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床活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床活动技术规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下床活动技术规范【名词定义】指患者在入监护室72小时内即开始主动或被动的早期活动,旨在促进或保持患者机体的活动能力,并提高患者在出院后的自理能力。【适应证】患者应满足如下条件:充足的呼吸储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无谓妄状态;无明显疼痛情况;RASS20。【禁忌证】原则上,早期活动应当在所有监护室患者中进行,并没有排除标准。【并发症】1 .患者跌倒。2 .导管/气道断开。3 .心律失常。【目的】1 .促进/保持机体能动性。2 .改善/维持骨骼肌及呼吸肌功能。3 .增加中央及外周血流动力学灌注。4 .减少澹妄发生率。5 .减少皮肤溃疡发生率。【制度与依据】理论部分依据:德国S2E指南:预防或治疗肺部
2、疾病的定位和早期动员。操作部分依据:现无明确操作标准,本操作依据参照国内外相关专家意见及共识,发表文献总结得出。【准备】1 .操作人员充足。2 .患者病情稳定。3 .呼吸管路、输液管路、胃管、各种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延长。4 .持续监护状态。【操作流程】1 .操作着装准备服装整洁、帽子、口罩医护人员着装整齐2 .评估L患者RASS评分2.患者导管固定3.患者生命体征3 .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4 .物品准备L监护仪2.轮椅3.助行器4.下肢康复脚踏车5 .宣教及身份识别1.清醒2.患者给与健康宣教3.采用两种身份识别的方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腕带、床头卡)6 .操作前医护人员准备1.人员准备2.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23人进行操作医生负责患者评估,至少有一名护士7 .操作前床单位准备L固定床单位2.放下床档3.挪移其他设备方便操作4.固定轮椅或助行器8.整理患者全身管路妥善固定护士整理患者全身管路(气管插管、CVC及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尿管及其他引流管路),操作者均了解管路数量、位置、深度及固定方法9 .操作前生命体征再评估操作前再次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10 .患者转移操作1.协助患者床上坐起2.调整固定患者管路11 .移动患者身体至一侧床边移动患者至一侧床边时保证患者安全,防坠床12 .观察生命体征1.是否心率加快/心律失常2.血压升高/降低13 .移动患者身体至床旁轮椅L妥善固定轮
4、椅2.调整管路长度3.协助患者坐下,注意保暖4.预防长期座位受压处压疮发生14 .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活动时生命体征变化,倾听患者主诉15 .短距离行走L协助患者穿防滑袜,防滑鞋2.医生与护士同时协助患者步行3.保证管路安全16 .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活动时生命体征变化,倾听患者主诉17 .书写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活动治疗期间患者各项细节【注意事项】1.每天可以进行2次活动。2 .每次活动时间至少为20分钟。3 .确保平均动脉压65mmHg或VIlonImHg,收缩压V20OmnIHg,心脏速率40次/分或V130次/分。4 .确保动脉血氧N88%。5 .以上生命体征不达标即刻停止活动治疗。【前沿进展】Morri等报道了一项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活动促进方案的前瞻性、非随机性研究结果。活动组患者脱离病床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或出院时的状况无差异。出院后一年,活动组死亡或再入院的概率几乎下降50%;这表明远期效果更好。