;课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作中集思广益;课后教师要通过小结、板书、作业等形式,及时引领学生进行重点知识梳理和思维导图绘制。争取让学生在充满乐趣和享受的过程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2 .重点难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章节知识体系中尤为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焦点和灵魂。通过精讲细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出教学重点,确保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对比分析、小组协作、拓展探究、个别答疑等措施,有的放矢,突破学习难点,确保学生透彻理解。3 .典型例题解析典
12、型例题解析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计算机基本结构、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机流程控制与程序实现等抽象理论主题的典型例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厘清事件的逻辑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顺利解决问题。针对文字处理、二维三维图形图像设计、动画制作等应用软件学习主题的典型例题,教师应带领学生从软件解决的问题入手,剖析应用需求与实现原理,了解软件实现的方法和策略,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与能力,进而掌握软件功能,并使用软件完成作品创作。针对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物联网等动手制作学习主题的典型例题,教师要对
13、学生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环境搭建,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完成应用项目设计。充分体验技术之美、科学之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4 .学习活动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面向全体的原则,设计基础性、探究性、拓展性活动。以教材为基础,创新学习活动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学情为依据,设计分层教学活动,照顾基础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重视师生互动,创设良好课堂交流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完成知识建构。教学活动要利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点亮放大,推动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14、;利于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通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脱离困境;利于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种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用高品质的学习活动打造高效课堂。5 .随堂自测反馈适时的随堂自测和及时的反馈评价能有效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良性发展。教师要制定周密可行的方案,对自测内容、方法与标准进行科学设计,让随堂自测真实、公平、高效。可通过调查问卷、口头检测、书面练习、网络答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双基”掌握情况;采用创作作品、完成项目等方式考察学生综合应用与素养水平。通过对随堂自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课堂教学、优化学习策略、完善思维发展目标提供依据,为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提供支撑点和着力点。(三)课堂小结初
15、中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知识、技能及情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梳理,促进教学内容掌握的有效方法。可采用教师概括、学生总结、小组讨论、全班汇总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通过师生畅谈收获、对存在问题深度思考、对科技发展美好展望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小结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成为培养学生正确技术观、科学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摇篮。(四)作业设计信息技术作业是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深化和拓展课程实践领域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有益拓展,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内化和创意实践过程,是提高课程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作业设计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要体现基础性,确保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形
16、成;突出实践性,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能力水平的典型应用项目,有效促进知识迁移;强化探究性,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协作、规划方案、项目实现等,建构完整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体系。作业设计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融合的关系,充分发挥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巩固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活动成败得失,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养成每节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回顾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思考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分析教学策略落实是否高效。在课后反思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寻找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打造个性化特色课堂。三、教学效果(一)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如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也是对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