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乡村人才振兴的三重维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乡村人才振兴的三重维度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乡村人才振兴的三重维度分析摘要:乡村振兴是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最为关键,它是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主观条件和智力支持。从理论维度看,乡村人才振兴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从历史维度看,乡村人才振兴吸取了建党百年的乡村人才培养经验;从实践维度看,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必由之路。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人才必须先行。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到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一幅乡村人才振兴的路线图清晰可见。从结构角度看,
2、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备核心要素,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方面的振兴,均需要各类人才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乡村人才培养经验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实践经验,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走好乡村人才振兴之路指明方向。一理论维度一一马克思主义人才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才观的论述主要涉及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的范围界定。首先,关于人才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进而提出人才资源的第一资源性,为后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前提。而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也同样受人的观念和认识水
3、平的影响,因而明确了科学技术的关键在于人。其次,关于人才的范围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明确了人才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民群众。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的范围界定等“共产主义”人才观的基础上,列宁创立了“社会主义”人才观。列宁重点围绕人才标准问题,立足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需要,全面论述了各种人才的素质要求,创立了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在中国,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有机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才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干部和知识分子这两类关键人才的作用。就干部对革命
4、的作用来看,毛泽东高度赞同斯大林关于“干部决定一切”的观点,并且明确提出能完成革命任务的干部需具备的条件,概括来讲就是“德才兼备,在明确干部的重要地位以及干部需具备的条件的基础上,毛泽东还分析了如何对待干部的问题,强调既关心党的干部,也要关心非党干部,并且还要善于识别、使用和爱护干部。除重视干部外,毛泽东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认为革命要胜利不能缺少知识分子。在如何对待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批评了不懂得知识分子重要性的现象,强调应对知识分子充分吸收并加以教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各类人才要取其所长,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也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强调大胆用才,充分发挥青年人
5、才的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关键强调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解决人才问题,并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结合改革开放实际需要明确提出培养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在如何对待人才方面,邓小平强调既要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也要注重文艺人才培养,并且强调要从思想上和工作制度上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人才界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强调的关键就是人才。关于如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江泽民强调对内创造培养人才环境,对外创造吸引人才条件。江泽民还
6、立足三农问题强调了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民是关键主体,基层干部是重要力量,也强调对农村基层干部要热忱关心和爱护,从而让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带领村民致富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将人才问题列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关于如何对待人才,胡锦涛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胡锦涛高度重视农民主体作用,强调充分培养和挖掘农民中的人才是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并且明确提出对农民的首创精神要充分尊重,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潜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
7、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围绕乡村发展拓展了乡村建设人才的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三农人才的重要性,这就是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关于“三农人才标准问题,强调应培养造就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关于“三农”人才范围,强调不仅是农村专业人才队伍,还要有科研人才队伍、社会各界人士等。关于如何培养“三农”人才,针对农村基层干部人才,提出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从理论维度来说,乡村人才振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二、历史维度建党百年的
8、乡村人才培养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与建设时期,有针对性地在乡村开展农民教育,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培养革命人才及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乡村革命人才培养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同畴,中国共产党也注重在农村开展农民教育,为培养农村人才参与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党对乡村革命人才的培养是从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农民建立农会开始的。农民运动最早兴起于XX海陆丰地区,这里也最早开展了农民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彭湃。1923年1月,海丰农民总会成立,下设教育部,开办农民学校,通过日班与夜校进行农民教育,教育内容
9、涉及识字和革命道理等,使农民在具备基本生产生活常识的基础上,提升了革命意识和觉悟。1924年7月,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后发展为中央农讲所,先后培养了一千多名农运干部,这些农运干部成为土地革命的坚强火种。除XX外,XX的农民教育也开展得比较早。1924年,青年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的同时,通过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教育工作。在领导农民运动、教育农民的过程中,我们党确立了农民教育的行动纲领,XX省与XX省分别于1926年5月和12月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既促进了乡村革命人才的培养,也推进了农民运动,更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0、后,苏区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儿童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社会教育是苏区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通过办夜校、补习学校、识字班、俱乐部等,采取识字牌、剧团、板报、宣传栏等教育形式进行农民教育,培养乡村革命人才。抗日民主根据地除开展干部教育外,也十分注重群众教育,重心在成人教育。开展农民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冬学、民众学校、夜校等,培养乡村革命人才。其中最普遍、最广泛的群众教育形式是冬学和民众学校。冬学这种农民教育组织形式为革命时期的乡村地区扫除文盲、培养参与革命的农民人才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的农民教育则延续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为培养能够参战支前的农民
11、力量,各解放区也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因而解放区的教育主要为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服务。(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建设人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教育事业逐渐恢复,乡村积极推进扫盲教育。1950年9月通过的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全面开始。为提高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进而为我国乡村建设培养农业人才,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为提高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为我国乡村建设培养农业人才,从农民业余学校、识字运动委员会,到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再到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这对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人才需求的划分趋于明确
12、。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十八大以来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及会议中均涉及关于这五类人才的政策规定。从“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到2021年社两类经营主体”,在国家层面上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育提供政策导向;从“十三五”规划提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到中央1号文件提出“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再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在国家层面上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提供政策
13、导向;从“十二五”规划提出“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到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再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国家层面上对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育提供政策导向;从“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到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再到政府工作报告“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在国家层面上对管理服务型人才培育提供政策导向;从“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到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再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先进实用技术
14、推广”,在国家层面上对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育提供政策导向。十八大以来,伴随政策推进与培育工作,各类乡村人才稳步发展。一批文化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成长起来,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与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也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和国家深入发展“三农”工作,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与乡村治理人才质量得到稳步提升,队伍不断扩大。建党百年的乡村人才培养经验为乡村人才振兴打下了深厚的历史根基。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从历史维度来说,是对建党百年的乡村人才培养经验的凝练。三、实践维度一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必由之路从实践维度来看,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
15、略总要求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实施乡郎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总要求的实现,必须依赖相应的乡村建设人才。(一)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需要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科技带头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振兴,重点应抓好乡村经济,乡村经济建设首先要从特色乡村产业培育出发,通过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从而实现村民生活富裕这个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以及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还应培养农
16、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更应鼓励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以及科技特派员等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服务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培养大批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带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与二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村民做好三产之间的融合,提高产业收益,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二)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需要乡村公共服务专业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实现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还应打造宜居美丽的乡村生态和文明乡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公共服务专业人是关键。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主要涵盖乡村教师、乡村卫生健康人才、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以及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储备和培养乡村规划建设人才,为打造宜居美丽的乡村生态贡献智慧;针对各类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需要采取相应的培育模式,激发其创造性,从而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