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保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施保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学实施保障方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保障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和学院教育教学实际,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突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以期达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主
2、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应科学规范。采取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以“院长一分管副院长一教务处”为院级管理和以“系主任一分管副主任一教研室主任一教学秘书”为系级管理的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分别承担管理教学的工作,同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一)教学团队的构成本专业教学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本专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共配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名,中级职称教师14名,初级职称教师3名;“双师”素质教师13名;有行业和企业经历的教师2名,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年龄、职称及学历结构
3、合理,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校内主要专任教师配置情况序号姓名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方向承担教学任务1副教授维修电工高级电工技术低压电器安装与维修电工基础本专业从行业企业聘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36人,这36人中有13人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为长期聘用制教师,36人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课程体系的开发及实践教学工作等。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基本情况序号姓名企业名称职称专业方向1-一总工程师机械制造2工程师机械制造校外兼职教师配置情况序号姓名企业名称职称专业方向承担教学任务1-一一数控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2-高级工程师机械制造机械制
4、造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二)教学团队结构分析(1)双师结构及双师素质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24名专任教师,有13名具备“双师”素质,约占54%。专任教帅双加i敦帅(2)年龄结构本专业教学团队中50岁以上有4人(占17%),40-49岁7人(占29%),30-39岁54人(占64%),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己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3)职称结构本专业教学团队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7:14:3,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29%,中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58%,初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13%,整体实力较雄厚,职称结构合理。初级职称中级
5、职称高级职称(4)学历结构本专业教学团队有博士1人(占4%),硕士研究生17人(占71%),本科毕业生6人(占25%)。博上硕士本科(三)师资培养情况教师外出培训姓名培训类别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效果三、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措施(一)校内教学实践条件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实训室、PLC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为本专业所开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岗位专项技能实训、工种考核等教学提供了保证。校内实习基地情况序号实践基地名称(全称)总数(个)建筑面积(平方米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室1472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160
6、3机械基础实训室1274PLC实训室2705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实训室3706维修电工实训室3707机器人兴趣小组工作室2708数控编程实训室387.00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111310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室111311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室114412电梯控制技术综合实训室18013数控加工实训室338014模具实训室345015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训室17016电子工艺技术实训室370173D打印414018工业机器人1合计基地数:181974(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条件在建立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同时,本专业也十分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与8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校
7、外实习基地,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他们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助于学生真正地领悟到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要求和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校外实习基地情况序号名称主要功能1顶岗实习、技能实训此外,学院于2009年实施“大城市战略”,与兄弟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我院完成两年的教学任务之后,于第五个学期,在北京新媒体技师学校完成数控车、铳/加工中心、维修电工的高级技能鉴定工作和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机器人车间”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在原
8、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建立互利共赢、关系紧密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2011年5月,我院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校内“机器人车间”实训基地投入运行,在2010、2011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机器人班”,将企业文化、员工手册、技术规范等内容引入课堂,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完成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实训成绩与获得学分挂钩,将实训教学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一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该车间运行状况良好,已经能够承担电控箱的全部生产流程,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根据校企双方达
9、成的合作意向,将对校内“机器人车间”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合作水平,实现“校中厂”的办学模式。同时,机电系于2011-2012学年寒假和2012年暑假期间,分别派出三位教师深入企业,和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这一方面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达到“厂中校”的办学目的。(四)教学资源条件1 .图书馆藏资源每个学生都有借书证,能方便快捷地借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和查到所需文献。教师在上课时会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录,要求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均可从学校图书馆借阅。此外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专业类的重要杂志,使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撰写专题报告等时
10、可以经常查阅。2 .网络教学环境及资源网络资源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学院教学大楼配备完善的多媒体网络课室若干个,有充足的学生机房供学生享受网络资源,能够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大部分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监控、指导、测试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进行讨论交流、自学、上传下载等学习活动。3 .精品课网站机械制图与测绘、低压电器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是我院的院级精品课程,可供网上资源共享。四、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保障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明确相应职责,制定相关制度和监督评价机
11、制,以达到监控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环节。(一)加强教学运行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安排教学任务每学期由系主任负责,分管教学副主任具体落实,组织各教研室制定课程标准,安排教学进度,分配教学任务。(二)加强教学相关制度建设检查制定并出台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听课、评课制度”、“周周评教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考试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有效落实,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1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针对教学的各主要环节,如: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考核、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及时监督和检查。2 .听课、评课制度院领导、系主任与分管教
12、学副主任不定时听课,督导教师的教学;每学期系里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教师参与(含外聘教师),系主任与分管教学副主任全程参与;听评课活动采取“2+2”的评价模式,客观地对每位教师予以评价,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3 .教研室活动制度定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便教学资源共享,教师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提高。4 .考试制度对课程的考核方式、制卷、评分标准、阅卷方式、考试纪律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考试的质量与可信度。5 .周评教制度由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教学秘书配合、学生会学习部具体落实,对教师的每一节课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6 .座谈会制度每学期召开学生代
13、表座谈会,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动向。7 .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活动,有助于院、系领导及时掌握教学动向,了解班级情况,随时向任课教师、班主任反馈有关信息。()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校期间,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并了解家长对学校在管理、办学、就业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地改进工作。在顶岗实习阶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和工作表现。采用学分管理与考核机制,把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与考勤情况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体系,通过考核,对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延长实习时间。对学生实习
14、鉴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真总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网上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为教学的改革提出反馈意见。五、机制保障1 .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实行项目负责制,本专业建设项目全部落实到各教学模块,专业技术带头人即为项目负责人。制定和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实行绩效和奖励直接挂钩,并在机电系成立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小组,对建设过程定期检查,全程监控,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2 .充实和完善由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继续充实由高校专家、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专家、技能大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3 .机制与管理保障由机电系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本该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和实施。4 .合理规划,提高经费利用率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制度和逐级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实施设备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