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944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表1: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一览表类型新区旧区居15钟活”设宜“分生圈建务施设服设建L构建多种功能复合的社区中心,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2 .鼓励社区图书、等文化设施与商务商业功能综合设置,提升实体商业活力和体验度。3 .鼓励运动场地与其他公共空间的复合建设,为满足居民多样化、便捷可达的健身需求提供场地条件。4 .新建学校,建议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开放要求,为后期校园开放创造条件。1.鼓励各类学校的图书馆、体育场馆、各类训练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已建学校,需充分征询教育局及学校意见,确保校园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对

2、周边居民分时开放。2.鼓励老年学校、职业培训中心等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享使用,共享培训教室、各类活动室等。3 .鼓励社区养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点共享使用,共享治疗室、床位等。4 .对于用地紧缺的区域尤其建议通过设施共享的方式补充居民各类文化、体育以及开放空间等需求。车施设停设建1 .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1车位/户配建机动车停车位,100%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2 .在居住社区内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停放架等设施。3 .在公交站点、交通枢纽等周边区域,根据换乘需求,结合各出入口就近设置足够、方便的自行车停车设施。1 .在居民同意、条件允许、对周边不

3、产生影响的情况下,通过社区挖潜改建新增停车位。2 .利用社区公共绿地、低效空置用地等空间建设地下或地面公共停车库。3 .结合周边经营性地块更新改造,提供新增泊位的50%对社区进行定向供应,增加的停车位面积不计入经营性建筑面积。街区建设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新建街区面积不宜超过4公顷、街区长度不宜超过250米,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新建街区面积不宜超过3公顷、街区长度不宜超过200米。L老城区打通道路系统微循环,以网格化、小尺度的道路划分城市空间,丰富城市微路,增加城市路网密度。2 .道路间距超过200米的商业商办或公共设施街坊,建议因地制宜增加公共通道或开放已有公共通道。3 .

4、老城区应控制封闭大院或门禁小区的规模,通过“围墙透绿”等方式增加住区开放界面。4 .已建大型封闭社区,可通过将部分内部道路转化为可公共通行的街道方式进行改善,细分原有超大街区时考虑采用无机动车通行的街道。住宅建设L新建地区“15分钟生活圈”内的住宅建设应注重住宅建筑设计品质,确保通风、日照、卫生防疫等要求。鼓励建造绿色住宅建筑,采用各种节能、环保措施。2 .考虑国家三胎政策,适当增加中大套型住房,形成合理的住房套型结构。3 .根据本地住房保障政策,在“15分钟生活圈”内提供标准合理、规模适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面向就业人群的租赁住房,商务社区、产业社区可适当提高比例。对建成较早的老旧住房参照安徽

5、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技术导则进行综合整修和现代化宜居改造,保障适宜的居住条件。续表1类型新区旧区色15钟活”设绿“分生圈建色共间绿公空L“15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广场应注重规模面积、位置、出入口设置、界面、高宽比等方面的建设内容。2 .保障小型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步行可达,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覆盖率达到100%o公共活动中心区以及居住人口密度大于2.5万人k!2的居住社区内,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0米。3 .新建地区的公共绿地、广场、街道等设计充分彰显文化内涵,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空间形象,塑造高品质的公共环境。L既有社区应结合边角地

6、、废弃地、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等。2 .要因地制宜改造宅间绿地、空地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广场舞等活动场地的设置应避免噪声扰民。3 .鼓励商业、办公、文化设施、居住、学校等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广场对外开薮。4 .对使用状况较差的小广场、小绿地、街道界面进行再设计,围墙涂鸦或屋顶、桥下空间改造。5 .鼓励多、高层民用建筑底层架空用作公共开放空间、绿化空间、通道等公共用途,且24小时开放使用。6 .在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后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7 .对于有条件的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

7、可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用于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8 .具备条件的现有公园,允许在园内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非标足球场,可围绕现有的湖泊、绿地、山坡等,因地制宜布局体育设施。色行绿出1 .依托“15分钟生活圈”,构建由城市道路、绿道、街巷、公共通道等组成的高密度慢行网络,实现通畅顺达、尺度宜人,提升慢行安全性和舒适性。2 .“15分钟生活圈”的街道建设应优先保障步行空间,除不设辅路的快速路外,应设置具有一定宽度且连续不中断的步行道,以保障行人路权及通行安全。3 .社区街道空间建设应利用隔离护栏、绿化隔离带、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设施明晰路权划分。4 .提高公交站点的服务覆盖范围,

8、促进公交停靠站和周边建筑、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便捷、无障碍的公交乘车环境。1 .在老城街道改造时,步行/骑行空间不足的路段鼓励通过削减机动车停车位、减小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等方式保障步行/骑行空间。2 .现状红线切角较大的街道转角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街角公园和绿化广场,塑造更加适宜居民活动的街道慢行空间环境。3 .城市更新地区可通过开放内部或增加街巷、设置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等方式织密慢行网络。4 .建成区内以休闲活动为主的滨水步道,建议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绿道和健身道,设置一定的绿化带,每隔800米设置休憩、健身、服务及交通设施。境生施环卫设1.鼓励新建小区按300-500/户配建一个四分类生

9、活垃圾投放点。2.在社区人流密集处设置公共厕所,宜结合配套设施及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30m2o1 .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集中投放点。2 .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可以采用集成箱体式公共厕所。续表1类型新区旧区韧性“15分钟生活圈”建设生活圈安全建设1 .遵循和参照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合理布局防灾避难设施和场地。2 .结合公共卫生风险综合评估,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时功能的满足与战时功能转换的弹性预留。居家养老设施在应急情况下可作为临时收容及护理疗愈场所。社区海绵建设1 .励建筑与小区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形式,

10、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2 .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3 .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和蓄水池,雨时发挥调蓄、旱时发挥绿化灌溉功能。既有建筑与小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屋顶、建筑与小区周边绿地以及景观水体等实施低影响开发改造。智慧“15分钟生活圈”建设智慧设施建设1 .推进“15分钟生活圈”智能水电气热管理、智能物流配送、智能安保监控等智能化建设内容。2 .建设多组智能信报箱、智能快递箱,提供邮件快件收寄、投递服务,格口数量为社区日均投递量的1T.3倍。3 .新建居住社区应建设使用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邮政快递

11、末端综合服务站。4 .将“互联网+”引入智慧社区医疗和教育服务,开发智慧医疗,寻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具备线上咨询、在线挂号,远程诊断等功能的智慧医疗平台。5 .与教育机构合作,搭建智慧社区的远程智慧学校。6 .实现光纤入户和多网融合,推动5G网络进社区。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建设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智慧社区治理以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为导向,建立“互联网+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方便居民使用。整合政务平台,简化审批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依托已有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完善集人、地、物、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网格化数

12、字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无盲点、全覆盖。续表1类型新区旧区人文“15分钟生活圈”建设全龄友好建设L“15分钟生活圈”户外活动场地的配置与设计宜以居民的年龄结构为基础,其分类与设计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活动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以及行为特征来进行。2 .重点关注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近距离步行要求,在“5分钟”圈层上尽量布局幼儿园、公园、养老设施以及菜场等老人儿童使用度较高的设施。3 .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特征,将高关联度的设施以步行尺度邻近布局,分别形成以儿童、老人以及上班族为核心使用人群的设施圈,如60-69岁老人日常设施圈以菜场为核心展开,同绿地、小型商业、学校及培训机构等邻近布局。1 .应对老龄化社会

13、趋势,进行存量住宅的设施改造。2 .老旧小区遵循和参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对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满足老年人对居所的安全、卫生、便利和舒适等基本需求,如增加电梯或升降梯、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消除卫生间地面高差,铺设防滑地砖等。社区特色塑造1 .新建住宅与周边历史环境和建筑相协调,开展视线分析,县城居住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避免高层建筑对风貌造成不良影响。2 .住宅建筑注重传承当地的建筑文脉和风格,考虑与周围建筑特征、屋顶形式和材料色彩等要素的协调。3 .对沿重要历史街道的住宅建筑面宽、形式、风格进行控制,注重街道界面在高度、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的总体协调与局部变化。

14、1 .保护好社区内历史形成的街头绿地、庭院绿化、古树名木、有特色的街道绿化、地面铺装等各类绿化环境要素和街道、巷弄及河流等。2 .保护和延续社区内历史文化地段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的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和形状、建筑物的体量、建筑密度及建筑群体关系。3 .已建地区利用既有城市景观、历史建筑等资源,如滨江地带、老厂房、空置的老旧建筑等,提供与周边社区相融合的文化创意类就业空间。4 .城市中心高密度老旧区域,可通过历史建筑、闲置用房的修复、改造,打造社区人文艺术空间。附表2:“15分钟生活圈”宜居服务设施建设内容一览表设施类别与名称施级设层服务内容规模其它控制指标服务半径(m)引导要求备注建筑面积(

15、m,)用地面积(m,)教育设施初中米15分钟满足12周岁、18周岁青少年入学要求根据适龄儿童人口确定,且不宜超过36班1000(1)应独立占地;(2)选址应避开城市干道交叉口等交通繁忙路段;(3)鼓励教学区和运动场地相对独立设置,并向社会错时开放运动场地。基础保障型小学米10分钟满足6周岁12周岁青少年入学要求根据适龄儿童人口确定,且不宜超过36班500(1)应独立占地;(2)选址应避开城市干道交叉口等交通繁忙路段;学生上下学穿越城市道路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3)应设不低于20Om环形跑道和60m直跑道的运动场,并配置符合标准的球类场地;(4)鼓励教学区和运动场地相对独立设置,并向社会错时开放运动场地。基础保障型幼儿园来5分钟保教3周岁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3150455052407580根据适龄儿童人口确定,办园规模不宜超过12班,每班座位数宜为20座35座300(1)宜独立占地;(2)应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的日照标准;宜设置于可遮挡冬季寒风的建筑物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