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七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当前,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了明确的条例和规定,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条例和规定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为此,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加强对现行条例和规定在实践中执行效果的跟踪督查问责,对执行不力、履职不严的,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打折扣、搞变通的,必须严肃追责。只有使条例和规定切实落到实处,促进领导
2、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才能让肯干事、敢负责、善成事的人“上得来”,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人“下得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增强选拔任用干部的透明度,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带病提拔”“边腐边升、边升边腐”等情况的发生,而且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营造出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基础。对于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下来的领导干部,要加强组织关怀,针对他们的不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或者有计划地选派到培训基地、党校接受教育,如果表现优秀、时机成熟,可以再次
3、调整到重要岗位或提拔重用,形成“下”的干部能够再“上”去的制度机制。干部能上能下,才有源头活水。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只有持续坚持举直错枉、贤进庸退的用人导向,才能不断唤起干部“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干事创业激情,净化选人用人环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4、干部调整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重大举措,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中也都明确作出了相关规定,对促使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树立了鲜明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和任用干部中存在“好人主义”,能上不能下问题仍然存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此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亮明优与劣的标尺、明确上与下的准绳。此外,规定对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
5、性,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为解决人员能上能下问题提供操作指南。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根本目的是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对于少数平日里习惯庸懒散拖的领导干部而言,规定无疑是一剂“清醒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规定予以调整,就是要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打破一些尸位素餐者“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美梦,打消一些碌碌无为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让领导干部跳出舒适圈,自觉摒弃怠政懒政之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干部受
6、到警醒,遭到淘汰,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下的干部不搞“一棍子打死”,做好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不折不扣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促进担当作为、严厉治庸治懒,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并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
7、治吏的政治责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规定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对于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能否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能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群众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解决能下问题。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
8、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纳的干部调整下来。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该规定试行7年来,对督促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严管干部制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出台修订版规定,聚焦“能下”这一关键点,将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10条修订为15条。无论是新增加的条款,还是对原条款的修订,内容都更加广泛、全面。从实践看,能下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违纪违法行为,但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干部调整下来,打破“金饭
9、碗”的铁律,需要更加清晰可操作性的规制性要求。此次出台的新规,就在要求的细化上下足了工夫。比如,为增强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制度的刚性,规定“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下;“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下,等等。总体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而突出。推进干部能下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让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其任不谋其职,不善为、不能为、不想为,对上级要求
10、置若罔闻,对人民诉求充耳不闻的“懒官”“庸官”下来,是为激励更多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干部上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就能让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得到最好保护。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完善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对那些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担当或者能力欠缺、作风不实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组织调整。对那些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业的干部要坚决用起来,党的执政基础一定
11、能够更加牢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一、在伟大斗争中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唯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
12、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此,必须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风向标。用贤人、能者上则群贤毕至,让庸者下、劣者汰则干部心服、群众信服,这样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正确对待自身的历史,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回望百年,我们党经历了千难万险,但在人民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都实现了化险为夷。我们也应看到,有的干部因为缺乏历史自信,当风暴来袭之时脱党甚至叛党,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变质甚至腐化。新时代,
13、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对干部的各种诱惑和考验也是越来越大。各级干部必须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个人得失,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政绩观建筑于理想信念之上,体现干部的责任担当。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政绩观是历史的、现实的,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必须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是贯通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得出的科学论断,为党员干
14、部指明了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根本问题。是否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是检验干部人民至上理念的试金石,是判定干部“上”或“下”的重要遵循、是一条硬杠杠。树立正确权力观,坚决不逾底线。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秉持什么样的权力观,反映着立场原则和党性观念,决定着用权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安危巩固,也是确定干部“上”或“下”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
15、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才能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才能不逾底线,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二、在改革创新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制度机制是根本。要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观念。受等级观念、特权思维、官本位思想等因素影响,干部“上荣下辱”“不到龄不下”等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成为影响干部能上能下的深层次思想瓶颈。破除这些陈旧思想的束缚
16、,必须进行思想观念的革命。要创新干部能上能下宣传教育,用具有代表性的能下典型案例教育干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利用媒体平台、座谈研讨、专题培训等途径和方式,让干部明白用权须谨慎、越权必受罚。要积极营造健康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无论“上”或“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逐步打破干部的认知偏见,激发认识这一机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完善能上能下的标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难就难在对“下”的标准的理解和适用上。对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等干部“下”的渠道,标准比较明确,干部认可度也比较高,难点是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掌握和执行。对“不适宜”的规定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详细的标准,比如对“显绩”容易把握,对“潜绩”不易认定;对单一领域职责好认定,对交叉领域职责不易判定;对“理想信念动摇”等标准很难量化,把握起来难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