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调研报告一、重视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意义当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严重冲击,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多,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重视农村养老工作,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目的就是让农村实现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缓解乡村振兴瓶颈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举措。二是践行为民初心,办好民生实事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2、党和国家出台各种惠民政策,坚持为民取向,不断构建高效的民生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三是做好老龄工作,实现老有所养的直接要求。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重视并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可以满足规模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二、*乡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情况(一)现有养老服务方式一是家庭养老。主要是*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通常家中留有家庭成员照顾生活起居。二是居家自养。主要是*岁的老年人,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还在干农活,得到子女照顾和陪伴的时间
3、有限。三是亲友托养。主要是一些不习惯或不愿意随子女进城居住的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在家亲身照顾,便将老人托付给亲属或邻里照顾。四是分散供养。主要是“五保户”、高龄老人和经济困难老年人。(二)养老服务工作亮点一是老年人口底数清。该乡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重点核查等方式,核查各类困难群众*名,其中,特困供养对象*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名。二是监护机制落实好。该乡全面落实对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的监护协议制度,对*名分散特团供养对象全部落实了监护协议制度以及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乡村干部每月不少于*次的探视走访制度。同时,积极落实老年人高龄补贴和经
4、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为经济困难老人累计发放资金*万元。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好。该乡在*、*、*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在*、*村依托合作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为留守老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服、理头发、量血压、测血糖、生火做饭、送餐助餐、送药助医、送煤取暖、代购代买等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四是养老服务载体实。该乡农户居住分散,村上通社通户道路雨天泥泞道路交通不便,老年人出行困难。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当地政府坚持做到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严格落实老年人补贴等惠民政策,为全乡*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元的生
5、活补贴。五是尊老敬老氛围好。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中秋、重阳、春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供养群众系列主题活动。同时,组织志愿者、文艺特长人员等开展歌曲演唱、秦腔、舞蹈、诗歌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鼓励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娱乐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和谐的节日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养老服务面临的困难L缺乏专业养老机构。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农村老人数量减少,加上经济水平、项目资金、配套设施等相关条件的制约,*乡目前还没有适合老年人集中托养照顾的正规养老服务机构,
6、缺少提供饮食、家政、日常照料的民营机构。2 .老年人空巢化问题加重。农村家庭规模较传统大家族模式来说口趋小型化,“少子老龄化”和“独子老龄化”问题相继出现,大多家庭有*一*个子女,但整体看来,家庭养老主要承担者的数量呈现短缺态势,对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一定影响。该乡现有农村劳动力*人,劳务输转*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难以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空巢化问题日趋加重。3 .老年人自养负担重。*乡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平均*mm,年平均气温*,无霜期*d,受气候和地理因素影响,当地农业收入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此外,部分家庭因子女婚嫁或建房,超额开支,负债累累。有些家庭,子女因为自身身体条件或
7、家庭变故的原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赡养老人,致使老人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减少。加之物价水平的上涨和老人健康方面所需费用的加大,社会养老成本不断提高,收入与支出不平衡问题突出,老年人自养负担加重。4 .就医难问题仍然存在。该乡距离城区55km,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医师较少,一旦老年人有突发性疾病或进一步检查确诊,仍需要到城区医院治疗。虽然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日常的一些跌打损伤和伤风感冒的小病,以及一些慢性病并不在报销范围内。生病时大多数老人怕增加外地务工儿女的经济负担,没有去正规卫生院或医院治疗,而是选择私人药铺或托人代购药品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这就导致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有钱就
8、治,没钱就拖”“小病捱,大病扛”的现象。三、*乡养老工作的优化对策(一)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扩大农村养老服务面以*目前的养老基础设施情况来看,鼓励居家养老是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同时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1 .做好摸底排查,完善档案管理。以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三无”和困难“空巢”老人为重点,进行走访摸排和相关信息档案录入工作,建立完善的养老信息电子档案。选择专业骨干对各乡镇的养老服务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采集,登记、更新、管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将乡镇民政负责人员和所在村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印制成“便民服务卡”分发给老人。2 .筹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点。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在几
9、个邻近的行政村利用集体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初步建立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行动不便的高龄、空巢、独居、病残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解决老年人的饮食和日间托管问题。之后可以逐渐拓展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方式,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网”。3 .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利用节假日组织驻村帮扶队员、村医和社会关爱老年人志愿者,上门为留守老人开展诸如“整理卫生”“免费义诊”“齐过生日”“节日慰问”等活动,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下一步,*乡可以在此基础上吸收农村留守妇女
10、加入到志愿者服务中,进一步增设亲情连线、专家问诊、法律援助等服务工作,不断扩大服务项目,完善服务体系。(二)促进养老机构的建构,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度1 .政府应大力促进乡镇养老院的建设。当地政府应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与民政、住建、卫健等部门有效衔接,联合多方力量得到政策、资金的支持。可以优先利用被撤并的学校或闲置的村办企业场地,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扩建养老院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增加养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 .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院建设Q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特色,探索鼓励民营资本、企业、合作社等投资建设养老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
11、方式建构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通过承包、托管等方式参与经营和管理。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招募一批劳动力强的留守妇女,进行专业化培训,从服务理念和技术方面进行指导,构建一支合格的养老服务队伍。3 .加大农村养老资金投入。资金是农村养老面临的一大瓶颈。当地政府应与财政、民政部门积极协调,首先保障农村养老金和各类补助金的按时发放。其次,政府还需建立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慰问、补贴“五保户”老人和特困老人。再次,政府可以协调各类金融机构,适度放宽信贷政策,帮助农村养老社会组织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团体和爱心人士,向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募捐、宣传的支持。()完善农村养老服务
12、保障制度1 .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援助。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离不开法律的援助。所以,建立和完善乡村调解和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村老年人蟾养纠纷问题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当地政府可以联合法院、司法部门,利用法制宣传日或节假日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对村民大力普及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老年人能够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让子女能够明确自己的赡养义务。同时也可以请司法专职人员定期到乡镇司法所进行业务指导,对调解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基层调解人员调解纠纷的能力,从而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2 .为农村空巢老
13、人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救助。提高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的覆盖面,做好农村老年人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简化参保和报销的烦琐程序,让农村老年人更好的受到保障。将残疾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及时提供社会救助,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完善农村的医疗设施,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当地政府积极与卫健部门沟通衔接,增加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医疗专家进行义诊活动。并筹措资金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广泛开展健康扶贫“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空巢老人推行一些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能够看得起病,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