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南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海南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海南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结合我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教学准备1 .课标研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充分了解
2、、准确研读课程标准,充分把握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处理好教学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做好教学逻辑的设计。按照所教内容所属分项分级标准及相应发展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性。2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通过研读所用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分学段按主题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把握各教学主题在本课、本单元、本册书乃至本学段及一体化背景下所处的地位。通过教材分析,将教学内容构成要素分析到位,正确把握教材中的图标、正文、范例等功能,准确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结构、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为达到
3、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生活区域、家庭背景等方面,准确分析学情,关注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 .教法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活动为教学载体,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运用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的方法,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
4、、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与教学进程匹配,内容服务于课堂教学,辅助教学。教具学具与教学内容协调,设计符合科学性、启发性、简易安全,操作得当,符合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达成发挥有利作用。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走入社会生活,紧扣时代主题、现实问题,了解国情、社情、民情。4 .资源准备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本课程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特点,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坚持目标导向,调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
5、校以及周边社区中的设施和场所、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环境资源;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文化活动,以及社会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多种社会资源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高教学实效。二、教学设计要求5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及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O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应总目标、学段目标要求,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表达,不必面面俱到,应注意可操作、易达成、好评价,围绕课程核心素
6、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价值观培养、人格养成和行为践行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6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课堂教学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易于接受。7 .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欲望。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设计课堂导入活动。一般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歌曲、谈话、图片、视频、
7、新闻报道、做游戏等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8 .学习活动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多样,低年级有交流展示、观察、调查、实践、角色扮演、讨论、读儿歌童谣及绘本故事等活动方式。中高年级有交流、阅读、讨论、辩论、游戏、讲故事、制作图表、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师应重视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每一种学习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9 .学习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8、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0 .板书设计板书是学生快速掌握并总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的途径之一,要发挥板书提纲挈领,起到组织教学的引导作用。板书要紧扣教学内容,布局合理,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美观大方,体现创造性和教学特色。IL教学设计文本文本撰写逻辑清晰,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文字表述通畅,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意识形态相关规定及要求,杜绝出现政
9、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等错误,提倡自创。三、课堂教学(一)教学建议12 .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13 .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
10、国化最新成果,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14 .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按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灌中有启”“启中有灌”。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和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领会,不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以理服人。15 .丰富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
11、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要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四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16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二)教学策略17 .通过创
12、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18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19 .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
13、社区活动、社会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要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三)教学环节和教学实施教学环节具有逻辑性、完整性,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衔接与过渡自然。重难点环节突出能根据课堂教学现状作出灵活有效调整。节奏把控有度,不严重超时或超前结课。20 .新课导入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兴趣,把学生迅速吸引到教学中。新课导入,要结合教学
14、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现状,不偏离“引入正题”这一轨道,要关注生活性、趣味性、针对性、简洁性、新颖性特点,要把握好时间,控制好场面,尽量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与任务,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21 .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是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核心部分,由具有一定层次、逻辑的学习活动组成。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体验与建构。常用的学习活动方式,建议如下:(1)在故事学习活动中进行道德认知。听故事、讲故事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学生兴趣高,参与积极,学习效果显著。通过故事活动学习道德知识,可以避免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道德知识
15、的说教和概念的抽象解释,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2)在情境体验中激发道德情感。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认同。(3)在辨析学习活动中指导道德行为。辨别是与非、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行为辨析活动,指导学生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22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课时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创新性和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技能及价值观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转化、升华的教学行为。课堂小结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小结、悬念式小结、延伸式小结、板书式
16、小结、儿歌式小结、首尾照应式小结等。课堂小结要注意回应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突出板书中的关键词及其内涵。23 .作业设计作业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共同构成了学科教学体系。要发挥作业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促进拓展运用、改进教学参考的作用。作业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体现对学生学业要求的一致性和考虑地域、文化、城乡、个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三至六年级除基础性作业外,还可以设计行为训练、资料搜集、阅读、制作、调查、访问等实践性作业。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作业难度适宜、数量适当。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鼓励实践性、开放性作业。教师根据学情和学习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保证安全性。创新作业方式,体现较高作业设计水平。(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