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工作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工作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工作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7)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结合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完善疫苗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预防接种规范管理。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有关要求,明确职责,依法履
2、职,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要强化部门间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提高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各环节监管能力,健全规范透明、公平有序、监督到位、处罚严明的疫苗流通机制和依法、科学、有序、规范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确保接种安全。(二)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各地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调查处置工作,进一步充实市、县两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鉴定专家组,定期培训,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及鉴定水平。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2017年起,省级财政为全省第一类疫苗受种者统一购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基础保险,鼓励疫苗受种者或受种者监护人为受种者购买补充保险,
3、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由“财政补偿”转为“保险补偿”。(三)健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协调机制。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和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合力,协同应对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服务中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二、加强疫苗流通全过程管理(-)规范疫苗集中采购工作。第一类疫苗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省级上报疫苗需求计划,省级按政府招标程序采购后,市、县、乡逐级分发配送到各合格接种单位使用。第二类疫苗全部纳入省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系统,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预防接种单位作
4、为采购方通过网上集中采购,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并供应给本行政区域内的接种单位,接种单位不得直接向疫苗生产企业购买第二类疫苗。(二)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各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要求,指导建立健全疫苗冷链配送管理体系,加强冷链储运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第一类疫苗采取省一市一县一乡一接种单位逐级进行冷链配送,各级政府要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冷链系统设备的补充更新、维护维修经费,确保冷链正常运转。第二类疫苗采取由生产企业或生产企业委托具备冷链储运条件的配送企业进行冷链配送。各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5、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食药监化监(2016)74号)有关要求,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做好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三)加强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加快推进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追溯管理。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快推进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不同地区预防接种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四)加强疫苗监管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检验工作力量,推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疫苗检查员队伍,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检查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药品检验机构的疫苗检验能力。
6、三、规范预防接种管理(-)加强第二类疫苗接种统筹管理。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等因素,进一步明确本行政区域内接种单位及其服务半径,及时向社会公布。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主要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第二类疫苗集中接种模式。要加强社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严格规范村级接种单位服务行为,不得违规开展预防接种。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要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流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保证预防接种质量。(二)加强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依法推进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规范接种单位设置、人员资质、预防接种设施条件、冷链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以及预防接种告知、记录
7、、报告和宣传等工作,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接种单位评审考核工作。各接种单位要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使用的疫苗品种、禁忌、接种方法、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以及第二类疫苗的价格和接种服务收费标准。(三)强化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培训I,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充实技术力量,落实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职责。承担预防接种职责与任务的医务人员须通过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四)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基层
8、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本地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培训。四、落实保障措施(-)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认真贯彻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2号)精神,落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聘、培训等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二)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支出责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特别是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服务性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统筹考虑第二类疫苗管理模式变化等因素,科学合理核
9、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补助资金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纳入预算管理。(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风险高等特点,科学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的考核分配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各项津贴补贴政策。(四)完善预防接种有关价格政策。按照省物价局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第二类疫苗储存运输费和接种服务费标准(试行)的通知(云价价格2017)115号)要求,落实第二类疫苗储存运输和接种服务收费标准。(五)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宣传,重点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引导群众参与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发布机制,强化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将预防接种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等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有序做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开展专项督查,重要情况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