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知识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知识点.ppt(3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护理知识点 中医护理知识 一、中医疾病基本知识二、常见疾病的护理三、常见护理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全身望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望色、望神、望形体、望姿态食物的四性是什么?热 温 凉 寒中医的基本治则?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制脏腑、三因制宜。一、中医的基本知识简述中医护理的原则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末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竖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病人的饮食基本要求(1)饮食宜有节(2)饮食宜随和(3)饮食宜卫生正常人的脉象如何?内外因素对脉象有何影响?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2、节律均匀,缓和有力,一息四至,一分钟搏动6090次,均为“平脉”。正常人的脉象,受年龄、性别、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变化。如小儿软软而数(快),女性较男性的脉象细弱,肥胖人的脉象较沉,运动员的脉象较迟(慢)。夏季脉象较浮大,冬季脉象较沉细。这些都属正常脉象的变化。此外,活动时脉快而有力。静止或饥饿时脉象较弱。何谓数脉和迟脉数脉脉象:脉搏动增快,一息超过五次以上,一分钟90次以上。主病:多主热证,脉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多见于发热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心动过速可见到数脉迟脉脉象:脉搏动缓慢,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足60次。主病:多主寒证。脉浮而迟为表寒,沉而迟为里寒。如感受寒邪或
3、阳气虚证可见,心动过缓亦可见迟脉。什么是治末病“治末病”,即在疾病未发生和进展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末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必要的预防工作,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防治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什么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是指疾病的现象,是疾病的次要矛盾。本是疾病的本质,疾病的主要矛盾。“急则治其标”是指标病甚急,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先治标,否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例如大出血的患者,出血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引起的都应当止血以治标。待止血后,病情缓和时,再求治
4、其本。“缓则治其本”是对慢性病或急性病缓解期的治疗原则。例如对咳嗽属于肺肾阴虚患者,治疗应以滋养肺肾之阴为主,而不应只用止咳镇咳之法去治疗。什么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症就不用,因而治法就不一样。如麻疹初起,宜发表透疹;中期肺热明显,宜清解肺热;后期多为余热未清,宜养阴清热。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例如久泻脱肛和子宫下垂,虽为不同的疾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候,就都可以用提升中气的方法来治疗。七情的主要病理表现有哪些(1)怒则气上
5、,是过于愤怒,可使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横逆而上冲,神之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引起晕厥(2)喜则气缓,过渡嬉笑,可使心气缓散(3)悲则气消,过渡悲哀,可致意志消沉,肺气损伤(4)思则气缓,思虑过渡,以致气机不畅,脾胃运化无力(5)恐则气下,过渡于恐怖,以致肾气不固,气焰与下二便失禁(6)惊则气乱,突然受惊,易致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慌乱失措。临床证明,精神受刺激过度,情志可伤,关键在于气的病变。中药给药时间有何特点由于内服药物的种类不同,药药效各殊,必须运用中医治疗原则特点和服药相一致,所以护士必须要时许服药技术,才能提高疗效(1)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两次,混合后分三次服,每次服药相隔时间46小时,
6、临床根据病情治疗需要适当增减(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适用于头痛、目疾、咽喉病等。本草经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3)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适应于胃、肝、肾等疾病。本草经说“并在胸骨以下者后食先服药”(4)补益药宜饭前服(5)发散药宜饭后服(6)驱虫药,攻下药宜清晨空腹服(7)治疟药宜发作前2小时服(8)镇静安神药,缓泻药睡前服(9)调经药一般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药(10)急、危重病人服药不拘时间。晕针应如何进行处置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在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外,可指切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
7、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二、我科常见疾病护理原则1、感冒风寒证及热症护理原则(1)室内宜偏温,但通风,避免冷空气侵袭而加重病情 (2)水煎药风寒型病人应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安卧,以助汗出达邪。分热性水煎药宜温服,衣被要适中,不宜过暖。(3)高热无汗者不可用冷敷,以防毛窍蔽塞,邪无出路,热甚口渴时可用清凉饮料(4)配合针刺发汗。选穴:风池、合股、曲池、大椎等穴(5)轻症感冒可用生姜、葱白、红糖煎汤内服,以使发汗散邪。2、简述发热施膳的基本原则(1)宜食稀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孤寒维生素C的食物(2)忌辛辣动火、有你、粘滞、荤腥食物。外感风寒者忌食生冷。3、哮喘病人的护理原则(1)冷哮喘病
8、人保暖避风寒,水煎药热服,忌生冷水果,发作针刺止咳(2)热哮喘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水果,咳痰难者可服用川贝粉1.5G活蛇胆陈皮末1支加竹沥水20ML调服(3)虚哮病人如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者为 心肾阳虚的喘脱险像,应立即报告进行抢救。并吸氧,、吸痰,如喘甚汗多服参附汤和参蛤散时,应将参附汤少许调参蛤散,频频频送服,并注意观察,如汗少喘平为佳象。4、泄泻病人饮食措施的护理原则是什么(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少渣(2)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3)急性泄泻给俞流质食物或半流质(4)食滞泄泻可暂少进食(5)寒湿泄泻,脾虚泄泻,脾肾虚寒泄泻。多服热饮料
9、,忌食生冷(6)饮食要有规律,因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导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5、咯血病人饮食施护的原则咯血多属热证,预热则咯血更甚,故食物不宜过热,稍微偏凉。少用或不用一切辛辣及油煎炸炙之食物,以免生咳动火。海腥发物,如虾、蟹之类,均易动血,也可少用。水果蔬菜,特别图梨藕之类滋阴生津,清热降火,可以多吃。如能以鲜藕汁、梨汁、西瓜水代茶更好。6、胃脘痛病人的饮食护理要注意什么(1)实证腹痛甚者,可暂禁食或给流质,痛缓改半流饮食(2)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切勿暴饮暴食,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3)胃阴不足常见于空腹时作痛,应少量多餐(4)虚寒型胃脘痛禁止食生冷,宜食热饮料。中
10、风患者属肝阴阳暴亢的护理(1)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烈光刺激。并消除宜致病人情绪激动的各类不良因素(2)眩晕严重者,应闭眼静卧,慎下床活动,以免摔倒而使病情向中腹脏发展(3)饮食以米、面、玉米为主,可选绿豆汤。荷叶汤、莲子汤等,避免助火之食品,如煎炸类、炒货等食品,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饮料。简述中风患者并发感染的护理特点(1)坠积性肺炎:加强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保持室内呼吸流通,病人勿汗出当风。并注意体温、呼吸、心率等变化(2)泌尿道感染:加强会阴护理,每日2次。留置导尿管,做好导尿管的护理。按按医嘱定期做尿常规检查(3)褥疮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根据皮损情况局部用药。同时
11、配合全身营养。简述中风患者的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3)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水果、蔬菜,以温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胸麻痹可分为哪几种证型心血淤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证、心虚阴虚证、心肾阳虚证。简述胸麻痹患者排泄护理要点(
12、1)真心通常因腹内压增高而诱发,故大便时不宜努责,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于缓泻剂以通便(2)保持肛门及会阴清洁,便后用温水洗净。麻痹的健康指导(1)保持大便通畅,住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肝脏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5)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变化时的建议应急措施。7、真心痛出现剧烈疼痛时将采取哪些紧急措施止痛(1)吸氧止痛,立即用鼻导管吸入纯氧,每分钟流量3-5升,使疼痛减轻(2)药
13、物止痛,如病人疼痛出冷汗立即给宽胸玩或止痛丸或冠心苏合丸或合丸或苏冰滴丸或麝香苏合丸嚼服,或用宽心气雾剂,麝香气雾剂等芳香温通药物喷雾吸入或中西药物同时救治(3)针灸止痛,可用针灸或电刺针内关、谭中、心俞、神门、少冲等穴,刺激不宜过强(4)若疼痛不缓解,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麻醉性止痛剂,如杜冷丁等。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和医生及时取得联系。消渴病人的给药护理(1)服用降糖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如剂量、给药途径、时间等。定期观察血糖变化(2)中药汤剂宜温服,每日一般分两次服用。丸药用温水送服,或用水泡化后服用。胰岛素注射宜选用皮肤疏松的部位皮下注射,注射时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抽吸计量精确。两种胰岛素合
14、用时,先抽吸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按医嘱于饭前30分钟准量注射。应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部位,易于药物吸收。观察用药反应,防治药物过量引起低血糖反应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
15、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三、常见操作护理技术相关知识艾条灸法(一)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二)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
16、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四、穴位按摩法(一)目标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五、刮痧法(一)目标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 使脏腑秽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