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蔬菜病虫害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科蔬菜病虫害幻灯片.ppt(2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四节 豆科蔬菜病虫害一、豆类锈病二、菜豆细菌性疫病三、菜豆炭疽病四、蚕豆镰刀菌萎蔫病五、蚕豆根腐病和茎基腐病六、蚕豆褐斑病七、蚕豆赤斑病八、蚕豆(BBSV)染色病毒病九、豌豆白粉病十、豆荚螟十一、豆野螟十二、豆 天 蛾十三、大豆食心虫十四、豆芫菁十五、豌豆彩潜蝇一、豆类锈病 寄主:菜豆、绿豆、豇豆、小豆、扁豆、蚕豆和豌豆。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荚。多产生黄白色微隆起的小疱斑,扩大后呈黄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红褐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周围长出黑褐色冬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可使叶片枯黄早落。 地理分布:全国各地。症状: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荚。多产生黄
2、白色微隆起的小疱斑,扩大后呈黄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红褐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周围长出黑褐色冬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可使叶片枯黄早落。 病原:病原: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1)越冬:北方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表或附着在架材上越冬。南方夏孢子可周年传播危害。 (2)传播:通过气流传播。(3)侵染:翌年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田间通过夏孢子进行频繁的再侵染。生长后期,病部产生冬孢子堆越冬。(4)发病条件:温度1727,相对湿度95%以上,多雨、多露、多雾条件易发病。 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等发病重。防治:防治:u(1)一般菜豆矮生种较
3、蔓生种抗病,较抗病的菜豆品种有中黄4号、穗圆8号等;较抗病的豇豆品种有铁线青、桂林长豆角、奥夏2号等;较抗病的蚕豆品种有启豆2号等。u(2)避免连作,与非豆类蔬菜合理轮作。u(3)春秋茬豆类蔬菜地隔离,适当调整播期,合理密植,排水降湿;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荚,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u(4)孢子堆未破裂前及时喷雾防治。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5:200250波尔多液。病病 原:原:细菌。症症 状:状:菜豆生长全期,叶和茎蔓各部均可受害。幼苗染病可使子叶和幼茎出现红褐色、湿润状斑块,严重时幼
4、苗干枯;成株多从中下部叶片先染病,由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叶可很快枯死(图1);茎部染病出现红褐色短条斑,严重的亦可使茎蔓枯干,状似火熏烤过;豆荚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所结籽粒不饱满。上述各部位病斑在天气潮湿时会溢出油亮状粘稠物,这是细菌的溢脓。发病条件: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此病发生,在2432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情加重。菜地低湿、管理粗放、施肥不足、虫害多,也有利于诱发此病。豆科作物连作,发病亦较重。 防治:防治: 1. 从无病种荚选留无病种子。 2. 避免与各种豆科蔬菜连作。 3. 药剂防治:农用链霉素可溶性
5、粉剂。 叶片受害状叶片受害状 二、菜豆细菌性疫病二、菜豆细菌性疫病(火攻病、叶烧病)病原: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症状: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叶片和豆荚,以豆荚病害最重。幼茎子叶下部微有凹陷产生裂痕,表面出现黑色线状病斑。叶片的背面、叶柄及叶脉上出现黑褐色凹陷的线状病斑。豆荚病斑最明显,由初期的小褐点逐渐扩大,病斑中部黑色凹陷,边缘红褐色隆起,中心部形成凹陷的鲜红色的粘质孢子(分生孢子)。发病条件:低温(17)高湿(100)。 叶表面:局部黄变,叶脉发黑。叶表面:局部黄变,叶脉发黑。 叶背:叶脉黑化。叶背:叶脉黑化。 三、菜三、菜 豆豆 炭炭 疽疽 病病四、蚕豆镰刀菌萎蔫病四、蚕豆镰刀菌萎蔫病病原:
6、病原:半知菌亚门。症状:症状:又称蚕豆枯萎病。蚕豆开花结荚期叶片先褪绿,由淡绿变成淡黄色,叶尖和叶缘变黑焦枯;有时整株变黄,叶片由下而上逐渐枯萎;有时基部叶片卷曲或干枯脱落,残留叶柄及中脉;有时茎基部变黑至全株枯萎。病程20一30天,病株细根先烂,主根呈干腐状,根部维管束变为褐色且蔓延到茎基部,病株易拔起。 五、蚕豆根腐病和茎基腐病五、蚕豆根腐病和茎基腐病蚕豆根腐病:蚕豆根和茎基部染病,致病部变黑腐烂,后期侧根或主根大部分干缩,地上部植株下部叶片边缘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枯斑,扩大后致整叶变黑枯死,上部叶脉间出现枯斑,严重的叶茎变黑萎缩死亡。 茎基腐病:根先发黑腐烂,后蔓延到茎基部,致病部腐烂枯死
7、,不萎蔫,别于根腐病。六、蚕豆褐斑病六、蚕豆褐斑病病原:病原:半知菌亚门。症状:症状:侵害叶、茎及荚。叶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缘赤褐色特明显,病斑中央褪成灰褐色,直径38mm,其上密生黑色呈轮纹状排列的小点粒,病情严重时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块,湿度大时,病部破裂穿孔或枯死。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较大斑块,长径515mm,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周缘赤褐色,被害茎常枯死折断。荚染病病斑暗褐色,四周黑色,凹陷,严重的荚枯萎,种子瘦小,不成熟,病菌可穿过荚皮侵害种子,致种子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污斑。茎荚病部也长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
8、在种子或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器在蚕豆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靠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生产上未经种子消毒或偏施氮肥,或播种过早及在阴湿地种植发病重。 七、蚕豆赤斑病七、蚕豆赤斑病病原病原:蚕豆葡萄孢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只为害蚕豆。 症状:症状:叶、茎、花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赤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斑,直径24mm,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缘浓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布于叶两面;茎或叶柄染病开始也现赤色小点,后扩展为边缘深赤褐色条斑,表皮破裂后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点,扩展后花冠变褐枯萎;荚染病透过荚皮进入种子内,致种皮上出现小红斑。 八、蚕豆(八、蚕豆(BBSV)
9、染色病毒病)染色病毒病症状症状 该病1985、1990年分别在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和山西等省发现。表现为系统侵染,病株叶片有的呈轻花叶、斑驳、褪色斑或畸形,有的小叶正常无明显病变,苗期、开花期前染病的,结荚少或籽粒小,其典型症状是种皮呈坏死色斑,严重时外种皮上形成连续坏死带。苗期植株矮化,顶端枯死、病叶呈褪色花叶或畸形,减产40一80,花期后染病则影响小。 九、豌豆白粉病九、豌豆白粉病病原病原:豌豆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症状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染病初期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扩展后波及全叶,
10、致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病部现出小黑点,即闭囊壳。 十、豆荚螟十、豆荚螟 鳞翅目,螟蛾科。寄主:寄主:大豆 绿豆 豌豆 洋槐 紫云英 甘草 苦参 扁豆为害特点:为害特点:幼虫蛀荚,影响产量和质量。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成虫头部、胸部褐黄色,前翅褐黄,沿翅前缘有一条白色纹,前翅中室内侧有棕红金黄宽带的横线;后翅灰白,有色泽较深的边缘。卵椭圆形,卵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状纹,初产乳白色,后转红黄色。幼虫共5龄,初为黄色,后转绿色,老熟后背面紫红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其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小黑斑2个。气门黑色。蛹长黄褐色,臀
11、刺6根。 别名:别名:豇豆荚螟、大豆荚螟、洋槐螟蛾、槐螟蛾、豆荚斑螟 十一、豆十一、豆 野野 螟螟鳞翅目,螟蛾科。寄主:豇豆、四季豆、扁豆为害症状:幼虫大多蛀食花蕾,引起落花落蕾;蛀食嫩荚,造成落荚;蛀入后期豆荚,产生蛀孔和排出腐烂状的绿色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幼虫也可吃食叶片和卷叶为害。形态特征:成虫 灰褐色,前翅烟褐色,自外缘向内有大、中、小透明斑各一块;后翅近外缘13面积色泽同前翅,其余部分透明闪光。卵壳表面有六角形网纹。老熟幼虫体黄绿色,头褐色,胸部有黑褐色毛片,排成两横列,前4后2。蛹体外被白色薄丝茧。别名:豇豆荚螟豇豆荚螟 、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
12、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 。十二、豆十二、豆 天天 蛾蛾u鳞翅目,天蛾科。u寄主:寄主: 大豆 刺槐u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严重时将全株叶片吃光,不能结荚。 u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成虫体长40一45mm,翅展100一120mm。体、翅黄褐色,头及胸部有较细的暗褐色背线,腹部背面各节后缘有棕黑色横纹。前翅狭长,前缘近中央有较大的半圆形褐绿色斑,中室横脉处有一个淡白色小点,内横线及中横线不明显,外横线呈褐绿色波纹,沿R:有褐绿色纵带,近外缘呈扇形,顶角有一条暗褐色斜纹,将顶角分为二等分;后翅暗褐色,基部上方有超色斑。卵椭圆形,23mm,初产黄白色,后转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9
13、0mm,黄绿色,体表密生黄色小突起。胸足橙褐色。腹部两侧各有7条向背后倾斜的黄白色条纹,臀背具尾角一个。蛹红褐色。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在安徽、江苏等省年发生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912cm土层越冬。翌春移动至表土层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成虫飞翔力很强,但趋光性不强,喜在空旷而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一般散产于第3、4片豆叶背面,每叶l粒或多粒。幼虫共5龄。越冬后的老熟幼虫当表土温度达24左右时化蛹,蛹期10一15天。幼虫4龄前白天多藏于叶背,夜间取食(阴天则全日取食);45龄幼虫白天多在豆秆枝茎上为害,并常转株为害。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如50辛硫磷乳剂1
14、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1灭杀毙(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均有较好的效果。 十三、大豆食心虫十三、大豆食心虫 鳞翅目,小卷蛾科。寄主寄主: : 菜用大豆(毛豆、青大豆)、野生豌豆。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幼虫蛀荚食害豆粒,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特征描述特征描述: :成虫黄褐至暗褐色,前翅暗褐色。沿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其周围有明显的黄色区;外缘在顶角下略向内凹陷;外缘臀角上方有一银灰色椭圆斑,斑内有3个紫褐色小斑;后翅浅灰色,无斑纹。卵椭圆形,略有光泽,初产乳白色,后转橙黄色。初孵幼虫黄白色,渐变橙黄色,老熟时变为红色,头及前胸背板黄褐色。蛹黄褐色, 纺锤形。臀棘有8根
15、粗大的短刺。由幼虫吐丝缀合土粒做成土茧,长椭圆形。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8cm表土内做茧越冬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可在荚内生活20一30天,至豆荚成熟时脱荚入土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此虫食性单一,飞翔力弱,可采取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000m以外的地块种植,可显著降低当年的蛀荚率。 (2)药剂防治 在卵高峰后35天,喷洒广谱性杀虫剂,有一定防治效果。 十四、豆芫菁十四、豆芫菁 特征描述特征描述 成虫体和足黑色;头红色,具1对光亮的黑瘤,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中央各有一条由灰白毛组成
16、的宽纵纹,被白毛,以前足最密,各腹节后缘有一条由白毛组成的宽横纹;触角黑色,基部4节部分红色。雄虫触角锯齿状,每节外侧各有一条纵凹槽;雌虫触角丝状。卵椭圆形,黄白色,表面光滑。幼虫复变态,各龄幼虫形态不同。1龄幼虫似双尾虫,体深褐色,胸足发达,末端有3个爪;2、3、4和6龄幼虫似蛴螬;5龄幼虫呈伪蛹状,全体被一层薄膜,光滑无毛,胸足呈乳突。蛹黄白色。 鞘翅目,芫菁科。 寄主寄主 大豆、菜豆、豇豆、蚕豆、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苋菜、蕹菜等。 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成虫群聚,大量取食叶片及花瓣,影响结实 。十五、豌豆彩潜蝇十五、豌豆彩潜蝇双翅目,潜蝇科。 寄主:寄主:豌豆、菜豆、豇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莴苣、番茄、茄子、大蒜、马铃薯等。为害特点为害特点:幼虫潜叶为害,蛀食叶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响蔬菜生长。豌豆受害后,影响豆英饱满及种子品质和产量。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mm左右,头部黄色,复眼红褐色。胸部、腹部及足灰黑色,翅透明,但有虹彩反光。老熟幼虫体长约3mm,体表光滑透明,前气门成叉状,向前伸出;后气门在腹部末端背面,为一对明显的小突起,末端褐色。蛹长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