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痛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腹痛腹痛主要由于腹内脏器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但胸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有时也可由于放射而引起腹痛。因此,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必须认真鉴别,明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外科和妇科某些疾病引起的急性剧烈腹痛,属于急腹症范围,另有专节介绍。内、儿科有些引起腹痛的疾病如溃疡病、痢疾、肠寄生虫、泌尿系统结石等亦均有专节叙述。这里主要介绍中医对腹痛辨证论治的一般知识,但必须注意与辨病相结合。中医学认为腹痛的发生与受寒、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及平素内脏阳虚等有关。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但以实证为主。实证因湿热、食积、气滞血瘀、寒积等导致腑气通降失常,气血运行受阻;虚证为脏气虚寒,气血不能温养所致
2、。【诊断】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以及其他伴发症状,结合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作出鉴别诊断。1.凡是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又相当严重,体检时腹部有明显压痛部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者,应当考虑到急腹症疾病,参考外科急腹症篇,作进一步鉴别诊断。一般而言,持续性腹痛,多见于炎症及内出血;阵发性腹痛,多见于梗阻,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的,多为炎症并有梗阻;钝痛和胀痛多见于炎症;绞痛多为梗阻。2 .凡于腹痛前或腹痛的同时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多属内科疾病。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多属胃部疾病。右上腹部疼痛,伴恶
3、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黄疸等症状和体征的,多属肝胆系统疾病。中上腹或脐周围或全腹疼痛,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而局部有压痛等症状的,多属胃肠道炎症。脐周围阵发性疼痛而无明显压痛者,多属肠寄生虫病。右下腹痛如反复发作,除外科阑尾炎外,应考虑肠结核病。3 .对女性病人应询问月经史,鉴别痛经、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等妇科疾病。4 .除检查腹部外,还应注意胸部检查,询问有无咳嗽、胸痛等其他症状,从而鉴别由于胸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疾病引起的放射痛。【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腹痛的时间、性质、程度及其与饮食的关系等,辨别虚实寒热气血的不同。凡痛势隐隐,反复不止,痛时喜按,食后减轻者
4、,多属虚证。凡痛势急剧,痛时拒按,食后加重者,多属实证。凡疼痛遇冷加剧,得热敷或进热饮后减轻者,多属寒证。如疼痛势急,腹胀,便秘,热敷或热饮而痛不减者,多属血瘀所致。凡中上腹痛者病在脾、胃、大小肠;小腹(下腹部)痛者为病在肾及冲任奇经;少腹痛者病属肝经范围。腹痛实证由湿热、食积所致者,治疗可参考内科胃肠炎、腹泻、痢疾和外科急腹症专节,本节主要介绍寒积、气滞血瘀和虚寒性腹痛的证治。1.寒积证腹痛急暴,遇冷加重,热敷或热饮后痛可减轻,口不渴,或大便清薄,小便清利,苔薄白,脉沉弦。治法:温中散寒。方药举例:干姜5g,制香附、乌药各IOg,肉桂3g,高良姜、制附片各5g。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
5、IOg0少腹痛甚,加吴茱萸、小茴香各3g。2.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往往同见,以下方药可以参合应用。(1)气滞为主:脱腹胀闷,疼痛走窜引及两胁,暧气或矢气后可减轻,恼怒、忧虑易诱发,苔薄,脉弦细。治法:疏肝调气。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柴胡5g,炒枳壳10g,白芍10g,甘草3g,陈皮、青皮各5g,制香附IOgo加减:窜痛较甚,可加木香5g,或乌药10g,或沉香片3g。(2)血瘀为主:疼痛较剧,痛势如刺,固定不移且拒按,舌质紫暗,脉细涩。治法:活血行气。方药举例: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加减。金铃子、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当归、赤芍、制香附各IOgo3.虚寒证腹痛隐隐,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
6、饿及疲劳时更重,大便或清,并见神疲、气短、怕冷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中补虚。方药举例:小建中汤加减。党参10g,桂枝5g,白芍10g,大枣4个,甘草3g,干姜3go加减:腹部攻痛便清者,加川椒3g。恶寒肢冷,加制附子5g。二、中成药良附丸每次5g,每日2次。用于脱腹寒痛。附子理中丸每次5g,每日2次。用于虚寒腹痛。三、简易方药延胡索粉1g,沉香粉06g,肉桂粉1g,和匀吞服,每日2次。除湿热腹痛外,均可应用,腹痛剧烈时加服,可以止痛。四、针灸疗法体针上腹部痛:参照胃痛治法处理。脐周围痛:天枢、气海、足三里。下腹部痛:气海、曲泉、三阴交。侧腹部痛:带脉、归来、胆囊穴(阳陵泉下1寸)、太冲。耳针交感、神门、皮质下、相应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