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5169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设备管理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管理内容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设备润滑管理(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1 .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2 .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2、3 .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4 .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5 .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6 .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1 .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2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规定每个加I、换油点的负责人。3 .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

3、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4 .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设备运转过程中,由於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接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1 .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

4、,逐步解决。2 .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画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设备缺陷的处理1 .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2 .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3 .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4 .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设备运行动态管理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

5、措施。(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麽)、正常运行的叁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三)资讯传递与反馈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6、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彳爰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资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厂矿机动科传递。机动科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电脑,便於上级大公司机动部门的综合管理。(四)动态资料的应用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画。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厂矿领导确定解

7、决方案。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厂级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五)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L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2 .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3 .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画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4 .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六)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各大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专案,提出改进方案;厂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接列入检修计画;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彼,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

8、,经有关领导审阅彼,存入设备档案。事故管理制度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以便有效地采取消除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一、事故分类:(一)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损失,为生产事故。(二)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仪表、输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为设备事故。(三)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成品因保管、包装不良等造成经济损失为质量事故。(四)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火灾事故。(五)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

9、生命财产损失,为爆炸事故。(六)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为交通事故。(七)在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为工作事故。(八)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恶果的事故为管理工作事故。二、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一)重大事故:造成产品日计划产量损失10%以上,同时产量损失费达一万元以上;或直接损失费达5000元以上事故;或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肢体残废的事故,均属重大事故。(二)一般事故:造成产品日计划产量损失

10、5%,或直接损失费达IOOO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负伤休三个月以内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三)微小事故:直接损失费在IoOO元以下的事故,属于微小事故。(四)职工的伤亡事故划分按国家或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五)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六)事故损失计算按公司有关规定标准计算。三、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一)各类事故的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主管并做出处理意见上报,而各职能部门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生产、技术、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火灾、交通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生产部负责;产品质量事故由质检部负责;事故的赔偿罚款工作,由财务部负责;事故责任者的纪律处分,由

11、公司决定,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执行。(二)凡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领导报告,采取安全措施,重大事故就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三)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认真填写“事故报告单”,按规定的时间上报有关部室和分管领导。报告上交时间:一般事故不超过两天,重大事故不超过五天。(四)发生重大事故,由生产部写出“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书”按规定逐级上报。(五)不论事故大小,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本着“三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调查分析,一定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制定出防范措施,对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由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签署意见后,上报有关部门。一般

12、事故由车间或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准。微小事故由车间部门处理,报生产部备案。(六)事故发生后查不出责任人时,由事故单位专责人担负一半责任。无专责人时,由单位领导负担一半责任。(七)发生事故后,视事故责任人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及表现予以不同处理。对能主动承认错误,虚心检讨,领导批准,可以从轻处理,对隐蔽事故情节,推卸责任,嫁祸于人者,加重处分。(八)对事故责任者给予制裁,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九)公司建立事故档案,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十)发生事故,各生产车间和各部门负责人不得隐瞒,并对事故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十一)各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解决和向上反映各类事故的隐患和苗头,若不予解决,或拖拉、迁就,有关人员将对后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