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5106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摘要陶行知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我们必须是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中的过错要持宽容的态度,可宽容不等于纵容,教师应持着一颗平常心展现爱与关怀。我们要像先生那样“爱孩如命,爱才如命”,一切为学生着想,“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同时注意“小过宜严管,大过宜宽容”。关键词学校爱生教育教学最近阅读了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老师。”确实如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

2、是数不胜数,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更应该认真研读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活学活用。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在探索新教育,全身心的致力于教育改革,并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在现实的不断努力实践和研究中,先生发表了许多独到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并实践了许多教育新方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陶行知先生说要“爱孩如命,爱才如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对教育事业有爱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身为教师,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我们不应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在关注他们学业的同时也要学生们的身心健

3、康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上,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会他们“爱”。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教师只偏爱一部分学生的现象,不自主的划分了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行为和现象也反映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存在对少数部分的学生冷漠,事实上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我们对于学生的是爱绝对不能纵容,严里有爱,爱里有严,才是最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在创办

4、育才学校时救助的困难儿童中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有身患疾病的孩子。爱的教育是相互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老师,双方合力,会让教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爱不是放纵,很多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常常说:老师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不是难在教师专业技能,不是难在学生不开窍,不是难在同样的内容讲了左一遍右一遍学生都记不住,而是难在遇到一些“后进生”时,老师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一一打不得,骂不得。打学生那叫体罚,已经被明令禁止;即便是批评也要思量再三,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开,家长护短,到头来吃亏的依然是老师。最近在网上看见这么一段话:教师像把盐,吃着有点咸,家家离不了,就是不值钱。这真实地说出了现在

5、教师的生存现状。然而,事实确实如此,社会对于教育的错误解读和不理解,甚至是恶意中伤导致了有一小部分的教师不敢批评、约束、管教学生,他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来处理学生的矛盾和问题,为的是保住“饭碗”,让自己生存下来。但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深深的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很多时候却不是我们一己之力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对那些“坏学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最深的是这些“坏孩子”,是这个“坏孩子”的家庭,有的甚至波及到周边的“好生”或普通生。教师对学生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最终的目的,借着“小惩”才能达成“大戒”的效果。这需要家

6、长的积极配合,更需要社会的谅解和支持。当然,老师在实施惩戒时也要有所限制,首先注重惩戒的教育性,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必须遵守不当联结禁止原则。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及过我们常说的“难管的小孩”。他要求教师们要坚定的相信这些难管的孩子多半并不是真的顽劣不堪,他们更不是真正的坏蛋。教师不能在主观意愿上咬定学生的顽劣不堪,如果那样,那么面对他们,随之的一切解决的方法都是错的,这只会导致他们越来越难管。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要仔细考虑造就孩子难管的原因,要寻根究源。当面对那些体力充沛、无法发泄且偶尔捣乱的不受约束的学生,教师们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消耗他们的体力,磨练他们的性子。当然,身

7、为教师的我们也得时常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需要的,是否合乎他们发展的规律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在很多时候要学会放下架子,要“眼睛向下”,要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群体中去。不论在什么时候,教师始终应持着豁达的心胸,真挚的情感来爱学生。教师在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成绩、性格等差别对待。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四块糖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陶行知先生在任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正巧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他的行为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预先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于是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

8、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J接着陶行知先生这时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微笑的力量远胜于批评说教,真心的赏识比口干舌燥的训斥更具激励。先生说“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怎样才好?

9、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此,我深以为然。身为教师,在有些时候也要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如此你才能知道他的环境,了解他的能力,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才知道要教导他什么。他要吃水煮菜,你非要弄些肉给他吃,他要往东,你非让他往西,事情只会两下不讨好。只有师生间积极互动,课堂才会“活”,学生才会“学如何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发展思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内容进行

10、教学启发。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新知。在如今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滴水,那么教师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流水。”为人师者,只有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不断拓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才有可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一个裹足不前,抱残守缺的老师,他的课堂一定是单调的、乏味的,这样的课堂怎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呢?更别提学生能从中获得快乐与帮助了。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之路漫长无比,我会坚持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爱心,来实践从陶行知先生身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学习,爱上生活。参考文献1摘自陶行知文集,第24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摘自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爱心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