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感悟: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共同富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科学把握这些特征,明确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相互促进中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是共同富裕绝非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是共同建设、共同
2、奋斗、共同创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奋斗目标,而共建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共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共同富裕才会行稳致远。1.全体劳动人民是共建共享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剥削阶级社会,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处于社会底层,为生计而奔波,但不能享有全部劳动成果,而统治阶级凭借生产资料占有权以剥夺大多数的劳动成果来实现少数人的富裕。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
3、成果,他们既是社会财富的建设者又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比如,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既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建设的结果,同时全体劳动人民也共同享有这一伟大成就的荣光,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构建“人人尽力”的制度安排,形成人人享有的分配格局,凝聚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共享幸福的社会共识,才能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共同富裕。2.要在共建中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不劳而获”或“坐享其成”,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排除了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获取他人劳动的可能性,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
4、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在推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中,要大力贯彻勤劳致富和创新致富的理念。新时代新征程,勤劳致富和创新致富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前者强调勤劳奋斗致富,后者强调创新劳动致富在新发展阶段对财富创造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不断增强创新劳动和提升创新能力是构成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走向共同富裕路上持续不竭的力量来源。因此,一方面,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尤其要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要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让人们拥有同等条件积累人力资本、增强发展能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5、同时“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渠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3.要在共享中推动共同富裕。从本质上说,共享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我们所说的共享是全民共享,即人人共享、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还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剥削阶级社会,少数统治阶级集团占有社会绝大多数财富,广大劳动人民占有极少
6、数财富,在这样的社会,不可能实现共享,也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为实现共享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充分保证。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唯一的。随着物质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样化,在对物质性需求有了更高标准外,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追求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富足,还拓展到关系民生福祉的精神生活更高层面的需求。同时,共享的全面性还要贯穿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法律规范,努力减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只有维护机会公
7、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才能让人民通过努力都有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共同富裕既需要共建,也需要共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在共建的同时不断促进共享,不能等到社会财富足够充足之后再进行共享。同时,我们要在共享过程中,不断推动共建,夯实共享的物质基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鲜亮底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过分强调发展,忽视了发展与共享的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还有的国家主张通过更多颁布福利政策,发展福利事业来缓解贫富差距等问题,但这种做法着重强调“享有”而忽视“奋斗”,从而造成“养懒汉”现象
8、,降低了生产效率,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隐患。新时代新征程,强调共建与共享的统一,体现了推动共同富裕思路的新特征。二、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基本方面构成的。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一方面表现在享受共同富裕的主体的全面性,即全体人民;另一方面表现在享受共同富裕的客体的全面性,即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上,体现着每个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不仅包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富裕,
9、还包括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富裕,同时也指出推动共同富裕必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同时实现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结果。在朝着共同富裕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着力推动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央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10、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新发展阶段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并推动物质
11、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推动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基本建成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切为新发展阶段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推动物质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脱贫攻坚成果有待巩固,返贫致贫风险依然突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
12、生活的物质条件”。一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着力缩小“三大差距”o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一切难题,为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夯实牢固基础。三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总之,要通过物质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
13、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全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但是,现有的文化产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精神生活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一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力发展
1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二是要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要加强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为推动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全体人民昂扬斗志,以实际行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可以为精神文明创造前提条件,精神文明能够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充分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
15、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物质生活产生一定反作用。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体,这一创新理念突破了人们惯常将富裕仅限于物质生活富裕和生活条件改善的狭隘思维,反映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这一理念也是对西方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超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在追逐物质生活富裕时往往忽视精神生活富裕,在社会实践中与物质生活富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普遍精神空虚、道德堕落,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无处不在。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体现了新发展阶段追求共同富裕的鲜明特点。三、在发展生产力和健全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中推动共同富裕马克
16、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要求我们善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来审视共同富裕问题。1.“共同富裕”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富裕”是相对于社会贫困来说的,表现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富足的样态,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状态;“共同”是相对于私有制来说的,表明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共同占有方式,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形式。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地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条路径:一是从生产力层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从生产关系层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思想,既强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强调健全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时代新征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