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计划亮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以规划为龙头,不断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编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讲话精神,我组按照“宜居”、“宜业”的原则,对3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进行了总体规划。重点是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从而促进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实现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现将我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强化先规划后建设,定好规划标准坚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以国道沿线、条件成熟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以自然村为单位(条件成熟的扩大到行政村),以
2、本村就近安置原则为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我区3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2280户,972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24户1824户、7710得到了住房保障。二、围绕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抓好规划设计,定制当地特色由于各个安置点的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条件不同,我组尊重民意,根据各点的实际情况以及产业需求,合理规划,删繁就简,做到精简实用,在满足各项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一是依托小城镇建设。比如妥坝乡妥坝村安置点,以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依据,对原有的错综复杂的民房建筑重新规划,并且
3、增加了附属配套设施,提高了安置区的整体面貌和形象。二是充分发挥原有资源。例如卡若镇卡若村安置点,依托卡若历史文物遗址,打造旅游路线;如意杜嘎桑多等以已经成熟的农家乐为契机,以具有藏东民族特色村庄为重点,打造农家乐特色村。三是设法增加经济收入。拉多乡西那村安置点属于高海拔区域,该点选址位于国道317沿线,民房设计均为两层,且一层为门面房,实施后不仅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而且减轻外出务工的压力。四是趋利避害,搬离恶劣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俄洛镇孔玛村原址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水质不良等原因,致使大骨节病人群较多。按照指挥部要求,该村搬迁至水质优良的行政村附近,避开了不良水质区,后期或
4、可降低发病率。三、达到的效果今年,全区,1824户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搬迁后,他们相对集中地居住到了交通便利、环境较好的区域,住房达到人畜分离、抗震加固、厕所改良、砖混结构的建设标准。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m2,并且每个安置点通水、通电,入户道路均为水泥路面。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由于搬迁后的交通条件、居住条件、信息条件、就业条件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群众不再依赖原有的土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而是选择通过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商贸流通等渠道增加收入。三是人居环境发生了变化。安置点在规划设计上有很大改进,除了将搬迁户住宅集中建设、节约土地外,还对生活区、养殖区等其他附属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更有利于创造整洁整齐的村容村貌,更有利于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