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县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县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烟台市县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农作物秸秆作为粮食、油料及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副产品,是存量大、收储难、经济利用价值低的一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提高,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秸秆出现区域性、季节性过剩,就地露天焚烧与随意堆放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巨大困难35。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宝贵的资源,弃则废、用则利,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意义重大6-7。本文作者通过对烟台莱州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针对目前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资金扶持和技术研发等角度提出对
2、策与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秸秆综合利用被誉为“捡回另一半农业”,为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和整治农村“三大堆”难题,烟台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部署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积极拓宽秸秆利用渠道,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农用为主,多元化利用的格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的既定目标。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对秸秆利用相关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
3、要整县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和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的任务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近年来,烟台市大力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秸秆利用率逐年稳步提高。2022年烟台市确定将莱州市和莱阳市建设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市,出台并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利用途径也不断扩大。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陆域面积1928km2,海岸线108km,辖17个镇街、977个行政村,自古就有“山东粮仓”的美誉,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全市农业实现多类型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果
4、蔬、种苗、畜牧、水产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苹果、大姜、大樱桃、月季、对虾、梭子蟹、文蛤、大竹蛭等,农业优势全国领先。莱州市共有耕地面积100.2万亩,是烟台市秸秆资源产出最为集中的地区。2019-2021年莱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2021年达到95.33%。莱州市以绿色生态循环为导向,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通过政策扶持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五料化”利用,加快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带动、多方共赢、布局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莱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取得
5、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秸秆收储运过程中涉及众多配套机械设备,价格偏高,农机设备投入巨大,但秸秆收储的季节性强、作业时间短9,且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影响,秸秆利用价值较低,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农民和秸秆利用企业看不到明显收益,影响了农民实施秸秆直接还田的积极性。为保证秸秆破碎程度,一般需要大型机械秸秆还田,并增加作业量,作业费约130元/亩,全市玉米播种面积为65万亩,秸秆还田需要农民投入8450万元。由于秸秆具有季节性强、分布分散、体积大、难压缩的特点,导致秸秆收集运输困难、成本过高、企业利用效益低10,这一
6、现实也成为阻碍莱州市离田秸秆产业化利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秸秆还田是目前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最佳途径11,高质量的秸秆还田需要的牵引动力为73.5095.55kW。因此还田机械动力不足是造成莱州市部分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部分秸秆入土深度不足15cm,加之秸秆切碎度不够,如果不及时镇压、耙实、整平,土壤翘空不实,很容易造成老百姓说的“地虚漏风”,影响下茬作物出苗生长。老百姓欢迎秸秆还田,但是不愿意接受质量不高的还田。另一方面,秸秆利用配套技术研发不足,如缺乏适应小地块和丘陵地块的还田、打捆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和农机设备,秸秆压块成型生产设备耗能高、产值小等。莱州市现有政策以对还田进行补
7、贴为主,在离田、收储等环节及后续的加工利用环节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而秸秆打捆、运输等环节造成的附加成本是秸秆自身成本的3倍以上,并且秸秆产生季节性强,大量剩余秸秆由于存储不当而霉变腐烂,这也导致秸秆利用除肥料化、饲料化比较好推广应用外,秸秆的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发展都受到经济成本的制约,秸秆的收集、运输、储藏都成为影响秸秆进入市场领域的重要因素。加之目前能源企业低迷,生产同样热值的秸秆压块比购买相当的煤炭成本高许多,大多数秸秆燃料化企业举步维艰。建立完善的市场化利用机制,拓宽利用渠道。加大对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探索培育秸秆打捆直燃或固化成型燃料供暖供
8、热、秸秆沼气供气供热、秸秆制板草编等利用新模式,构建可持续运行的产业发展模式。秸秆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秸秆利用企业不论数量还是规模与产业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对政策扶持依赖性强。因此徐尽快地推动秸秆利用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强化其社会公益性功能,集中扶持一批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加快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布局,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调整秸秆综合利用资金的扶持方向,逐步向秸秆离田利用倾斜,更多用于秸秆离田利用、收储运环节、加工利用主体的扶持,推进秸秆产业的发展。秸秆产业发展短期依赖于政策,长期则需要依靠技术支撑。开展秸秆产业化、高值化应用,要加强秸秆综合应用技术、工艺设备和配套设施的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秸秆利用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14。同时注重农机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制定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标准,如粉碎程度、深耕深度及腐熟剂的使用标准等,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