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从三个维度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从三个维度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义文稿】从三个维度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基层协商治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基层协商治理效能逐渐显现,推动着基层治理的转型。加强基层协商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激发基层民众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从源头上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所面临的现实性困境,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树立基层协商共治理念。基层协商共治强调的是以协商民主理念为指导,保障社会秩序以及实现社会善治,基层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治理行动的过程。将协商民主注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2、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基层治理的运转机制,构建协商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从协商治理的理念看,践行协商民主理念,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协商民主理念融入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现代化新征程之中,促进协商治理由科学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从协商治理的实践看,基层协商治理具有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减少多元利益群体的冲突和偏见的作用,且可以有效化解基层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更好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推进基层协商治理,其关键在于把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其协商共治能力更具规范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完善基层协商治理机制。进入新发展阶段,妥善应对基层治理事务和问题,必须在破解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中总结思路和方法,探索一种能够与基层社会治理进行良性互动,具有更加开放型、适应性和韧性的协商治理机制,打造共商共治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首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目标的设定与修正、相关议题的提出和讨论、政策制定和出台、政策实施与监督、治理效果评价与问责等各个环节,都是基层协商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结果,也就是通过基层协商治理,保证治理方向、目标、过程、结果的民主化,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其次,坚持把协商民主理念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增强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和维权渠道
4、,把化解基层社会存在的社会矛盾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解决好最广大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理念转变、制度创新、要素集成、手段改进融为一体,积极从基层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与新模式。再次,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即构建“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为每个网格配备由网格长、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片警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全方位增强自治力量,解决好“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的问题。此外,探索搭建面向基层群众的服务平台,设立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开设公安、民政、卫生、信访等便民服务窗口,建
5、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机制,推动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应急工作联勤、社会治安联防、基层治理联创的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协商治理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方式。首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应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即从“为社会”治理转向“靠社会”治理,其重要路径就是要倡导“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共治理念,把基层群众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地激发出来,让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充分地涌流。其次,通过把大数据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人与技术协同治理,积极创新协商方式与技术,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思维,不断创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治理平台,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使这一新的治理范式成为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得以持续推进的基本驱动,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基层协商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再次,注重探索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协商场景的建设,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吸纳基层群众有效参与实际的基层协商治理活动,确保参与主体的代表性,把那些具有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的代表推选出来,确保协商范围和参与人群的精确性,更好塑造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协商民主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