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385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本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7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

2、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5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35公里(不包括随新建改建市政道路工程同步铺设的污水管网),新建再生水管道24公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7%以上。(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规划处理能力均达到18550吨/日左右(根据生活垃圾实际处理需求和设施建设评估情况,分期组织实施,视情启动建设)。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无害化处理。(市城市管理委负责)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

3、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基本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保持医疗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二、加快补齐能力短板(一)健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建立城镇排水管网定期排查检测制度,压实各区排水监管职责,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动老旧

4、排水管网修复更新,改建修复体院北道、环湖中路、中环线(围堤道段)、西园道4条道路的污水管道,逐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持续推进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改造2000余处混接串接点,进一步减少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统筹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新建扩建津沽、张贵庄、北部新区等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宝城潮新、宁河城区、滨海新区中塘等远郊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现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全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通过截流调蓄、棚户区拆迁等措施,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削减雨水排水口溢流污染。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适时启动津沽、张贵庄等再生水厂扩建工程,新建再生水利用节点工程。(市水

5、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专栏1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行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十四五”时期,实施老旧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修复改建体院北道、环湖中路、中环线(围堤道段)、西园道4条道路的污水管道9公里。持续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工程,改造2000余处混接串接点,其中中心城区占比95%以上。因地制宜开展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滨海新区新建港滨路雨水泵站,设计流量22立方米/秒;津南区改造合流制管道2处,共计3.5公里;宁河区改造合流制片区11处,共计1.68平方公里;静海区实施桃园路、泰山道排水改造工程,改造合流制管网1.04公里;启动纪庄子合流制

6、调蓄池,规模10万立方米。(市水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十四五”时期,新建扩建津沽、张贵庄、北部新区等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3万吨/日,实现污水处理有余量;新建扩建宝城潮新、宁河城区、滨海新区中塘等远郊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基本补齐城市污水处理短板。(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再生水利用节点工程。以连接断头再生水管道为突破点,新建24公里再生水管道,完善中心城区再生水管网。对具备再生水利用条件的园区企业实施水源转换工程,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污水回用工程。依托水

7、系连通工程,打通再生水利用输水河道相关节点,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和水量。(市水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二)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加强属地管理,形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机制,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合理布局、规范配置住宅小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因地制宜推行“撤桶并点建箱房“,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科学预估全市生活垃圾产出量,

8、按适度超前原则,稳步推进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新建滨海新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增强厨余垃圾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结合,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专栏2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行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更新住宅小区老旧、破损、脏污、标志标识不规范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需求。坚持“简易、实用、便民”原则,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升级改造,优

9、先对基础差、年限久、投诉多的站点进行规范设置,鼓励设置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加强生活垃圾产生单位与清运单位之间的无缝衔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按照运距合理、布局均衡的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垃圾转运站,提高分类转运效率。逐步提升改造既有各类垃圾转运站,更新设备,提标站房,加强监管。(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完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新建滨海新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处理能力630吨/日(根据厨余垃圾实际处理需求和设施建设评估情况,分期组织实施,视情启动建设

10、),基本满足全市厨余垃圾处理需求。督促餐饮企业、食堂等厨余垃圾产生单位严格落实垃圾处理要求,做好厨余垃圾分类、存放,与有资质的收运单位签订收运协议,落实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定点清运主体责任。做好专业运输车辆配备,满足厨余垃圾单独运输需求,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二(市城市管理委、市市场监管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到2023年底,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立1处与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衔接网点”),采取固定加流动、智能回收箱等方式,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两网衔接工作机制,提高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水平。(市商

11、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三)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推动环城四区、外围五区及滨海新区建筑垃圾消纳厂和资源利用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规范建筑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促进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质量,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进行绿色化、现代化提升,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健全区域性再生资

12、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积极推动XX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专栏3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行动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粉煤灰、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骨干企业,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推广,积极打造“企业自循

13、环一园区内循环一区域循环”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力争实现新增工业固体废物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体废物有序减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加强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建设。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不足的现状,谋划建设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到2025年底,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831万吨/年,持续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围绕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搭建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中转站、分

14、拣加工中心为主要节点,以运用新技术、新方式为主要手段,以建立与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为方向,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发展为依托,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转型升级。(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加快XX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创新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选用先进技术装备,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静海区人民政

15、府负责落实)(四)强化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利用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评估,科学制定并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优化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全过程跟踪监管,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科学引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强化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按照国家统筹安排,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积极配合做好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基地建设,实现全国或华北区域共享处置能力。完善华北地区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合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合作机

16、制,强化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和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全覆盖收集体系,鼓励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为重大疫情、突发应急事件提供就地处置服务。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做好源头分类,严格执行转移联单,促进规范处置。(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专栏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行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新增200吨/日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能力、30吨/日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能力,确保本市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定期发布危险废物相关信息,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企业退出机制。鼓励成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评标准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