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解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医学解剖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l解剖学方位:身体直立 面向前方 两眼平视正前方 两组并立 足尖向前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向前l方位术语眼球:眼球壁、眼球内容眼球: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物眼壁 纤维膜:角膜、巩膜 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视网膜:盲部(虹膜部、脉络膜部)、视部、盲视交界(锯齿缘)折光装置:角膜、房水、玻璃体、晶状体l位于胸前2-6肋软骨之间,胸大肌的浅面,腋前线及胸骨缘之间l内含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内由10-15个腺泡构成,腺叶之间由脂肪及结缔组织分隔并与皮下浅筋膜层纤维相连成Cooper韧带,每一个腺叶有单独的导管,呈放射状开口于乳头正常由浅至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皮下脂肪层腺体(乳房后间隙)浅筋膜
2、深层胸大肌乳腺淋巴引流 主要的淋巴回流,集中汇合于腋窝,然后至锁骨下群。 l内下膈上淋巴结l内侧胸骨旁l外上腋尖l外侧腋胸肌回声:乳腺-甲状腺-胰腺-肝-脾-肾肝肝的形状与位置前面观肝镰状韧带l1 1 镰状韧带镰状韧带 为矢状位自肝膈面连至膈和腹前为矢状位自肝膈面连至膈和腹前壁的双层腹膜趋襞,内有左脐壁的双层腹膜趋襞,内有左脐V V和附脐和附脐V V。左脐。左脐静脉由脐经镰状韧带的游离缘连至门静脉左支静脉由脐经镰状韧带的游离缘连至门静脉左支脐隐窝脐隐窝, ,与静脉导管共一直线与静脉导管共一直线, ,出生后数天闭合出生后数天闭合成为肝圆周韧带的纤维索成为肝圆周韧带的纤维索. .l2 2 肝圆韧带
3、肝圆韧带 镰状韧带的游离缘张于脐和脐切镰状韧带的游离缘张于脐和脐切迹之间迹之间. . l3 3 冠状韧带冠状韧带 膈和肝外形右叶后面之间的双层膈和肝外形右叶后面之间的双层腹膜返折,有前后叶之分,两叶之间为肝的裸腹膜返折,有前后叶之分,两叶之间为肝的裸区。区。l4 4 左、右三角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肝前面观肝下面观镰状韧带静脉导管韧带 肝上面观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下面观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右切迹 后面观裸区l出入肝的管道有四种(淋巴管除出入肝的管道有四种(淋巴管除外),其中肝固有外),其中肝固有A A、肝门、肝门V V、肝管、肝管均从第一肝门进出,它们在肝内各均
4、从第一肝门进出,它们在肝内各级分支及属支均伴行,并共同为结级分支及属支均伴行,并共同为结缔组织鞘所包绕(缔组织鞘所包绕(A A、V V游离于鞘中,游离于鞘中,肝管贴于鞘壁),此管道系统称之肝管贴于鞘壁),此管道系统称之为为GlissonGlisson系统系统l长约长约6-8CM6-8CM,宽约,宽约1.5CM1.5CM,是最粗,是最粗大的。大的。l行径:胰颈后行径:胰颈后- -十二指肠上十二指肠上部后方部后方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韧带肝肝门门肝门静脉 门静脉左支分段门静脉左支分段: 横部横部角部角部囊部囊部直部直部l来源于肝总来源于肝总A A,在十二指肠韧带内居,在十二指肠韧带内居门门V V前,
5、肝管左侧,偶有居后方者,前,肝管左侧,偶有居后方者,在十二指肠上部上方发出胃右在十二指肠上部上方发出胃右A Al腹腔干:脾腹腔干:脾A A 胃左胃左A A 肝总肝总A A:胃十二指肠 肝固有A:肝左A,肝右Al肝小叶下肝小叶下V V汇合成许多支肝汇合成许多支肝V V,称肝,称肝V V系。系。l肝肝V V在在IVCIVC沟离肝汇入沟离肝汇入IVCIVC肝后段;大部分在肝后段;大部分在IVCIVC沟上沟上端汇入端汇入IVCIVC,此处称第二肝门。,此处称第二肝门。l其余肝其余肝V V汇入汇入IVCIVC的位置较分散,但又相对集中在的位置较分散,但又相对集中在IVCIVC沟下缘处,此处称第三肝门。沟
6、下缘处,此处称第三肝门。l肝肝V V及主要属支行走在及主要属支行走在GlissonGlisson系统的各级分支之间,系统的各级分支之间,也即肝也即肝V V所行走的平面没有所行走的平面没有GlissonGlisson主干,因此,以主干,因此,以肝肝V V属支作为肝的分叶分段依据有很重要的外科应属支作为肝的分叶分段依据有很重要的外科应用意义用意义。l胆道组成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直径4-6mm。 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右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
7、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l肝内胆道有门静脉伴行l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l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l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l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
8、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l腹膜后实质器官,距体表3-8cm,横跨脊柱前方(第一二腰椎)长12-16cm,宽3-4cm,厚1.5-2.5cml头 十二指肠圈内,后方IVC上方PV前侧,右侧肝,右前方GB,厚度25mml颈 前-胃后壁,后SMV与脾V汇合处l体 前-胃,位于一体之间网膜囊,后方脾V,定位以腹主及SMA前方确定,厚度15mml尾 体部向左延升为尾,后方脾V、LK,左肾上腺,左前方-胃,厚
9、度20mm胰管:主、副,由尾-头逐渐变粗,进入胰头后与CBD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2mml空腔器官,大部分位于腹中线左侧,小部位于右侧,形态、位置随充盈、体位、体重不同有大变化l贲门位于11胸椎左侧,壁厚约5mml幽门第一腰椎右侧l胃的毗邻胃壁的构造粘膜层 0.3-1.5mm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肌层 外纵中环内斜浆膜层 超声图像上胃壁分为5层结构。从内膜开始,第一条强回声线和第二条弱回声线表示自粘膜表面界面至粘膜肌层和粘膜下界面的回声范围。第三条强回声线表示粘膜下至浅肌层范围。第四层弱回声线代表大部分胃固有肌层。第五条强回声线则表示浆膜下,浆膜层与其周围的界面回声。胃壁内、外
10、两条强回声线间距离代表胃壁厚度。正常人胃壁厚度范围为35mm(平均值大多在4.14.5mm间)。 脾l位于左季肋部深面,与9-11肋相对,胃底膈之间。前上面与胃底部相接,后下方与左肾、肾上腺相接l下临胰尾、结肠脾曲,脏面有脾门,经常在脾门下方见一个类脾回声的结节-副脾l脾大时可触及脾切迹l脾厚男40mm,女38mml长10-12cm,宽6-8cm,厚3-4cml脾静脉内径5-8mm肾l成对的实质性脏器,上极距正中线3.8cm,下7.2cm,右肾略低,呈“八”字形l左肾11胸腰2l右肾12胸腰3l长1012cm,宽56cm,厚34cml肾实质:包绕肾窦,仅在肾门处对外开放l肾窦为肾盏、肾盂、肾A
11、、V及脂肪构成l肾实质 皮质0.5cm-0.7cm,部分伸入髓质构成肾柱 髓质10-12个肾椎体组成肾盂 输尿管上端扩大深入肾窦,2-3个大盏,8-12个肾盏肾冠状切面肾皮质肾髓质肾 柱肾锥体肾乳突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肾表面呈示肾段图l肾包膜由外-内肾筋膜,肾周脂肪囊,纤维膜(靠近实质)l肾门:A、V、肾盂构成肾蒂,由前往后V、 A、肾盂 由上往下A、 V、 肾盂肾下垂:正常在髂棘连线以上,低于则肾下垂l单肾l马蹄肾l重复肾l多囊肾l双肾盂双输尿管六、腹膜及腹膜腔腹膜:腹膜:被覆于腹盆腔内面及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层,分脏层及壁层,之间称腹膜腔正常情况下腔中有腹膜液,脏层产生,壁层吸收根据腹膜覆盖脏
12、器情况,分为根据腹膜覆盖脏器情况,分为腹膜内位腹膜内位:胃、十二指肠上部,空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腹膜间位:腹膜间位:肝胆、膀胱、子宫、升结肠、降结肠及直肠上段腹膜外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只有一个面为腹膜覆盖,十二指肠下部,降部,胰、肾上腺、肾、输尿管l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l前肾旁间隙 前肾筋膜前方,胰腺、肾A,脾A,升结肠l后肾旁间隙 后肾筋膜后方,血管、神经、脂肪l肾周间隙 肾、肾上腺、输尿管(2)以横结肠为界分为结肠上区,结肠下区结肠上区:以肝为界分为肝上区、肝下区肝上区:以韧带为界分为右肝上、左肝上肝下区:右肝下(双肝肾隐窝)、左肝下(小网膜为界,分为左肝下前,左肝下后)结肠下区: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左肠系膜窦、右肠系膜窦肝周间隙肝右下间隙肝左下间隙肝左上间隙肝右上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