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度近视的预防与管理: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度近视的预防与管理: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高度近视的预防与管理: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引言:近视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超过28.3%,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而高度近视患病率将由目前的4.0%上升为9.8%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53.6%,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高达20%o如何预防与管理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给出如下建议。高度近视的预防与管理原则共识建议,针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和遗传风险的人群,应早期开展基因遗传筛查,实现高度近视预防关口前移、临床早筛早诊,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高度近视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针
2、对近视前期、低度近视期、中度近视期和高度近视期(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各阶段特征,采取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手段,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加强高度近视管理,及时处理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症,从而实现最大程度降低病理性高度近视发生率、减少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症引起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是高度近视防控与管理的重点。近视前期的管理一.重要观察因素:针对尚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注意观察以下方面。1 .基线屈光:定期监测儿童远视储备量。2 .基线年龄:推迟儿童出现近视前期状态的年龄,控制近视早发引起的高度近视发病风险增高。3 .屈光、眼轴变化:当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持续增长、眼轴增长过快
3、时,应提高警惕,尽快前往规范医疗机构检查。4 .近视危险因素:低年龄段儿童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遗传、环境影响。应重点关注具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儿童的视力状态,可尽早开展基因筛查,评估高度近视风险,提前预防。对于户外活动减少、教育压力大、用眼习惯不当的儿童,应做好眼健康监测。二.防控管理重点:延缓近视发生。1 .科普引导:加强低龄儿童、家长及学校的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2 .行为指导提倡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鼓励每天户外活动2h以上;加强读写姿态管理,严格限制高负荷近距离学习;合理饮食呆持充足睡眠,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改善用眼环境,合理调整室内照明和桌椅高度。3 .建档管理
4、:提倡儿童青少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建立屈光档案,完成每年2次眼健康检查。对于部分低龄或近视风险较高的儿童可缩短检查周期,每隔3个月进行1次眼健康检查。部分还未发展到近视,但远视储备明显不足或眼轴增长速度过快的儿童应尽早前往专业、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咨询,遵医嘱科学防控。4 .临床干预:针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眼部屈光参数急剧下降的儿童,应尽早开展遗传筛查,评估高度近视发病风险。低中度近视期的管理一、重要观察因素:对于已经近视,但尚未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人群,应注意观察以下方面。1 .基线屈光:近视初发时SE越高,高度近视发病风险越大。2 .基线年龄:近视初发年龄越小,高度近视发病风险越大
5、。3 .屈光、眼轴变化:近视状态的SE进展及眼轴增长速度越快,高度近视风险越大。4 .眼底变化:儿童伴发明显的豹纹状眼底,高度近视风险增大,同时并发其他眼病风险也随之增高。二.防控管理重点:控制近视进展速度。1 .行为干预: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例如持续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近距离工作总量,减少单次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等。2 .专科管理:定期检查视力状态(建议每6个月检查1次),监测指标应包括用眼环境调查、视力、眼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调节、双眼视功能及其他必要的眼底检查。监测技术参见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o3 .正确矫正:及时了解近视进展情况,合理制定配镜处方并指导配戴。此阶
6、段以屈光矫正和控制近视发展为主。4 .临床干预: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能够延缓35%80%近视进展。高度近视期的管理一、重要观察因素:主要针对高度近视者(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群体),重点观察以下方面。见图1。1 .基线年龄:近视初发年龄越小,近视进展周期越长,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越大。2 .矫正视力:出现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应及时评估病理性高度近视发病风险。3 .屈光、眼轴变化:成年后SE及眼轴仍持续进展,应考虑定期检查眼底,监测视功能状态。4 .近视进展速度:出现近视进展快的情况,应评估病理性高度近视风险。5
7、.眼底损伤性改变:若伴发2级及以上的黄斑病变,应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检查,避免发生不可逆视力损伤,甚至盲。二.防控管理重点:降低不可逆视觉损害,见图1。1 .行为干预:减轻教育压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告知病理性高度近视常见并发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嘱咐患者防止或减少眼部碰撞,减少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遇到眼前有黑影、出现闪光感或视力下降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脱离等问题。2 .专科管理:定期检查视力状态(建议每6个月检查1次),矫正不足时应及时调整配镜处方。除常规检查外,必要时可增加视觉电生理、视野、血管造影及3D-MRI或B
8、超等检查。严密监测眼轴或屈光度增加对眼底及视功能的影响,及时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遗传筛查:必要时应开展基因遗传检测,区别诊断高度近视与遗传眼病,评估遗传眼病发病风险,防止延误其他眼病最佳治疗时期。4 .临床干预:以屈光矫正为主要目标,具体参照上述矫正方案,可采用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为减少高度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引起的物像缩小,可考虑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对于18岁以上屈光稳定且有摘镜意愿的患者,可选择屈光手术,如角膜屈光手术或眼内屈光手术,但术前应前往规范的医疗机构做详细检查,遵医嘱制定手术方案。对于屈光手术矫正后
9、的高度近视患者,仍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注意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对于眼底病变明显呈现出进展性,尤其存在明显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治疗等处理。“低不可提性慢建 低JM 支发生率校近梗进速度母近检发生 修边程发生事3线年龄冶正程力 屈光、物克化 iwms底损伤性改交腹屈光 线年修光、*化 废变化-IHl 导行为!*vamn鲂控原则曾 观察因JR 防控要点腹光及绎 整充.物变化 依收恚总因*为H仲琮 行:ttIES正fl干干为科床行皆正B图1高度近视的观察因素与防控要点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等.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3,25(6):401-407.DOI:10.3760115909-20230509-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