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读曾国藩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篇)读曾国藩有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读曾国藩有感(15篇)读曾国藩有感1读曾国藩家书已经不只一次,但虽有感触,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字,只是将一些有益的文句进行了勾画。今日重读,觉得还是留下一些文字的好,便于日后学习。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文字都值得学习。如“格物诚意”“格物躬行求友以匡己之不逮言有矩,动有法”等。今天,读了他关于读书的一段精辟之言,受益匪浅。之一盖士人读书,提议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之二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鹫。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经。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
2、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人酬酢笑语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当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含此二者,更别无学矣。之三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看来,对于读书、习字,曾国藩是颇有一番见解,值得借鉴。读曾国藩有感2读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郦波的曾国藩家训(上下),感受颇深,特别
3、是讲到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每天持之以恒的践行,非常受益。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七条问题和恶习。一是抖脚;二是无事看手机;三是不善总结;四是不细心;五是不能从容;六是臆测行事;七是不耐烦。等等因此也制定了自己的日课七条:L早起。冬春6点起床,23点前睡觉,午休1小时。2 .专敬。一是早起后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存在差距。二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后再做下一件事情。三是保持精神振奋。四是时刻不间断琢磨从事业务工作。五是严以自律,公私分明,时刻与自己的私心作斗争。3 .谨言。一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及时汇报沟通。二是背后莫论人非。三是不当众批评人。4 .保身。一是节劳。保持专注力,勿分散精力
4、;中午午休,工作间隙运动10分钟。二是节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三是节饮食。不饮酒、不吃辣;早起一杯温水、一碗黑米粥;晚饭吃中饭一半并不吃肉;饭前喝汤。四是锻炼。早起做2次平板支撑、俯卧撑、下蹲各10个;下班后跑步30分钟及以上;每周打一次羽毛球。5 .研文。一是每天剖析一段或一篇文章,并记录纳入知识体系。二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用手写文稿的方法检验学习成效。6 .读书留痕。一是读书不二。二是读不懂不往下读。三是每读一次书须做读书笔记。四是每月至少读两本书,每日至少读10页,每读完一本书须写读后感。7 .日有所获。一是用日记反省不足。二是静坐30分钟。三是完成一篇文稿、一次公务活动等较大工作量的
5、须在日记进行总结。四是每日梳理所学,并纳入知识结构。读曾国藩有感3近日一直在读好朋友送的曾国藩家书精选,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大意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它,重新塑造气质。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感悟:一、读书改变气质。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后权倾朝野。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教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
6、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知识改变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二、立坚卓之志。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读曾国藩有感4“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事业事业没有,家庭家庭焦灼,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算是废了!”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听
7、到这样带有怨气的话。有些人,三十好几,彷徨一生,但觉一事无成。嗟叹低沉,从此一蹶不振,总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到了一定年龄还未事业有成,那么我们就应该停下脚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错了。在古代,到了三十岁还未事业有成,那么很容易被人笑话的。古代人因为寿命短的原因,所以做任何事都会提前。有些人十几岁功成名就,有些人二十多岁可能就做官了。曾国藩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也和一开始的情况差不多,三十而立的年纪却蹉坨了十载岁月。可是他没有抱怨,也没有认命,而是开始了改变自己的计划。“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为了做到反省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便开始了记日记。当然,虽然一开始
8、他也记了,然而也有断更的时候。这就涉及到坚持的原则,在后来,因为遇到的人以及环境的变化,让他开始一直坚持下来。在湖南的环境当然和在京城是不能比的。那些身居高位或者能被宫廷选拔的人才,那都是有些东西的。跟优秀的人,自然学优秀的东西,于是在那时候曾国藩便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天写日记,这是入圣之基,所谓做圣人,那是曾国藩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针对自己的一次改变。日记的作用在于“研几”,所谓研几就是细节。从细节出发,然后反省自己。那反省自己是不是得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啊?没错,曾国藩找到了,而且还是我们身上所拥有的。第一个毛病一一浮躁、坐不住第二个毛病一一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第三个毛病一一虚伪这三个缺点或者毛
9、病,哪怕现在也通用于很多人的身上。曾国藩这个人看起来并不是很聪明,至少和他父亲一样,科举考试连续多次,甚至曾经被主考官当众点名批评,而成为了众人的笑柄。他没什么好牌,甚至拿到的都是一手烂牌。然而正是因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因此才慢慢的把烂牌换成了好牌。通读曾国藩传,我们会发现,曾国藩仕途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他自己,更多的是来自皇帝以及青睐他的官员。这和后来的李鸿章一样,是在曾国藩的培养下成长出来的人物。当然了,曾国藩能如此培养李鸿章,还是因为李鸿章有些东西。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如果没有实力,或者没有他人的青睐,那哪里能遇到贵人呢。如果您到了三十多岁还是事业无成,我建议您可以读一读这本曾国藩传,反省
10、自己改变自己,只要我们愿意且坚持,任何时候都不晚!读曾国藩有感5从小至今读过的书籍很多,似乎哪本书看完后都有感触,读曾国藩有感。但仔细一想,十多年前我看过的曾国藩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触最深。这部三卷本的小说是我省现任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对IOO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国藩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和描写。记得我当时从书店买回这套书,只花两个通晚就看完了。曾国藩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誉之为圣贤、毁之日元凶。但掩卷长思,曾国藩的确是个能人、是个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说说吧:一是他的进取精神值得学习。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的最高学问机
11、构一翰林院。这条路径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开天份、机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顽强的学习精神使然。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钦佩。他从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通过自己募兵、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湘军,最终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然,在此不多评说他的政治立场,这方面的评价已经很多很多,有人谓其为“元凶”就由此而来。单从他在军事行动和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洞察力这点,就颇令人觉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军、他的忍辱负重、他之后大力促进洋务运动,等等,无不证明他不愧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种洞察力的形成,离不开广博知识的积累、离
12、不开善于审时度势的头脑。三是他的慎独精神值得借鉴。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日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记中,他不断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败。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责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加以改正。数年下来,成就了一个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称楷模的曾国藩。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国藩、崇拜曾国藩了。当然,曾国藩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唐浩明先生写的这部小说,基本上遵循史实,为我们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国藩可谓是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谢谢唐先生、更谢谢曾国藩老先生,是你们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读曾国藩有感6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
13、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
14、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
15、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句话,百余年广为传颂。曾国藩强调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修炼的,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
16、,这反衬出我们如今的教育太过重视“才”,而忽视了“德”。曾氏的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纨绛少伟男。”家长们这样的做法让子女难以体会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今天,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且不评论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他能够在清代这个封建社会的末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就实属不易。通过阅读他的家书,足以见到他成功的原因。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细细品读的好书。读曾国藩有感7曾国藩一书主要写了曾国藩少年时代的劳累生活,中举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