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总论课件.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7536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总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总论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学第三章第三章 传染病传染病 传染病学方法n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病因病因n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诊断要点诊断要点n辅助检查辅助检查n治疗原则治疗原则n药物治疗要点药物治疗要点n预防预防传染病学目目 录录n总论总论n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n艾滋病艾滋病n肺结核肺结核n其他常见传染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传染病学概概 述述n传染病传染病: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在人体: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在人体内以及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内以及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治规律的科学。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的疾病。有传染的疾

2、病。 寄生虫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寄生虫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病。传染病学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总论传染病总论一、传染与免疫一、传染与免疫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三、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的特征四、传染病诊断和治疗原则四、传染病诊断和治疗原则五、传染病的预防五、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学一、一、 传染与免疫传染与免疫 (一)传染(一)传染概念:又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概念:又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生过程。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传染病学1、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过

3、程的表现感染的五种表现感染的五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病原携带状态(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者):者):传染源、病原体排出体外传染源、病原体排出体外(5)潜伏期感染:)潜伏期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上述上述5种感染表现,可随病程进展不断发生变化,种感染表现,可随病程进展不断发生变化,如显性感染治疗不彻底,可转变为病原体携带者如显性感染治疗不彻底,可转变为病原体携带者等。等。传染病学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病原

4、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原体的致病能力致病能力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这两个因素。因素。1、病原体的侵袭力、病原体的侵袭力2、病原体的毒力、病原体的毒力3、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的数量4、病原体的变异性、病原体的变异性2、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传染病学(二)免(二)免 疫疫变态反应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外部屏障、内部屏障屏障作用:外部屏障、内部屏障吞噬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由于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而、特异性免疫:由于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而 产生的免疫。(产生的免疫。(由于抗原的刺激,人

5、体产由于抗原的刺激,人体产 了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能力)了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能力)传染病学二、二、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一)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的过程。(二)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二)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3个条件个条件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并能将病原体排出排出体外的体外的人人和和动物动物。(1)、病人)、病人(2)、病原携带者:健康、恢复期、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健康、恢复期、隐性感染者。(3)、受感染的动物:动物源性传染病,自然疫

6、源性传染病。)、受感染的动物:动物源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2)经水传播)经水传播(3)经食传播)经食传播(4)接触传播:直接、间接(常见)接触传播:直接、间接(常见)(5)虫媒传播)虫媒传播(6)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垂直传播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于感染的人。、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于感染的人。传染病学 (二)、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二)、影响

7、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传染病学 三、三、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传染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是用作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所特有的征象,是用作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也是传染病与其它疾病的主要区别。(一体五也是传染病与其它疾病的主要区别。(一体五性)性)1、有病原体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主要特征之一)(主要特征之一)3、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散发性、流行、:散发性、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病毒:持久性免疫、细菌)(病毒

8、:持久性免疫、细菌)传染病学(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2、复发与再燃:、复发与再燃: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度出现。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传染病学(1)潜伏期(诊断和检疫的重要依据)(2)前驱期(非特异性的。1-3天)(3)症状明

9、显期 (4)恢复期(病情恶化,并发症)传染病学(三)、常见的症状与体征(三)、常见的症状与体征1、发热: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2、皮疹:是很多传染病的特征之一。发疹传染病包括:皮疹和粘膜疹出疹时间:水痘(分布躯干)和风疹于病程第1日,猩红热于病程第2日、天花(面部及四肢)于病程第3日、麻疹(粘膜斑、耳后、面部,躯干,四肢)于病程第4日、斑疹伤寒于病程第5日、伤寒于病程第6日出疹)。 传染病学3、毒血症状(概念)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传染病学(四)临床类型n临床过程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临床过程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n轻重: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轻重: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

10、n临床特征:典型、非典型。逍遥型(极临床特征:典型、非典型。逍遥型(极轻者)轻者)传染病学四、四、 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一)传染病的诊断(早)传染病的诊断需综合分析以下三方面的资料:(一)、流行病学资料(重要地位)(二)、临床资料(问诊,体格检查)(三)、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资料(确诊依据)传染病学(二)、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二)、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防治结合、病原治疗、对症治疗。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隔离、护理、心理疗法2、病原治疗(治疗关键治疗关键)3、对症治疗4、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5、中医治疗:温病传染病学五、五、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一、控制传染源:1、患者:四早2、接触者3、带菌动物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药物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