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训练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2045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训练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平衡训练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衡训练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训练诊疗常规.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平衡训练诊疗常规一、概述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被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步行、身体移位运动、平衡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二、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中枢性瘫痪(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或其他神经疾患(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等。(二)禁忌症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三、操作规程(一)操作规范1、原则(I)支撑面积大到小:通过身体相似运动中的支撑面积由大逐渐变小来进行训练,即从最稳定

2、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首先从维持稳定、静态的姿势开始,之后逐步过渡到动态的平衡。(3)身体重心由低到高:例如现在平地上进行训练,然后进展至体超凳上或更高的板条上行走。(4)从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6)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2、训练的基本方法(D训练顺序:从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由最稳定体位逐步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从简单动作到复动作。(2)训练强度:由于未应用更多的外在阻力和负荷,因此,总的来说,对此无特殊要求。(3)训练

3、时间通常由患者的疲劳程度所决定。若想者小能保持开始训练时的平衡水平则停止训练。训练频度原则上语练度越高则效果越佳。(4)训练频度原则上训练频度越高则效果越佳。训练频度应尽可达到平衡反应可成为习惯性动作时为止。(二)操作流程1 .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2 .根据评定的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法和器具治疗。3 .再次评估。四、注意事项(一)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二)加强安全措施,应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一般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和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步态皮带、治疗师

4、的辅助、平行杠等)。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三)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如肌肉骨骼损害应采用温热疗法、超声波、推拿、生物反馈、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法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神经肌肉损害应采用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训练、PNF技术等增强肌力:感觉刺激技术、PNF技术等改善肌张力。结合这些治疗,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衡功能效果。(四)有认知损害的患者应对平衡训练方法进行改良。具体是将训练目的改变为患者可以理解的,调整练方法使之更符合患者现状,且治疗更具目的性;鼓励患者完成连续的训练;应用简洁的、清晰的指导提示;改善患者注意力,减少周围环境的非相关刺激,尽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强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监督,尤其在训练的早期,训练难度的进展宜慢,并在进展过程中逐渐增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平衡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六)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七)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