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建议1基本情况*县位于*市域中部*区生态经济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行政村279个,90余万人口。县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年,现占地面积为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985平方米,业务用房1618平方米,床位38张;全县共有25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妇产科床位数225张。2妇幼保健工作的现状2. 1妇幼保健人才现状*县妇幼保健院现有在职职工54人,卫生技术人员4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21人;乡镇卫生院有专(兼)职妇产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91人,其中大专学历11人;中专学历70人;高中学历8人;初中学历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
2、职称87人(其中士级44人,占48.35%)o3. 2保健服务能力的不足4. 2.1儿童保健工作现状202*年调查发现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仅有6个卫生院有兼职的儿科医生,而且只是进修过儿科;有7个卫生院配有最基本的儿童体检的体重称和量床,因此儿童保健工作基本未开展。5. 2.2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202*年产前检查率为84.44%;产后访视率为12.62%;住院分娩率为88.22%,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792人,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为100%。2. 2.3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年活产数为6801人,发生孕产妇死亡1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147.03/十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95人,5岁以下儿童死
3、亡率为13.97%o;婴儿死亡82人,婴儿死亡率为12.06%。;新生儿死亡60人,新生儿死亡率为8.82%。,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Oo3主要面临的困境3. 1妇幼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是农业大县,财力有限,近几年,妇幼经费虽有增加,但增幅很小。对妇幼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县妇幼卫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妇幼保健机构虽为全额拨款单位,实际下拨的经费只能保证保健人员的工资,没有专项业务经费,基本保健工作靠临床支撑,使群体保健陷入困境,导致保健院有趋利行为。保健的硬件投入也难以保证,现有投入水平不足以支持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3. 2保健人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由于乡镇卫生院属自收自支
4、单位,医院领导往往较注重经济效益,保健医生工资、奖金要靠自己创收来解决,对于无偿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保健医生不愿意做,上级布置的保健工作应付了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少数单位的保健工作存在水分。保健人员更换频繁,保健质量难以保证。村级保健人员未解决劳动报酬,村医和保健员均设置并开展了医疗工作,但没有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的职能。同时由于网底破裂,使信息采集困难,影响数据的准确性。3. 3妇幼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乡镇妇幼人员大专学历11人,占12.09%;中级职称仅有4人,占4.40%;士级职称44人,占48.35%;而且有部份保健人员也不是学妇幼保健专业的,有学护士、影像、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专
5、业的人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中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也是导致保健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方面。6. 4妇幼保健“三级网”不健全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妇幼保健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农村妇幼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医疗经济效益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妇幼保健经费相对萎缩。乡级没有起到中心枢纽作用,村级妇幼保健工作也出现了散乱现象,“三级网”不健全,三级保健网网底破裂。同时由于县妇幼保健机构对乡级保健人员无行政隶属、经济制约关系,“三级岗”之间又没有建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结果导致县妇幼保健院布置的工作任务,乡级应付,村级不执行。而乡级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重临床、轻保
6、健。4对策与建议4.1强化政府责任,增加财政投入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绝大部分服务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必须强化对农村妇幼保健工作责任,政策予以保障,增加对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提供必要物资帮助和配套资金。保障县妇幼保健院的专项业务经费;乡级妇幼人员的工资;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开展保健工作的基本劳动报酬,保证妇幼工作的开展。7. 2重视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妇幼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实行妇幼保健人员准入制度,由学妇幼保健专业,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妇幼保健医生。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每年到上级保健机构轮训制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保健工作质量。8. 3健全三级保健网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各级政府首先要树立妇幼保健服务新观念,把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县妇幼保健院对乡镇妇幼保健人员应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实行三级保健网、业务、人事、工资由县妇幼保健院统一管理,乡镇及村卫生室不能随意更换妇幼保健人员。各级卫生部门也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形象,要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宏观调控下,使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主动适应农村市场变化的形势,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密切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业务关系,理顺农村妇幼保健“三级网”的管理关系,加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妇幼保健网络整体功能,促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