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3251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工艺守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射线检测工艺守则1总则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焊接接头透照检测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必须遵循的原则;1.2 本守则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安装中所有A、B类焊接接头的射线检验,2引用标准2.1GB11533-19892.2 GB16357-19962.3 GB18465-20012.4 GB18871-2002不是有于C、D类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标准对数视力表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2.5 GB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2.6 GB19384.2-2003无损检测工业

2、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2.7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2.8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9 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2.10 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人员要求3.1 评片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管理规则进行考核鉴定,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级及以上证书,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0.5mm的印刷字母,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3.2 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I级及以上资格证书;3.3 无证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操作。4射线检测技术要求4.1 本守则以满足射线照相底片象质指数、黑度、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K值)、底片质量等为原则;4.2 本守则规定的射线照相底片影像质量要求达到JB/T4730.2-2005标准规定的B级。5防护5.1 X射线和丫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5.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要配备有剂量仪或其他剂量测试设备,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照射量和个人受到的累计剂量,丫射线检测操作中,每次都赢测定工作场所和丫射线源容器附件的射线剂量,以便了解射线源位置,免受以外辐射.;5.3 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性上应有明显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置红灯。6无损

4、检测的实验时机6.1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经过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检验员签字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6.2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予休整;6.3 当被检工件表面温度大于40或容器内部介质未被排放干净之前,均不能进行拍片检测;6.4 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型后进行无损检测,如果成型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型后还应当对圆弧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6.5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至少在焊接完成前24小时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损检测;6.6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

5、容器,在耐压试验后,还应当对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7胶片和增感屏的要求7.1 射线照相胶片质量符合要求,胶片按规定切成300x80(或360x80),当透明有效长度在IOomm左右及双壁双投影时应将胶片切成180x80;7.2 增感屏选用铅质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铅的选用:X射线,前屏0.02-0.03mm,后屏20.03mm,丫射线前屏0.1-0.2mm,后屏20.2mm;7.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8照相前准备8.1 以检验员签字确认的无损检测委托单为依据,对照被检测件的名称、规格、材质、焊缝形式、工艺特点、检测比率及防护条件等做好照相前准备工作;8.2 由无损检测

6、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批准;8.3 根据要求在工件上确定检测部位或分段标志,同时画好检测部位草图;8.4 一次透照长度是指采用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所检测的焊接接头长度,在分段时应满足透照厚度比K值的规定的要求;8.5 照相中有关焊接接头代号、标记、符号及其放位置图6-1和图6-2规定执行。图6-1胶片的标识图中1.搭接标记2.透度计3.透照日期4.中心标记5.焊接接头代号6.返修标记7.产品编号图62射线胶片的标识和布置8.6 及时、准确、详细记载透照记录,曝光参数应准确清楚;8.7 照相前应检查药液的情况,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显影液和定影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22C,并

7、应根据处理胶片数量,及时更换或补充显影液和定影液。9照相方法和技术要求9.1 根据被检工作的厚度、材质选用不同的曝光参数,曝光参数应参照本机的曝光曲线选取,每台探伤仪应有自己的曝光曲线,并根据工作量进行测试修正或重新绘制曝光曲线,不允许用提高管电压缩时间的方法照相或凭经验任意选取曝光参数;9.2 所谓曝光量是管电流和曝光时间的乘积,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曝光量推荐选用不低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以防止用短焦距和高管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9.3 为得到清晰的照相底片,应在射线能穿透工件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管电压照相;9.4 射线照相主要采用外透

8、法和内透法两种形式,采用透照方法以取射线穿透厚度最低距离方向进行照相,当在此方向照相有困难时,可取相应有利于发现缺陷的发现进行照相,应尽可能采用中心透照方式或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进行管理。9.5钢管环缝射线透照1 .IOOmm的钢管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双壁单投影分段透照;2 .IOOmm的钢管对接焊接接头采用双壁投影照相,可用“角度法”和“偏心距法”。采用角度法时,透视角取10-15,采用偏心距法时,将射线源平行于环缝移动一段距离S(见式6-1),利用扩散角中心的射线进行照相,只有当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做垂直透照,垂直透照可以适当提高管电压。无论采用何种照相方法,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

9、像在底片上呈椭圆显示,其间距为3-1Omm为宜,最大间距不超过15mm,焦距不得低于600mm;S=(H2+4d)(F-d)式6-1式中S平移距离d管子直径F焦距H焊缝宽度3 .钢管分段透照的数量,按JB/T4730.2中4.13、4.14、4.15条的规定。9.6 象质计的选用和规格应符合GB5618的规定,要求达到的象质计灵敏度应符合GB/T4730.2表6和表7的规定;9.7 黑度是指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黑度,底片的黑度范围应满足:X射线2.0DW4.0;Y射线的灰雾度DW0.39.8 焊缝的透照黑度比K值,在AB级中,环缝K值不大于1.1,纵缝K值不大于1.03,对10

10、0mmDN400mm的环向对接接头(包括曲率相同的曲面焊接接头),AB级允许采用K1.2透照厚度比K=TT式中T-母材厚度(mm)T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mm)根据计算AB级纵缝在满足K1.03时,L3-0.5f(f为射线源到工作表面的距离),具体为当胶片为300mm,f2700mm时,纵缝的透照,局部无损检测L3可取260mm,对纵缝或平板对接接头等100%透照的分段,应根据f/2减去底片重叠长度再除以该段焊接接头总长即可,如不能得到圆整,则应再增加一次透照;9.9对于环缝透照的最少透照次数应按JB/T4730.2图D.3,图D.4,图D.5计算Do/f和T/Do值后,进行检索,以定出最少

11、透照次数N;9.10对下列情况应拒绝检测:1 .无委托单或委托单未经检验员签字认可;2 .返修无返修工艺卡,对于3次及以上返修无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手续者;3 .虽有检验员签字手续,但在检侧中发现有外观缺陷影响批准评定底片者;4 .容器内有介质未清洗排放干净者。10底片质量10.1 底片有效评定区内不得有划伤、指纹、药膜脱落、污渍、水迹、压痕等因胶片处理不当引起的伪缺陷或其他妨碍底片评定的缺陷;10.2 底片有效评定区内的黑度均在(AB级)规定范围;10.3 根据象质计放置的位置底片有效评定区域邻近焊缝母材金属区显示的象质计最小钢丝直径与相应的象质指数应满足JB/T4730.2-2005标准表5

12、、表6、表7的规定;10.4 底片上象质计影像位置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摆放正确、齐全。标记应满足JB/T4730.2标准规定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O11暗室处理11.1 显影、定影液的配方应按胶片制造厂推荐的配方或公认有效的配方配置;11.2显影温度应控制在20-22C,显影时间应按胶片厂规定的时间执行,不允许延长显影时间或提高显影温度来弥补曝光不足;11.3 定影时间应是通透时间的两倍,定影温度不得过高;11.4 水洗应在常温下用流动的无杂质清水进行,水洗时间不低于20-30分钟。12底片的评定和检测报告12.1 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严格按照JB/T4730.2-2005标准规定执行,不得因外界干扰而放宽标准有意放行;12.2 根据委托单,结合图样有关规定,正确填写射线检测工艺卡等记录,发现不符合有关规定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12.3 检测有关资料应填写清楚、齐全,签字完善,不得随意涂改;12.4 射线检测底片应由本单位级或以上人员进行初评和复评签字;12.5 射线检测报告应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批准;12.6 检测工艺卡、检测记录、委托单、返修通知单、底片评定记录、检测报告、检测部位示意图等资料整理完善,待设备完工后随检测底片一起交公司档案室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