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悟《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领悟《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心得体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习领悟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心得体会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方案明确,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在3年内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20%的优化调整,这一力度前所未有,也凸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的紧迫性我国高等教育下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在内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
2、普及化时代,要求学校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向重视质量提升,要淘汰掉那些质量不佳、缺乏特色的学科专业在外部,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培养人才必须解决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这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3年之内完成对高校20%学科专业的调整,颇引舆论关注如何实现真正的调整优化,而非走过场?或如一些担忧的声音所言,如何防止学校“新瓶装旧酒”对旧专业进行包装或改名?这些问题都值得特别关注另外,还要避免高校为完成调整优化任务,盲目新设看似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学科专业,实则难以保障专业质量,出
3、现某些专业增设过热过多的问题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不宜追求速度,而要强调质量要让新设专业办出高质量和特色,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发挥学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根据国家宏观战略,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对新设专业进行严谨的论证,不能办出本校特色的专业坚决不办对于推进学科交叉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需要实行以教育与学术为本的管理与评价,避免由行政部门单一主导推进,否则很有可能会沦为形式主义,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增加接近一倍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招生规模从2002年的542.82万人扩大到2
4、021年的1001.32万人为扩大招生规模、办学体量,不少高校选择开办一些办学成本相对较低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这不但导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超过社会需求,而且影响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此不无关系这种“重规模轻质量”的专业设置思路必须摒弃而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一是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有的大学没有形成明确的办学定位,盲目跟风设置专业;二是有学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时,多由行政部门及管理者拍板,倾向于选择能快速扩大规模的所谓热门专业由于同一时间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多,有的学校甚至并不具备办好这一专业的条件,于是该专业很快出现人才培养大于社会需求的问题,近年来撤销较
5、多的专业,多属此类因此,应以此次优化学科专业调整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教育教学中,切实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如此,才能避免高校在新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设置同类学科专业的问题,也才能发挥高校的能动性,诞生一批真正达到一流水平的专业点学习贯彻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心得体会发言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
6、出部署安排改革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改革方案提出了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改革思路和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的相对量化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改革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培养,明确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针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
7、的三大主体,围绕学校层面怎么规划设置、省级层面怎么统筹管理、国家层面怎么宏观调控,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学校层面,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省级层面,要加强学科专业设置统筹、严格学科专业检查评价、开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评价国家层面,要切实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加强学科专业标准建设和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专业学院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各高校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一校一案”研
8、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并结合年度学科专业设置,每年报告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由重视规模发展,转向重视质量提升,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我国高校设置专业,存在一哄而上盲目追逐“热门”的问题,这导致不少新设专业,不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没有办出特色与高质量近年来,高校撤销最多的专业,大多是前几年的所谓“热门”专业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未形成明确的办学定位;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缺乏现代治理结构,在学科专业设置这类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中,没有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
9、员会的作用只有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才能避免高校在新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过程中,出现同类学科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高校要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论证本校该优化调整哪些专业如虽然国家鼓励高校举办适应新产业、新技术的学科专业,但高校也必须论证,举办这些专业,是否符合办学定位,学校是否有条件保障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其建设为本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推进学科交叉,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需要实行以教育与学术为本的管理与评价,而不应由行政部门主导就此而言,比优化调整20%学科专业这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10、,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切实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一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一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机械基础一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2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
11、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D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
12、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
13、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经过这种“初步实践-理论学习一深层实践”的训练,学生的机加工技能和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3)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
14、知识,比如在机械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调整,如果仅仅在课内的理论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每种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课内实践,学生理解好掌握容易4)实施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抓好过程和结果控制,确保了实训质量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所有实训项目资料齐备,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实训中,每班保证至少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训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3 .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综合实习,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毕业综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
15、践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掌握常用机床的正确操纵方法和机床附件的使用能正确选用刀具、量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加工工艺了解各种机床的维护保养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某些典型现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方法.了解实习所在工厂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改革情况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现场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特点实习方式采取“学生自主择点,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学生择点后,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并由实习单位监督实施“实习计划”.采
16、取这种实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毕业时择业及就业,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实习方式,使不少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用工合同,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组织管理: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实行“两级管理”.一级管理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与学校签定的“实习协议”,负责学生的日常劳动纪律考核及实习计划的落实,并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遵守纪律、实习完成进度等情况,并填写“实习鉴定书”二级管理是由学校派出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协调解决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实习计划落实、考勤、劳动纪律等情况,认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及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实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