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5085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摘要:陶行知提出“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相互统一。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思想和行为上实践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知行合一”的思想,在预习、上课、布置作业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关键词:知行合一;导学案;自主学习;作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等等,很有说服力,例子很简单也。行,是做,是自己动手做。知,是知识,是认知,。陶先生认为知识是靠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亲自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认知体验,反过来认知又促进了实践能力

2、,知识不是单纯的从师或书本那里学得来。陶行知的“知行合一”论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意义,而且我们可喜的发现了一些改变。一、课前预习的知行合一:学生导学案现代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一接受”的模式上课。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学生参与课堂,为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导学案应运而生。以前的预习就是老师要求预习明天讲的内容,学生把课本拿出来大体浏览一遍,书本一合上不知所以然。有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可能会把课后练习做一遍,至于正确与否一概不管,更别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往往都是对知识的运用一知半解。这样的预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的参与,没有任何指导,而且不闻不

3、问,这样预习逐渐成了一种形式。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上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行”两个部分,“知”设计有“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目的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讲授新课”按照知识的逻辑性排布,更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明白了怎么学,使先学后教落到实处。“行”的设计包括有“知识点巩固”、“课后作业”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体现,学生在预习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诸如;知识理解的深度,解题思路与技巧等等。导学案在课前完成后,作为教师也要在课前检查,这样做教师也做到“知”,知学情,知重难点,知方法,为教师课堂上“行”做准备。教师批改后根据发现的问题,使

4、上课更具有针对性。学生针对自己预习或者小组交流中暴漏的问题,在课堂上更容易主动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师适当点拨后,学生在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行”反过来促进“知”的深化。在课堂上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讲知识,讲方法,讲思想。总之,“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和学”,使“知”与“行”互相绕着转。二、课堂教学的知行合一:学生实验活动物理是一门开放性,趣味性的,以观察模仿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事实上已有部分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

5、己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归纳,最后构建学生的认知。物理课学生不再单纯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行动中学会了“知”。例如:我在在八年级上长度的测量一节中,本节活动的开展应是开放性的,首先让学生目测课桌的高度,结果必定是多样的,在次活动中说明感官的判断不一定可靠,使学生知道测量的重要性。然后再要求学生不用刻度尺,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比如用手来挂,由于学生手的大小不一,那么一养有大有小,得出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在此活动中说明标准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单位的概念。本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

6、通过活动,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形成具体的认识,并与自己的身体进行联系,避免了机械识记。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知”、理解了“知”、学会了“知”。接下来教学内容“怎样使用刻度尺”,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很困难,不能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操作。本节课要将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先共同去测量同一物体(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汇报数据,数据肯定会有偏差,这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各个同学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同,再让学生思考怎么操作最准确学生再进一步思考,逐步就能过渡到课本上的标准方法。通过学生体验测量过程,发现每组数据都不完全一样,教师借机分析其中的原由,即

7、误差,进而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进而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等。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刻度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还有误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课后作业的知行合一:学生实践活动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是学生把己掌握的“知”拓展到生活“行”的重要过程。课上和课下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便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假如学生不复习所学知识、应付作业,作为教师难道不采取措施吗?首先要选取与生活的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或方法,把课堂活动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引导学生到“大课堂”的广阔空间中,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其次课后可以学生布置具有趣

8、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和自然中去学习和体验,并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生存的能力。以求做到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让充满活力课堂延续到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例如:八年级上光现象时,布置的作业可以是制造“彩虹”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光的色彩的记忆;制作“小孔成像”明白小孔成像为什么孔要小和形状没关系,深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回家“照镜子”发现镜子里的“你”和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或者用己学的知识丰富生活,享受生活。课后作

9、业及时反馈,作业批改不仅记录下学生在写作业中留下的问题,更重要是为教师科学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指南,做到“知”学情,“知”难点,“知”教法。分析上述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思教师自己的“行”,对自我专业发展、自我课堂角色定位、自我人格特质、自我工作价值等等的反思,教师将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知行合一”的理论实践。说到底作业批改就是解决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任何学生在学习上都会存在问题,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行”的根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不要把它认为是负担,把它看做培养学

10、生和实现专业发展的的珍贵资源。这些问题是启发教学思维的源泉,是教学创新的突破点,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带“知”,行是知之始。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使二者互为转换,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行是知的外在表现,如果不在生活中去实践“行”,不能算是真正的“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才是“知行合一”的深刻之处。参考文献:1、作业批改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见证-金绍荣;肖前玲-基础教育研究-20062、高中历史表现性作业的实施研究-武雅茹-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3、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认同及实现路径研究-胡宇涛-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54、儒家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吴浩-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