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内容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的诱因、发生快慢、发展过程、严重程度及诊治经过,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职业和毒物接触史。【相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认真细致地体查,注意面容、有无黄疸和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趋势、有无感染灶。实验室检查:1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网织红计数。2 .骨髓穿刺,细胞组织化学(包括小巨核酶标、有核红糖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铁染色),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Ham,s试验,Rous试验,T亚群,铁代谢指标等。3 .肝脾B超、胸片。【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患者以贫血、出血或感染起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示三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不难作
2、出诊断。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 .一般无肝脾肿大;3 .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加);4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5 .一般来说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根据上述标准诊断为再障贫血后,再进一步分析为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一I型)的诊断标准:1 .临
3、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2 .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下列诸项中之两项:(1)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V15XIO/L。(2)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V0.5XIO/Lo(3)血小板V2OX1()9L3 .骨髓象:(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有淋巴细胞增多;(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2 .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3 .骨髓象:(1)3系或2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
4、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有晚幼红(炭核)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加。4 .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一n型。(治疗原则】去除诱因,纠正贫血,防治感染和出血,促进造血,分型治疗。1 .支持疗法:(1)避免使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2)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当中性粒细胞V0.5IO/L,应注意室内消毒和反向隔离措施,一旦发烧,积极抗感染治疗;(3)若Hb60gL,且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添加液红细胞;(4)若血小板V20X10i7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可输注浓缩血小板。2 .免疫抑制剂:(1)抗胸腺细
5、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来源不同所用剂量不同,一般马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10mg15mgk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34mgkg静脉滴注,连用5天;(2)环胞菌素A(CSA)治疗剂量10mg12mgkg,分两次口服,维持剂量2mg-5mgkg,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200mg400mgL;(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0.4gkg,静脉滴注,连用5天,一月后可酌情重复;(4)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20mg30mgkg,静脉滴注,连用3天,以后依次减量。3 .骨髓移植(BMT):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HLA相配的供体,应积极行骨髓移植治疗。4 .生物调节剂
6、:(1)白介素-3(IL-3);(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4)红细胞生成素(EP0);(5)血小板生成素(TPO)o5 .雄激素类:常用丙酸睾九酮、康力龙、达那理;6 .改善微循环药物:一叶秋碱、654-2;7 .脾切除;8 .中医治疗。疗效标准】1 .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IoOg/L,白细胞达4X1O7L,血小板达80X107L,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2 .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IOog/L,白细胞达3.5xl()9L左右,血小板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3 .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判断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4 .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