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依法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依法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根据年初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通过的关于2017年常委会领导重要调研课题和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部门调研课题计划,省人大民侨外委员会对所负责的“依法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课题进行了认真调研。温孚江副主任对这项课题很重视,提出明确要求并先后带队赴省内外调研。年内,委员会会同省旅发委先后赴贵州、吉林等乡村旅游先进省份进行考察学习,深入到省内部分市县的乡村旅游点和旅游产业园区调研了解情况。同时委托17市人大民侨外委员会在本市进行调研,并报送了调研报告。在考察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委员会和省旅发委以问题为导向,就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差距和扎实
2、推动提档升级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我省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30多年的自发式发展阶段后,到2010年前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已达3332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7.8万户,吸纳安置就业42万人,建成旅游强乡镇527个、特色村1180个、星级农家乐4063个、精品采摘园921个、开心农场168个。61个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数量全国第一。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97亿人次,旅游收入2200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O在整体规模等方面
3、,位于全国前列,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政府积极引导推动。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4)3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自2013年以来,省财政共投入6.7亿元直接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省政府还采取“改厨改厕”、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境外精准交流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17市均出台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132个县(市、区)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扶贫、住建、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加强支持配合,特色产业扶贫基金、新农村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结
4、构调整专项资金等,都给予了一定支持。(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三年,省财政从“两区一圈一带”发展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筹措资金完善乡村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全省乡村旅游交通、厕所等得到明显改善。如潍坊市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单列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到2017年达到2000万元。沂源县投资30亿元对乡村旅游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淄博、莱芜等市对域内河流全部进行了整治美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省有70多个镇和300多个乡村旅游点建成了游客咨询服务中心,2000多个乡村旅游点开通了无线网络。(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5、。各地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田园风光和当地特色资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了一批农业观光、劳动体验、科普教育、生态渔家、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结合乡村记忆工程,保护传承了章丘朱家峪村、山亭石头部落、邹城上九山村、荣成东褚岛村、沂南竹泉村等一批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又结合消费升级,推出了一批康养中心、研学基地、房车自驾车营地、精品民宿和海洋牧场等新业态。(四)旅游扶贫成效明显。全省确定的400个旅游扶贫村,已有294个村得到开发建设,直接脱贫17886户、41276人,间接带动24万人增收。其中,沂水四门洞、兰陵压油沟、邺城葵固堆、新泰掌平洼村等196个村人均增收4000多元。乡村旅游成为
6、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看,我省乡村旅游还存在理念不新,创新不足,低层次重复建设,质量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不清,自觉性不高。一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个体经营者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性质、特点和目标定位存有不少片面观念和模糊认识。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底数不明、发展思路不清,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性引导。虽然邀请第三方制定了规划,但存在为规划而规划,规划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规划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三是一些地方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只是喊在嘴上写在纸
7、上,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喊不做或喊的多做的少的现象。四是有的地方抓旅游工作的思维和方法仍然沿袭过去发展其他产业的老套路,盲目投资、低层次同质化问题突出,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档次低,效益不高。我省乡村旅游总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突出特征是自由发展,不少乡村旅游点都是农民看到其他村庄在搞,才跟风投资上马。有的满足于对现有农田、果园、林场、湖泊等自然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多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主,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层次低,特色不鲜明,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创新性项目少,满足不了游客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很难吸引远程游客。客源结构主要是所在城市的市民,
8、主要收入来自“周末一日游”,且淡旺季明显,经济效益整体不高,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据统计,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总数超过旅游接待总数的二分之一,但乡村旅游的收入仅占全省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在乡村旅游消费中餐饮、游览等基本消费占比达90%以上,其他消费占比不足10%o有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乡村旅游看起来很热闹,但赚不到钱,得不到实惠。(三)服务不规范。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乡村旅游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大都是村干部或农民,缺乏经营的实践和经验;乡村旅游服务人员主要是以农村家庭妇女为主,自身文化素质、文明礼仪、服务技能等都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服务规范不落实。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了好客服务标准旅游特色村评定标准
9、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民宿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服务规范,但是这些服务规范在很多乡村旅游点很难落实,从业人员缺乏组织和技能培训。(四)基础设施不完善。我省乡村生态资源好的地方,大都处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经济欠发达,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乡村旅游点都存在交通不畅、引导标识不明、停车场少、卫生环境差等问题。这两年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旅游改厨改厕活动,有了很大改观,但总的看,餐饮住宿、道路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还达不到游客的需求。节假日很多乡村旅游点,由于交通不畅,停车场数量少,造成交通拥堵,游客进不去出不来。2017年上半年,全省受理旅游有效投诉784件,76.5%的旅游投诉发生在
10、旅游节假日,很多投诉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满后、O(五)体制机制不活。一是体制不顺。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住房建设、国土、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规划不统一,资源难整合,旅游主管部门协调难度大,综合协调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二是机制不活。比如,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但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都是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一次性流转给合作社或者公司,合作方式单一,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难以激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外,乡村旅游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
11、是市场化的融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六)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都呈现出跟风式盲从性的特点。最近两年,民宿旅游成为乡村旅游追随的热点,我省许多的地方也把民房改造成民宿,有的甚至不惜破坏生态违规建民宿,而这些民宿的居住环境、卫生设施、配套服务等都比较落后,留不住客人,不仅没有产生效益,反而增加了农民负担。二是规模化程度不高。全省大多数乡村旅游点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经营,缺少统一规划、有机整合和规范管理,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约8700家,仅占全省经营业户的1.8o还没有培育出像江西婺源、浙江莫干山、贵州西江苗寨那样有名
12、气的精品。三是乡村旅游人才匮乏。这是各地普遍反应的突出问题,全省17市都提出乡村旅游占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急需旅游景区规划、创意策划、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宣传推介、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三、外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推动。最近几年,浙江、河北、江西、贵州、海南等多个省(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旅游工作或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北京市旅游专项资金达到了7亿元,湖南省达到了5.45亿元,江苏省达到了5亿元。经济实力排在我省后面的云南、广西、福建、贵州分别达到了6.6亿元、6亿元、4.7亿元和4.2亿,河北
13、、青海两省也都超过3亿元。2016年我省旅游专项资金3.8亿,列全国第八位。浙江、河北、贵州等省还召开了高规格的旅游大会,其中贵州省从2005年开始连续召开了12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吉林省历时两年时间,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摸查普查,形成了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分类专项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等6个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和旅游资源数据库,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二)对标先进,高点定位。近年来,全国各地发展旅游业各显神通,抢抓机遇,想方设法抢占市场,扩大份额。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使全省
14、城乡面貌实现大变样。贵州省突出山地特色,打造“山地公园省”品牌,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推动贵州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湖南省聘请国内一流策划团队,完成了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研究报告和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启动了三批湖湘风情文化小镇创建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地特色,在品牌打造、产品建设、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全面对标先进,抢占市场制高点。(三)立足优势,创新发展。近几年黄山市推广“庄里模式”“徽州农舍”经验,鼓励农民采取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组建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或合作社,倡导“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村
15、委会+公司+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管理模式,形成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的良好竞争格局。陕西咸阳袁家村在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过程中,注重游客参与性、注重与周边景区联合扩展、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形成特色农家乐、景区依托、创意产业、社区参与融为一体的综合型发展模式。河南洛阳市实施“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薰衣草庄园巧借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东风,花样翻新活动不断,让游客常看常新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名片。(四)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规范化、特色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从总体环境、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要求、服务要求、社会贡
16、献要求等7个方面明确了乡村旅游8种新业态的评定规则和标准,规范引导乡村旅游升级换代。浙江省先后制定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认定办法农家乐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标准等地方标准,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湖南省着力强化旅游部门的协调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强化组织领导。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和休闲,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游客感觉到新、奇、美,有在家和住宾馆都不一样的品味。(五)加强宣传,营销推介。营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好的营销方案事半功倍。贵州省就善于利用国际、国内重大活动高层平台宣传推介多彩贵州。2016年世界旅游大会期间,贵州省通过买断大会欢迎午宴的办法,在人民大会堂省委书记亲自推介贵州旅游,产生了轰动效应。同时,还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的契机,连续18天对京、津、冀三省(市)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行驶贵州境内高速公路实施免费通行政策和门票全免优惠政策,引爆了贵州旅游。切实做好营销规划,既要善于运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