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2024学年工作计划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2024学年工作计划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中学20232024学年工作计划要点经党委办公会研究,本学年学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现代精品名校”的办学目标,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根本,以工作创新和制度落实为主线,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抓手,深化高考成绩突破、团队建设提升、办学条件改善、德育一体化推进等“四大工程”,力求思想境界、作风改进、评价机制、落实力度、攻坚克难、教学质量等“六大突破”,努力建设“学生自豪、教师荣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现代精品名校。一、发挥党建领校作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在“党建+信念”上,下硬功夫,提升引领高度。牢固树立“
2、抓党建就是抓教学抓质量”的观念,推进党建与教学“两手抓、两促进、同提高”的融入式发展,加强过硬支部建设;全面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引导教师和党员干部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二)在“党建+人才”上,下实功夫,力求引领精度。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质量党员教师队伍;进一步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的“三培养
3、”工程;组建校内党史宣讲团深入各支部,推动政治理论学习下沉,丰富支部力量,延续支部精神,激发支部活力。(三)在“党建+课堂”上,下真功夫,强化引领厚度。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推进学校思政课质量创优工程。内容上,突出以师为本、以学为根、以研为先,逐步完善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方式上,强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的同频共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要求上,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专业成长相统一、学术研究与教学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路径上,要创新教学第一课堂
4、、丰富校园第二课堂、用好网络新课堂、开拓社会大课堂。(四)在“党建+实践”上,下苦功夫,挖掘引领深度。持续开展“党员护学岗”“党员示范岗”活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示范型”党组织建设;以“两规范一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三示范四引领”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组织开展“同心庆七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争先创优,开展“红色堡垒杏坛先锋”“四个走在前”等党建主题活动,打造支部品牌特色,形成“一党员一旗帜”“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建设氛围,让党徽在一线闪光。二、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聚焦质量立校,提升核心素养,办人
5、民满意教育。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凝心聚力抓课堂:创新课程设计,开展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素养为主根、任务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激情为主调“六为主”理念的“立足学科素养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堂大比武活动,更新教师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聚焦课堂针对性,授课内容的高度、难度要与高考接轨,做到以考定教;聚焦课堂的有效性,授课内容的量多少、深浅、快慢等问题上要符合学情,做到以学定教;聚焦课堂的落实性,落实就要落实到笔记本上、落实到记忆上、落实到答案上、落实到步骤规范上。耐心深入抓教研:谋划好“三新”改革,以实践“三新”为目标,以课程的开发、构建、落实为抓手开展教研教学工作。针
6、对“三新”的全新形势,重点解读新政策,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探索新课堂。结合各学科特点把握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三类课程,从起步阶段为新高考保驾护航;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的改革方向,切实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务实实施,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奠定坚实基础;以“备战高考、决战高考”为核心,以新理念、新思路为指导,以新举措将集体智慧汇聚于复习备考的实践当中,致力于夺取新高考的全面胜利。锲而不舍抓管理: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线,规范化管理的标线,坚守校园安全的底线,以“严”字当头为总基调,严抓严管严控;以“真”字发力为总方向,真学真抓真干;以“细”
7、字用心为总抓手,细心细致细密;以“实”字落地为总目标,求实务实扎实,着力营造“严真细实快”工作氛围。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构建“严”“宽”相辅的发展型德育体系。以严谨的态度施行育人教育,以严明制度规范道德行为,以严格的要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宽容的爱心引领德育方向,以宽广的思路创新德育手段,以宽松的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实现德育工作的“网络立体化、内容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教育全员化”。探索全员德育、全程德育、主题推进式德育、生活体验式德育等特色德育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践行用耳听、用口说、用眼看、用脑思、用手写、用心悟、用腿跑“七感官”听课法,争做优秀实验学子“学习大比拼”
8、活动;开展月度优秀学生、“十佳”学生评选活动;开展“金秋送爽景宜人,春华秋实感于心”校园知秋节活动、“树思想自由之灯塔,固寰宇家国之视阔”模拟联合国大会及“文明家风共传承、低碳生活护环境、雷锋情学子行、劳动教育我能行、志愿服务我践行”等育人活动。打造多渠道育人途径。课程育人,利用课堂主渠道,夯实育人主阵地;文化育人,一处一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活动育人,弘扬优秀文化,孕育时代新人;节日育人,结合传统、重大节日,润物细无声;管理育人,抓德育常规管理,促校风全面提升;协同育人,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促进学校发展。(六)聚焦人才强校,精心打造教师成长摇篮。持续搭建教师发展的多纬度平台。指导教师制定自我专
9、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规划,并对教师发展规划作跟踪评价记录;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与个人发展档案;继续推进学校“青蓝工程”和“功勋教师、青年名师”评选活动,修订完善方案,形成“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校级名师”“县级名师”“市级名师”组成骨干梯级;制定完善实验中学“1-5年教龄青年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名师培养制度和培训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岗位实践、课题研究、交流学习等形式,对师德修养、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命题设计、板书设计、教育教学科研、课件制作、演讲、等竞赛或评比,在竞赛中培养人才,在评比中激发潜能。全力构建科学的评价考核
10、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细则。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进步,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组室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兼顾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角度多维度,从教师的师德表现、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教育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随堂听课、教案检查、教学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优评模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工作量大的教师倾斜,向教学质量优、教学效益高的教师倾斜,力求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通过愿景创设、机制创新、平台创建等手段,为教师铺设前进的三环道路一一以教学基本功为方向
11、的“外环路”;以教学策略为方向的“中环路”,以教学思想为方向的“内环路”;为教师提供发展的三维空间一一理论、理念的“学习空间”,教育教学的“实践空间”,才华特长的“展示空间”。通过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名优教师队伍。(七)聚焦科研兴校,探索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突出校本科研重点“教师专业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深入领会“三新”背景下的课改精神,课改理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进而使教师能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创设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并具备信息技术与
12、课程整合的能力,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拓宽校本科研途径“自培、互培、校培”。以校本教研的宽度、高度、深度为坐标,以开拓创新和真抓实干搭建立体科研平台。落实课后有反思,每一专题或模块的教学后有教学小结,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有案例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的“自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题为载体,围绕新课改实施中所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之间进行对话、合作、互动,加速自身成长的“互培”;落实学校层面举办的教育教学论坛、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课程培训等方式的“校培”,进一步加强“三新”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实践与研究。落实校本科研成果推广方式。坚持“全校课题和学科课题相结合、前
13、沿课题与一般课题相结合、集体课题与个人微型课题相结合”的课题设置原则;推广“课堂教学诊断研究、集体备课激活研究、微型课题引领研究”三种教研活动;落实立足课堂行为、育人艺术、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形成教研组有大课题,教师人人有小课题的教研教改新局面。让学校科研工作在推动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力求“经验变成果,问题变课题,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O(八)聚焦文化铸校,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注重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实施方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教师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以实绩
14、论英雄,有为才会有位”的导向,让广大教师感受教学和育人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逐步建立集检查、指导和激励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教师的心理成长,对待教师要努力做到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工作上信任,让学校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坚持发展为本,打造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持续开展“为教师订书让教师读书”活动,树立教师终身学习意识:通过“专家学者进校园”“XX省教师研修培训”“教育教学高峰论坛”“班主任、备课组长论坛”等系列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集体备课开展教材分析、案例交流、听课评课等交流研讨活动等,深化学习共同体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学生文化。用“情感文化”育人,以暖心
15、活动为载体,结合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中秋节、教师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或传统节日,开展“我为团旗争光辉”“拥抱母爱回报亲情”等主题活动;用“活动文化”育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社团作品成果展、设计比赛等活动,打造创客空间、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艺术实践工作坊、动漫社、摄影协会等精品社团,创推“激情课间操”“有氧减压韵律操”“手势操”等阳光大课间活动,培树艺体教育的亮点与特色;用“服务文化”育人,以自我管理为载体,创设学生会值周值日、卫生巡检等管理活动,使学生将学校制度、行为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贝L为未来发展助力。力争“年年有创新
16、,月月有重点,期期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精彩”。坚持环境熏陶,建设优美和谐的显性文化。把学校打造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入手规划校园环境建设,让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鸟语花香,相映成趣;打造成一座生动活泼的“乐园”,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趋向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把学校打造成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使全体师生能够获得先进的思想理念、高雅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校园充满健康的歌声,甜美的笑声、朗朗的读书声和文明的谈话声,从而焕发出更吸引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力量;打造成一座充满亲情的“家园”,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温馨,体味出集体的温暖,对学校这个精神家园充满认同感、依恋感和归属感。三、统筹兼顾,全面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九)着力四个坚持,构建四个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本制度,构建现代治理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