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贵池区城关小学许龙学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的第一课内容。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到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对已有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也为后面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混合气体,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故而直观形象的实验,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体现了“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
2、的方式。二、实验原理和目标本课实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一)A物体要占据B物体原有的空间,必须要把B物体挤出。(二)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结合教材及学情分析,我将本实验课教学制定如下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一一空气是一种物质,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二)过程与方法一一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用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验证、解释、得出结论。(三)科学素养一一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探究意识,增强科学探究与合作兴趣。三、实验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科学思维为主线,由“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一拓展延伸”为思路。教学方法主要有结构观
3、察法、自主操作法、对比理解法。四、教材实验原型不足和我的创新改进教材中实验1: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在瓶子的侧壁钻一个小孔,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这个实验很有趣,但它的不足之处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直观形象地感受,瓶中的空气从小孔里跑出来了,因此,我将此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触觉、视觉感受变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看得见、摸得着”。教材中实验2:不会湿的纸团。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杯子里的纸团不会湿。这个实验很神奇,但它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很难规范操作,纸团容易脱落、弄湿;空气和水是无色的,杯子是透明的,纸是白色的,观察效果不明显;造成大量的纸巾浪
4、费,不节约环保。因此,我将此实验改为“滴不下水的魔瓶”。五、教学过程和实验展示(一)动画导入体验“占据”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水、石子占据空间,从而引出本课课题(二)比赛吹球猜想假设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可以吹大,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不大,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吹不大”的原因进行大胆猜想(三)实验探究寻找证据实验L瓶中吹气球。让学生吹钻有小孔的瓶子里的气球,空气能从小孔里跑出来,气球可以被吹大。为了直观形象的感受空气从小孔里跑出来,我让学生用手放在小孔的外面,感受气流,把瓶子放在水里吹,有气泡冒出,通过触觉、视觉感受变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证明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实
5、验2:滴不下水的魔瓶。将漏斗插入锥形瓶,封紧瓶口,快速向漏斗中倒水,水滴不进瓶子,再将吸管插入瓶中,放走瓶中的空气,水可以滴进瓶子,进一步证明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四)得出结论完善认知由以上几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现象,进一步完善认知。(五)科学魔术拓展延伸师生同做科学小魔术”听话的乒乓球”,让学生尝试解释,将本课知识拓展延伸,活动目标达成。(六)联系生活运用科学播放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科学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六、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教材,大胆创新,学生学的更扎实,理解更深刻,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改进创新后的实验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成功率更高;本课实验较多,学生兴趣较浓,教学组织方面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需要专家的指导,另外三年级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