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4758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富美同安”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同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同安区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厦门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四五”时期,同安区将以习

2、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未来一段时期内同安区的形势和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的条件,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实现群众体育多元融合、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互补、人才科技相辅相成的全民健身新局面,为建设“富美同安”“健康同安”夯实民生基础。(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同安区将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

3、系更为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加丰富且更具品牌效应,人民群众的运动健身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力争实现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3人以o二、主要任务(一)多措并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对照同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

4、、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服务体系,力求分析不足找短板,精准发力出成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赛事活动更丰富、群众参与面更广泛、健身指导更科学、管理服务更智能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加强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康养、体育与医疗卫生、体育与旅游研学、体育与传播的融合,以科技赋能催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条件,努力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责任单位: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二)强化供给,建设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合体育场地普查现状,摸清我区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区、乡村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湖沿岸、厂房,以及其他公益

5、性用地等空间资源,继续推行小型体育场地设施普惠工程,重点补齐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提升群众身边的健身资源覆盖面。坚持城乡一体、配置均衡的导向,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推动城乡公共体育场馆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多元运用。鼓励第三方委托运营,盘活场馆资源,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倡导复合用地模式,支持社会参与运动场馆等设施建设和运营。新建学校体育设施按与社区开放共享的标准组织规划建设。完善公共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鼓励镇(街)综合文化站、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争实现有条件对外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100%。鼓励社会健身机构场地开放免费时

6、段“潮汐”使用,推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加快体育场馆设施智慧化建设和改造。争取市体育局支持在我区落地1-2个“智慧健身房”。推动建立保障更有力、运转更高效的室外健身路径和器材配建的管理工作机制,将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管理资金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及时解决器材安装不规范、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健身权益和人身安全。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资源规划分局、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教育局、各镇(街)(三)突出特色,创建更具辨识度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优化组织运作机制,夯实全民健身的厚实底层。强化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的规划、组织和实施,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大力推动群众广泛参与

7、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和支持乡村运动会,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赛事,吸引群众参与,提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全面开展赛事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一批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品牌。依托同安区山海地理优势,加强山地健身设施嵌入、自行车步道建设,充分利用同安湾漫长的海岸线,继续打造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帆船帆板等重量级赛事,加强对外宣传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围绕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带,打造徒步、骑行、定向越野、沙滩排球、帆船等的运动休闲项目和基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体需求。以马拉松跑道为主轴,依托两侧文

8、体设施,引入社会力量组织文体赛事,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海体育文化产业链。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宋江阵”、划龙舟,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如“汀溪镇造水村宋江阵传习中心”作为非遗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全村人人喜爱、户户习练。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总工会、教育局、各镇(街)、体育协会(四)加强管理,发展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着力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规范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1+3+N”(1个体育总会,3个人群体育协会,N个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乡镇(街道)“1+N”(1个单项体育协会、N个健身团队)建设,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

9、“区有总会、镇有分会、村有站点”的全民健身组织新布局。着力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导全年赛事活动计划的制定。指导促进自发成立的体育社会组织到所在地体育主管部门进行注册或备案。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与指导,对在册组织进行动态检查和评价,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以及参加对外交流和比赛。着力加强体育社团成员的能力提升。每年组织或选送厂2批社团负责人或积极分子进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认证,同时,加强认证后继续教育和升级培训,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储备科学健身指导人才团队和梯队,补齐人才短板。协调有资历有经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驻就近的

10、健身活动点,对口帮扶,盘活目前尚未达标的站点。鼓励扶持协会建立专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驿站”。激活乡村社团,培养有特色的乡村健身指导力量,讲好“乡村体育达人”故事,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和典型示范效应。鼓励有条件的体育社会组织收取一定的会员费,维持组织正常运行。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各镇(街)、区体育总会(五)体卫融合,构建更具获得感的全民健身服务模式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市体育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各区开展体医融合示范社区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以健康为重点,以“体教融合”“体养融合”“体卫融合”为抓手,针对青少年、老年和慢性疾病人群开展科学运动指导,提升重点人群

11、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打通社会体育指导员与运动处方师的联合工作机制,建立体卫融合交流平台,形成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呼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提供更加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加强体质测试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结合国民体质监测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站,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推广个人健康档案和运动健身服务。同安区已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并开展体质测试,编撰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并正式发布,为同安区全民健身开展提供决策依据。责任单位:文旅局、政府办、卫健局、教育局、统计局、各镇(街)(六)体教融合,打造更具带动效应的青少年体质提升样板贯彻

12、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发挥同安区竞技体育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为中小学校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依托体校基础设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体育培训、教学,积极协助普通学校创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支持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各级学校体育联赛,打造特色校园体育品牌项目,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推动“大参小”模式落地,促进高校优质体育资源与中小学体育社团的联系,通过牵手结对子,提高青少年运动的热情,蓄力培养区域优秀体育后备

13、人才,助力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着力把同安区竞技体育发展中心、同安区少体校打造为“体教融合”发展的样板。责任单位:教育局、文旅局(七)体旅融合,培育更具体验感的康养旅游新气象推进“体育+乡村振兴”,鼓励乡村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特色体育设施,植入乡野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和乡村体育旅游项目,不断丰富体育康养、户外探险、民俗体育、红色研学等精品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环东海域的资源优势,加强沿途体育运动设施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滨海户外运动游,如马拉松赛事配套游、摩托艇海上巡游记等。推动体育健身与旅游、文化、传媒、科技、养生康复对接,在资

14、源、产品、市场等方面渗透融合,有计划地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提升健身的消费需求,推动体育健身消费转型升级,促进体育产业立体化发展,并助力环东海域同安新城成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美丽典范新城。责任单位:文旅局、资源规划分局、工信局、市政园林局、农业农村局、各镇(街)(A)文化引领,促进更为自信的全民健身交流合作强化村(居)文体活动平台建设。加强农村文体空间建设和氛围营造,依托纳凉点、宫庙、祖厝等公共空间进行村民文娱场所多元化再造和使用,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文体需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交流,充分展示镇村(居)品牌特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民俗活动,丰富村(居)民文体生活。主动培训农民文艺体育

15、骨干,建设农民为主体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并组织活动。继续支持腰鼓比赛、彩球舞比赛、合唱比赛、村村篮球赛,组织参加上级比赛。发挥体育名人效应,促进大众体育发展。体育榜样是群众健身活动最好样板。同安区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赛事上成绩斐然,青少年竞赛成绩优异。进一步加强“同安体育名人榜”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讲好榜样故事,弘扬全民健身正能量。责任单位:文旅局、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各镇(街)(九)科技赋能,推进更具智慧化的全民健身系统管理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建设同安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对接市体育局平台,集成健身场馆设施预约、体质监测报告发布等功能,以优化业务流

16、程、促进交互共享,实现全民健身业务在多空间、跨部门、跨领域的高度整合,形成深度融合、有机协作的一体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的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升级。责任部门:文旅局、区体育总会(十)强化宣传,形成更具渗透性的全民健身传播平台加强体育传播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普及健身知识,传授健身技能,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加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强化公众舆论引导的力度和可达性。加强与各级媒体的联动,通过多种渠道跟踪报道基层全民健身活动和成效,强化全民健身宣传专题,提高传播的覆盖面,提升宣传质量,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文体活动,彰显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责任单位:文旅局、区委宣传部三、实施保障(一)组织领导建立全民健身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