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ppt(5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关系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关系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四、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四、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六、建议六、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有人才培养,就有人才培养的模式。 教育部教高2006(16) 关于全
2、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当前,全国一千多所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文件精神,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在这一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现代汉语词典第894页) 辞海对模式的定义是:“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辞海1999年版第1596页) 。 尽管二者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涵义是一致的,即模式是一种范本,
3、是一个标准,是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组织的结构,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思想体系,是众人模仿的样式。也就是说,模式具有标准性、示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按照模式的定义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应该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范式、结构或思想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我国高校、学界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并讨论人才培养模式,是近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事。高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文育林1983年的文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 刘明浚于1993年在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首次对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
4、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样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周远清: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钟秉林: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龚怡祖: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刘红梅,张晓松 :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 。 1995年,原国家教委全面启动和
5、实施了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研究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 要求和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 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因而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 关键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前者指向培养目标,后者指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高职高专教育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出“高、职、专”三个基本要求。 高主要指高职高专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有严格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高职高专教育注重产、学、研结合的“研”字上。高”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 职“
6、职”字就是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研究性质的,培养的是研究性人才,是通才教育,而高职高专教育则是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职高专教育的“职”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服从学生的职业要求,即必须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专”是说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内部应该服从于不同的行业对职业技术的要求,也就是说,同样是高职高专层次的学校,因为所面向的行业不同,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突出行业的专门化要求,这是决定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根本因素 .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条基本特征: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
7、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有较大比例。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目标方式说目标方式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结构方式说结构方式说”:人才培养模式
8、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 “总和说总和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和规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不是内容,强调的是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个实现载体”的总合。 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等9所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题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研究总结报告。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
9、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狭义说狭义说:即教学活动范畴观。它基本等同于教学模式 ; 广义说广义说:即教学与管理活动范畴观。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对培养过程的设计和建构,也是对培养过程的管理; 泛化说泛化说,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这一教育类型的教育模式,将其内涵的界定扩大至整个教育活动的范畴内进行考虑。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简单地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的比较稳定的结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一
10、、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高职教育的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基础-校企结合; 人才培养的抓手-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平台-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的平台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是基础,工学结合是抓手。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条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培养规格:基本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组织形式;核心在于课程结构,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的构造方式
11、;重在体系,培养模式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基本途径和综合途径. 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学研产结合”的培养途径。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决定课程体系的构造形态,规定教学组织的形式,影响教学运行机制的调整。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太多。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
12、条件和需要灵活安排, (“学习岛”、“教学工厂” )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关系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关系 “办学模式办学模式”: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样式或范式。包括办学主体(政府、行业/企业、民间机构)、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行业投入、民间资金)、招生对象(生源类型)、办学形式(政府举办、合作)、调控方式(政府、政府加市场、市场)等。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狭义的理解,即指教学方式,:更倾向于狭义的理解,即指教学方式,即通过组织课堂和实践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13、的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部分,可以体现出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的特点。 “国际合作模式”等事实上应是办学模式而非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称为一种“教学模式”更为恰当。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的人才培养 (1)以德国为代表的在北欧流行的“双元制 ” ; (2) 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3)MES人才培养模式(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直译为“就业技能模块组合”意译为“模块式技能训练. 它是国际劳工组织(
14、ILO)70年代研究出来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它是借鉴瑞典以及英美加等果经验,来解决世界发展中国家技术工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国外主要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比较 模 式 特 点 功 能 局 限 适应范围CBE: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加拿大、美国为代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课程结构灵活;所学内容实用能全面增进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知识缺乏系统性;发展潜力较弱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MES:模块式技能训练国际劳工组织以工作规范为中心;所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较强使技能专精、熟练;使技能训练高效职业的发展潜力和适应性较弱短期就业与技工培训双元制德国内容倾向于综合性、实用性使职业技能阶梯式发展专业理论教弱各类
15、职业技术培训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在北欧流行的“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其标志是学生一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公立)接受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二战后曾把“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 。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强调理论与生产结合,强调企业广泛参与;培训与考核分离。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 加拿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1)政府高度重视;(2)管理体制科学
16、合理;(3)是社区学院协会具有极强的宣传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4)社区学院灵活实用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模式。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与工业界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工业界的行业协会来实现的。“行业协会”是企业与学院自发组成的固定组织;其有关活动得到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部(HRDC)的资助。行业协会在与社区学院合作开展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学院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使学院适时地调整课程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做法包括:第一,建立专业顾问委员会,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工业界工作人员代表组成。第二,与企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为工业界培训学徒工和上岗技工及专项科技培训。 美国: 美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 其实施机构主要为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和企业办培训中心或学校(如摩托罗拉大学)等。 美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高中后教育,实施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社区学院。美国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中央(联邦政府)引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