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安排,为做好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的相关准备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5月中旬带领调研组先后到南京、镇江等地开展调研,并赴山东省进行学习考察。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地休闲农业有关扶持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考察了不同类型项目建设和运营现状,听取了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镇村、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等各方面负责同志和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调研组还赴徐州、无锡、盐城等地开展了专题调研,赴贵州进行学习考察,并请省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文化旅游厅、地方金融监管
2、局等部门提供了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书面材料。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目标任务,将休闲农业列入集中打造的8个千亿元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把休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的重要抓手。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内容,编制省休闲农业千亿元级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推动各地充分发掘利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优势,打造了一批休闲农庄、创意农园、精品
3、民宿、特色农家乐、特色田园乡村等休闲农业园区景点。“十三五”期间,休闲农业游客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近15%,明显高于农村其他产业。围绕提升休闲农业质态,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加快创意休闲农业培育,开展“百园千村万点”精品行动,推动省级、市级休闲农业精品村涉农县(市、区)全覆盖。注重典型引领,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统筹城市郊区、风景名胜、沿江沿湖沿海等不同区域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徐州贾汪等5个县(市、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培育建设无锡宜兴市善卷村等7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位于全国前列。二是功能内涵深化拓展。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层次挖掘农业的产品价值、文化价值
4、、生态价值,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科普研学、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聚焦创意创新,积极培育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市场噱头、效益赚头”的特色农园,推动各地先后建成500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100个农耕实践基地和100个康美基地。聚焦区域优势,挖掘市场潜能,持续推动串点成线,推出100条乡游精品线路和IOO道乡土地标美食。聚焦产业链延伸,推动各地挖掘民间工艺,传承农耕文化遗产,发展农创文旅新业态,建设乡村休闲运动基地,有针对性开发非假日乡村特色休闲、乡村夜经济以及职工疗休养、团建拓展、科普教育等项目模式。无锡宜兴市突出“乡土味”和“文化味”,重
5、点围绕渎边蔬菜、涌湖水产、山区林果、丘陵茶叶等特色产业,串联农、文、旅资源,丰富“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内涵,提升了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三是品牌培育持续发力。围绕休闲农业品牌质量提升、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市场竞争力更强,持续加大品牌打造、节庆宣传、网络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在品牌培育方面,相关部门专题策划设计“乡产”、“乡游”、“乡食”、“乡宿”等“苏韵乡情”系列品牌徽标。全省各地依托“苏韵乡情”,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盐城打造“盐之有味”、宿迁打造“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休闲农业综合效益。在产品推介方面,指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事节庆活动,激活消费潜能,促进
6、就业增收。徐州市开展“亲近田园.寻味乡趣”2022暑期乡村休闲体验游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200万元,促进了休闲农业加快复苏。在网络推广方面,指导上线“乡村休闲游APP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乡村休闲游”公众号和“乡游去哪”小程序,推动13个设区的市设立线上地方特色馆,引导经营主体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同步推介,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景点、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于一体的“云休闲”服务平台。盐城市制作休闲农业宣传片,编印乡村休闲集锦,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形式发布推广,引起广泛关注。四是推进力度不断加大。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政策供给,持续盘活各类优势资源,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分类指导休闲农业
7、产业集群发展。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创意农业的意见等文件,持续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省财政出资10.5亿元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将休闲农业作为基金的重要支持方向,将支持农旅融合发展纳入“专项任务清单”,近两年每年安排近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苏韵乡情”宣传推介。推出四大类10项专属金融产品,服务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小微主体,为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5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加强休闲农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将休闲农业相关岗位人才纳入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范围。南京市开设“美丽乡村”民宿职业技能公益大讲堂,在线参训累计近2万人次。省相关部门出台保障
8、和规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优化审批流程,建立项目库,加强休闲农业等三产融合用地保障。五是富民效应逐步放大。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创新休闲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托管经营,带动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就业、资产租赁等各环节实现增收。镇江丹阳市48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带动2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3.2万元,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路径。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围绕休闲农业加强联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资源开发效益,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徐州市铜山区北村村创新推行“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投资模式,打造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2021年接待游
9、客150万人次,促进村集体增收近180万元。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民自主发展意识和创业创新活力,城市郊区或景区周边的农民积极利用闲置资产开办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南京市浦口区引导村民创办农家乐419家、乡村民宿38家,有效保障农民共享休闲农业发展成果。二、存在问题我省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政策保障亟待加强等仍是调研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一)规划实施存在不足。省级层面制定了休闲农业千亿元级产业发展规划,但有的地方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对于自身资源条件、发展目标以及路径模式等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系统完善的谋划规划,一定程度上出
10、现建设随意、开发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等问题。有的已实施的休闲农业项目布局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对农业产业链带动和提升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良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有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盲目跟风、照学照搬,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比如,2021年推介的IOO个主题创意农园,有52个是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类作物为主导产业,主要开展观光、采摘等活动。一些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地理环境等方面具备发展优势的地方,由于缺少道路交通、环境提升等功能配套,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少数地方为了出亮点出成效,将资源集中投放到少数几个点上,导致“点”上很耀眼、“面”上少成效。(二)项目水平有待提升
11、。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省休闲农业园区景点超过1.3万个,近五年年均增加超过1千个,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研中,不少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感到项目策划、设计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迫切希望政府部门和专业团队给予针对性指导。一是优势特色挖掘不够。有些项目形式雷同、内容单一,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民风民俗、农事活动、乡村文化等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参与性、体验性,能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吸引力不足。据省农科院有关课题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275个休闲农业星级园区,农业文化类的16个,占比仅为5.8虬二是“潮汐”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休闲农业项目以观光经济为主,一产和二产发展不充分,过度依赖门票、餐
12、饮、住宿等三产收入,受农业季节性和假日经济影响较大,处于“假期火爆,平日萧条”的状态。三是管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休闲农业发展人才难求,从业人员主要由农民和返乡人员构成,缺少相应的农业、旅游、管理、营销、创意等专业知识和经验,行业管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三)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休闲农业属于环境敏感型产业,且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容易受到经济形势、政策取向影响。目前,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的意愿不高,主要原因有:一是疫情持续影响。因景点民宿限流停业、节庆活动取消、农产品滞销、工资租金压力增大等现实问题,休闲农业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今年上半年,苏南某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人次
13、同比下降10%,综合收入同比下降1.1.%o浦口区某休闲农业景区负责人反映,2021年因节庆活动取消,造成前期投入损失高达数百万元,给项目运营带来一定困难。二是信贷支持乏力。休闲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而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仍是基层普遍反映的问题。前期,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走访了62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56位负责人反映了贷款难问题。基层调研座谈中,镇村干部较多地反映了中小经营者投资休闲农业缺乏有力资金支持的问题。三是审批办证门槛较高。多地反映,乡村民宿发展面临审批监管瓶颈,民宿消防验收和特种行业许可证难以办理。有省人大代表、镇村负责同志反映,当地群众和社会资本有意开发民宿项目
14、,因审批监管带来的风险预期选择放弃。(四)产业扶持力度不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产业帮扶政策不完善,以及助企纾困、项目扶持、设施建设、网络推介等方面存在力度不够、准度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引导不足。近两年,各地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大,财政资金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投入有所减少。如,苏北有的县2021年以来除了争取省以上专项资金,县本级财政未安排相关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部分地区反映,疫情期间的助企纾困政策缺少针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办法,有些休闲农业项目未能得到帮扶。二是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一些休闲农业园区景点的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医疗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活动需要,部分
15、景区内环境、道路、标识系统等设施较为薄弱。三是宣传推介有待加强。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的工作力度不够,一些精品路线和农事节庆活动的推介覆盖面不广、宣传影响力有限,成为“网红”打卡地标的办法不多。(五)用地瓶颈亟需破解。调研中,基层干部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休闲农业必需的餐饮、住宿、停车、农产品展销、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难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用地难成为休闲农业相关企业扩大项目投资、提升运营水平的最大限制因素。基层调研时,休闲农业景区普遍反映民宿等项目无法落地,仅靠观光、采摘难以提高营收水平。我省基本农田占比高,有些地方甚至出了家门就是基
16、本农田,有些原本是一般农用地、荒地的地方也被限制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严重稀缺。尽管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有10%的空间规划预留指标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不少于5%的计划安排,但项目建设往往受到规划调整、耕地保护等因素影响难以落地。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旅游用地“点状供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基层期待的政策措施还处于试点阶段,对于休闲农业发展支撑还显不足。如,漂水区某休闲农业项目获得“点状供地”用地指标4.6亩,因连接这块地的道路等配套用地没有指标,项目建设无法开展。三、主要建议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升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局中统筹抓好休闲农业发展,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等新要求,着力强化规划布局、项目引导、政策供给、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开新空间,助力我省新时代鱼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