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414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紫阳县“十四五邛方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前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县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安康市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紫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二、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地震灾害背

2、景紫阳县横跨扬子准地台,秦岭褶皱一级构造单元。以饶峰-麻柳坝断裂为界,南为扬子准地台的南大巴山台缘隆褶带,北为秦岭褶皱系。境内共发育紫黄褶皱束、麻柳褶皱束、高滩一斑桃褶皱束和县城一洞河褶皱束四处褶皱。区域性大断裂为饶峰一麻柳坝断裂和红椿坝一中坝断裂。根据紫阳县志和安康地区地震目录记载,在紫阳县境内,民国以前共发生无仪器记录地震9次,解放后有仪器记录地震4次,震级大于3.0级的仅1次。紫阳县地震具体记录如下:明隆庆三年(1569)五月,震级约3.0级;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震级约3.0级;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震级不详;清嘉庆八年(1803)三月,震级约3.0级;清道光元年(1

3、821)三月,震级约3.0级;清光绪五年(1879)五月,震级不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初七,震级约3.0级;清道光三十二年(1906)三月十三日,震级约3.0级;民国六年(1917),县城城隍庙(今县医院)大门石门坎震断,推测震级4.0级;1971年4月29日17时14分,汉王城3.1级地震。在紫阳县发生的历次地震中,其震级一般在3.0级左右,由于震级较小,地震释放的能量较小,引起地表振动亦较小,没有造成较大的灾害。但境外发生的多次强震中,有的波及到紫阳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1556年华县地震和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紫阳县全境范围内有一定震感。据记载,1920年地震曾引起树木摇

4、动、土墙裂缝倾斜,人畜惊慌,地震烈度均为W-V度。(烈度分布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图2:紫阳县在华县地震烈度分布图图1:紫阳县在海原地震烈度分布图1978年2月11日8时11分21.2秒,石泉县长水4.2级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为N38。48、E10808,宏观震中位置在汉阴县汉阳坪(长水乡东IOknI处),其震源深度为27km,震中烈度为V度。极震区包括本县汉王、双安两地。1983年8月12日7时52分,重庆市万源县官渡区皮窝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为N32。08、E10810,宏观震中位置为皮窝桐子梁西侧的鸡冠梁,震中烈度为Vl度,震源深度推测为5kmo地震有感区包括本县紫黄、瓦庙、麻柳、保坪等地。2

5、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紫阳县震感强烈,根据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如图3、图4所示),紫阳县地跨地震烈度为V度和VI度区域,以六河、双桥、苗河、蒿坪一线为界,西侧为地震烈度Vl度区,东侧为地震烈度V度区。图3: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图4:汶川地震时紫阳地震烈度分布图紫阳县境内新构造运动是发生在古构造基础上,具有明显继承性,表现在近期地壳间歇性抬升频繁,使河流流水深切,形成谷中谷、悬谷及陡峻谷坡、绝壁、悬崖、断裂带、破碎带等地貌现象,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石流及危岩撒落等地质灾害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及物质来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面临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二)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在县委、

6、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地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防震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 .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紫阳县地震监测站于2007年建成,设置了保护标志牌,截至目前,台站设备运行良好,数据上传正常,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未受到破坏。全县基本落实了基层“三网一员”制度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县17个镇、县城4个社区的“三网一员”宏观观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信息员整体素质,发挥地震群测群防点的作用。2 .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强

7、化抗震设防依法监管,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陕西省政务服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加固,抗震设防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防范能力不断增强。3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将地震应急纳入全县应急指挥平台统一管理,联合组建120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定期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我县地震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个。健全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树立

8、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物资部门储备和社会储备共享机制,与县内各大超市筌订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物资“代储协议”5份,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联建物资储备点2处,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4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取得明显进展。建立了多部门参与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七进”活动,定期组织政府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活动。“十三五”期间,创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级1个(紫阳中学初中部),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9个(紫阳县麻柳中学,紫阳县蒿坪初级中学、紫阳县小学、紫阳县幼儿园、紫阳县城关镇长白小学、紫阳县城关

9、镇新桃小学、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小学、紫阳县河水镇初级中学、紫阳县高滩镇初级中学)。通过多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对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组织动员能力,提升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主动性以及应急避险技能。(三)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三个紫阳”的重要时期,做好“十四五”(2021-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防

10、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并多次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把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紫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群众“安全”需求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需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房屋建筑抗震安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能力等防震减灾安全需要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高质量建设新阶段“三个紫阳”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县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11、化,加快建设“优美紫阳、富裕紫阳、幸福紫阳”,在高质量建设新阶段紫阳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五年,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对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口和财富将更进一步聚集,潜在地震灾害风险使我县防震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全县防震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地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地震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较低,整体地震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较低,地震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地震灾害防治能力不足,城区部分老旧建(构)筑物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抗震

12、能力相对薄弱,全过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地震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不足。四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础不牢,地震科普教育场所建设投入相对不足,科教场所数量较少、功能有待完善;科普宣传模式比较传统、相对单一、创新不够,宣传效果不够明显。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13、格局,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地震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创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把做好防震减灾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地震风险管理,关口前移,主动防御,做到防灾减灾救灾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防震

14、减灾薄弱环节,明确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目标,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防震减灾全过程的风险管控。坚持统筹谋划。坚持防震减灾规划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行业规划、上级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协调一致,有机结合,使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防震减灾事业建设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响应系统效能显著增强,政策保障、防抗救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国民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

15、提升,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地震安全的需求。四、主要任务(一)夯实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基础。加强地震监测台站建设,持续优化“三网一员”宏观观测网点布局,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网一员”观测体系,构建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网络,不断提升地震监测能力。(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1 .完善风险防治责任机制。完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机制和覆盖城乡的组织体系,健全镇、部门合作机制,深化地震风险防治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强化地震主管部门防治服务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地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创新镇、村(社区)群测群防与保障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建设,发挥村(社区)组

16、织和公民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机制,推进地震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众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等方面作用。2 .实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调查。构建地震灾害风险排查、识别、评估、治理为一体的全流程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重点隐患排查,查清地震灾害危险源与风险源,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全县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图和风险区划图。3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严格按照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核定,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建立落实监督问责机制。4 .推进农村抗震设防管理落实。全面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