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的意见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的新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以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加快统筹优化农业科技资源、拓展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2、,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实力、创新平台支撑力和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科技支撑。(二)总体目标到2026年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100项,通过省级及以上农业新品种审(认)定IOo个,转化科技富民惠农成果500项;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家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在现代种业、农业生物制
3、造、绿色高效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0万元/人以上。二、重点任务(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供给1 .加快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涉农重点科研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更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聚集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支持推动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2 .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加
4、快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产出为目标,责权利清晰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小城镇协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扶持力度,破除瓶颈制约,促进创新资源集聚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精准供给,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化信息平台、农村科技服务港、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等农业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3 .农业新品种选育。坚持品种产业化应用为导向,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优质供给为目标,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种质资源
5、,聚焦有创新基础的优势品种,持续实施现代种业科技专项,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基因挖掘及种苗制繁、良种良法配套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数字化平台,推动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建设市级以上种质资源库(场、区、圃)50个、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应用平台5个,育成高效生态、特色优势、优质功能新品种100个,确保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品种选育继续走在前列。4 .绿色高效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动力,重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保育、设施农作物连作障碍综合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效水肥一体化、农业环境修复与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动植物病虫害与综
6、合防控、水产病害防控与绿色健康养殖、农业固碳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在健康土壤培育、全生物降解农膜应用、农业高效生态种(养)植等方面形成10项以上技术模式,提高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水平。5 .农业生物制造。瞄准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生物制造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重点支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及合成生物、新型生物功能饲料(肥料)及添加剂产品、新型生物农药及免疫调控剂、新型兽药及动物疫苗、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研发,获批农业绿色投入品注册证10个以上,加快抢占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制高点。6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树立大食物观念,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农产品追
7、踪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营养健康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粮食收储保质降耗、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鲜、营养代谢与品质调控、分子设计与绿色制造、传统优势食品品质保持与提升等技术研究,在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特需与个性化定制食品、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创制等方面攻克10项以上关键技术,提高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促进现代食品产业健康发展。7 .智能农机装备与智慧农业。开展适应丘陵地形、设施大棚及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重点突破农业信息智能感知及处理技术,推动新能源动力、机电液一体化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集成应用,在土地耕整、精密播种、精准施
8、肥施药、智能采收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10项以上。加快智能化育种育苗、生长发育调控、温光水肥气精准控制及病虫害智能识别、畜禽水产行为智能管控等技术研究,并在工厂化智慧农业中进行场景应用与示范。8 .美丽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生态宜居科技支撑,重点支持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保护、乡村景观设计与数字化治理技术、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等研究,推进我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技术针对性强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促进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改善。(二)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行动1 .全力支撑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9、加快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领域优质主导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集成示范一批粮食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50个以上,建成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基地、放心蔬菜保供基地各50个。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提升农作物单产水平和畜禽、渔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绿色智能储粮技术及装备应用,提高安全储粮技术水平。确保全市口粮自给率稳步提升,生猪自给率达到80%以上。2 .做精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强市为目标,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创建未来示范农业园区和都市农业公园等重点产业平台50个左右。培育发展现代种业、生物农业、营养健康食
10、品及跨界融合农业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标志性产业链50个以上。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强农战略,新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0个。3 .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转化能力。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优化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形成机制,推进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一体化部署,形成系列化、高质量的农业技术成果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对口协作,积极推动先进适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移转化,提高科技协作影响力。围绕减排、增汇、绿色生产等环节,通过创新驱动农业领域绿色
11、低碳转型。到2026年,实施科技富民惠农成果转化500项。(三)聚焦创新策源,实施农业创新支撑体系建设行动1 .构建高能级农业科研平台。支持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重点科研室建设,培育建设以现代种业为重点的市级科研室及技术创新中心L2家,争创重点科研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深化市内科研机构及农业企业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建设,到2026年,新增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5家以上。2 .促进农业重点区域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按照全产业链建设思路,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园
12、区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美丽乡村示范带等重点区域建设。引导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向重点区域集聚,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试点,建成农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创建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到2026年,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以上。3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高校毕业生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专业化、开放性、一站式综合服务,新增省级以上星创天地20家以上。强化农作物、水产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统筹构建市级以上种业科技创新平台10家。搭建市域数字农合联服务平台,建成产业农合联30个。(四)聚焦企业主体,实施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1 .打造一批农
13、业龙头企业。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力度,逐步成长为具有产业链主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农业创新联合体,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承担各级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支持种业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5家。在特色农产品、生物农业、营养健康食品等领域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2 .壮大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扩面提质。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在技术创新、创业服务、融资担
14、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到2026年,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以上。3 .培育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及乡贤带项目、带成果等创新创业,领办创办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投资生物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孵化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农业企业加强技术研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五)聚焦人才引育,实施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行动1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依托人才工程,遴选支持农业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发挥国家重点科研室、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加速培养
15、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加强涉农学科建设,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及创新领军人才牵头承担市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载体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青年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2 .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完善精准选派机制,鼓励支持乡土专家及退休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科技服务,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构建形成与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特点相适应的十百千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特派员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产销对接、全产业链覆盖,打造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科技特派员+星创天地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等新模式。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创新实体。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16、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作用,以主导产业+技术团队+产业项目+示范基地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定向培养及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加速人才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实际贡献为重要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农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4 .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养。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训I,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支持鼓励更多的科技特派员、高校毕业生、乡贤等返乡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及农业学会等载体作用,加强农业从业者农业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农业从业者科学素养,培养更多的乡土专家和高素质农民。到2026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农业科技工作专班,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及重大政策、重点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